甲维盐复配剂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05刘丽虹
刘丽虹 ,鲁 森
(1.石家庄市农药监督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1530)
甲维盐是基于阿维菌素B1发酵合成的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在应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的虫害防治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甲维盐不同复配方式所具有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特征,在应用范围上也不断扩展,极大地助推了绿色农业发展。本文尝试分析甲维盐复配剂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相关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水平。
1 草地贪夜蛾的特点及危害
1.1 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鳞翅目夜蛾科,在我国最早发现于2019年云南、河南等省份,近年在河南、山东等省频频出现,对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长造成较大伤害[1]。草地贪夜蛾的卵呈圆顶形,大小在0.3 mm~0.5 mm之间,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以胶质状物质黏在一起,并呈不规则状。前期颜色多为乳白色,后期转变为棕褐色,并有绒毛覆盖。幼虫一般分为6个龄期,成熟幼虫体长在35 mm~45 mm之间,腹部前中末位置共有8对足,6个单眼,下口式口器,在背侧有白色纵线分布。幼虫龄期不同,因食料不同,身体颜色从黑色、灰白色至白色、黄色,再至黄色、黄褐色转变,也会呈黑色或深绿色。草地贪夜蛾的蛹呈椭圆状,红棕色为主。成虫翅展为32 mm~40 mm之间,1对前翅、1对半透明后翅。头部位置有1对长触角、3对足。雄虫前翅为灰色或深棕色,雌虫头、胸、腹及前翅等,均为灰褐色。雄雌虫全面均有鳞毛覆盖。
1.2 草地贪夜蛾的特点
草地贪夜蛾作为我国多地区、多种农作物危害较为显著的虫害,在研究中发现,主要有如下种群特点:1)生存力和繁殖力强,在11 ℃~30 ℃温区范围内,都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在30天时间内,即可实现一个世代繁殖,即便在低温状态下,也仅需60~90天即可实现一个世代繁殖,单只单次产卵量更是高达900~1 000粒。2)飞行能力强,晚间飞行距离能够超过100 km,不仅使得危害范围广,同时也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影响[2]。3)危害大,成虫阶段对食物量需求大增,在发现初期控制不及时,一夜之间就会造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4)危害范围广,属于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对水稻、玉米、高粱等80多种植物都会造成明显破坏现象,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3]。
1.3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取食类型较杂,取食部位、危害程度与农作物的种类、生育期和本身龄期都有较为复杂的关系。当前,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背景下,1~3龄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叶背、心叶等部位啃食叶肉现象较为明显,并且在啃食过程中,还不断吐丝移动至周围其他植株上,继续产生危害[4]。4~6龄期的幼虫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破坏能力,在啃食较为严重情形下,会导致玉米植株直接死亡现象。由于草地贪夜蛾繁殖力较强,在玉米抽穗期也会继续受到危害,幼虫将果穗作为主要食物,使得大部分果穗出现腐烂、籽粒不全现象,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带来较为明显的经济损失[5]。同时在高粱、大豆和某些间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草地贪夜蛾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由于该虫害出现时间较短,相关方面的试验研究较少,因此具体防治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 甲维盐复配剂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的试验研究
2.1 药剂
本试验中,所选用的供试药剂类型及厂家如表1所示。
表1 药剂类型及厂家
2.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20年7—8月,在**省**县**乡**村实施,试验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所选用作物为玉米,品种为正红6号,种植密度为2 500株/亩,施药时间段为9~12片叶,植株受害率为40%左右。现场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3~4龄占比为60%左右,需要进行有效防治。
2.3 试验设计与实施
2.3.1 试验设计方案
试验设计5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药剂处理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药剂处理方案
2.3.2 试验实施
处理方式为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范围以54 m2为一小区,以随机形式进行排列并确保区间保留1 m保护行。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处理,逐行进行全株喷雾,在喇叭口位置适当增加喷雾时间,确保药液完全流入喇叭口之后停止作业,喷液量控制在45千克/亩。调查取样方式为每小区平行取样6点,每点调查10株,记录数据包括害虫数量、虫龄、存活状态等。调查频次为施药当天1次、药后3天、7天、10天各一次,依照数据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2.3.3 结果处理
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试验药剂方案在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效果
2.4 结果分析
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药后第3天,方案2的防效最佳,方案1与方案3防效无明显差异,方案4与方案5的防效较低;在药后第7天,所有方案防效均有所提升,方案2防效依然最佳,方案4防效提升最为明显,方案5防效最低;在药后第10天,方案2防效达到100%,明显高于其他方案,其余各个方案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
3 讨论与展望
3.1 甲维盐复配剂应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讨论
基于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在该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甲维盐单剂在玉米田3~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治中具有较好效果,在药后10天的防效能够达到95.08%。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45 g/hm2复配剂在药后10天防效能够达到100%,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他复配方案在药后10天也能够达到95%以上的防效,但相对单剂而言,防效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复配剂方案防治效果均能够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草地贪夜蛾区域处置目标要求。
在使用甲维盐复配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时,需要根据虫害发生和玉米生长期特征,对用药复配方案进行选择优化。在幼虫低龄期出现虫口密度较高,连片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采用方案2或方案3常量防控方案,以达到快速高效的防控效果。在田间各龄幼虫具有分布,虫口密度低或分散发生情形时,可以选用方案4或方案5减量方案,即可达到防止扩散的目的。
3.2 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展望
草地贪夜蛾防治在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已经成为防治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虽然药物防治能够达到较好的目的,但是出于绿色农业发展和防治成本控制方面要求,还需要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防治体系[6]。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时间较短,虽然其天敌种类较为丰富,但是在作物管理报告和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发现利用天敌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报告内容。因此防治体系构建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1)要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利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在田间布置测报灯统计成虫诱集数量的方式,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区域种群监测。在相关农技服务部门工作中,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到田间做好虫情调查,实时掌握虫害发生具体情况,结合调查数据和气象资料等,给出阶段性虫情会商报告,科学指导农户采用不同的复配剂防治方案,尽量将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强化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工作,结合草地贪夜蛾虫害发生特征,向农户做好虫害严重性、形态特征、防治技术等方面宣传讲解[7]。在宣传方式上,应当将广播、电视、宣传册等传统方式与微信、微媒体等有机结合,深入田间做好宣传工作,并引导农户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农药复配方式,更好地提升草地贪夜蛾防治水平,为作物生长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3)针对草地贪夜蛾发生较为频繁,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在做好以甲维盐为基础的化学防治措施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基于水旱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等措施,有效提升作物抗虫性和耐虫性,破坏草地贪夜蛾的化蛹环境。在玉米等虫害影响较为显著的作物类型中,还应当在收获后采用机械深耕方式灭杀虫蛹。物理防治措施则是采用放置黑光灯或高空测报灯的形式,对成虫进行诱杀处理,以尽量降低种群危害,提升防治效果[8]。生物防治则是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初期,就使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急性防治,在成虫高峰期,则是采用诱捕器对雄虫进行诱杀,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9]。
4)在玉米等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区域,由农技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指导农户采用统一药剂,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统防统治处理。在防治工作前,对农户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在农药选购、复配方案选择和优化、农药喷施等各个环节,严格依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此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尽量降低草地贪夜蛾对作物生产带来的危害[10]。
4 结束语
当前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高粱等产业发展已经带来较为明显的危害,给农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其入侵我国时间还比较短,化学药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够深入,农户在自主选择农药或进行复配时,还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在对应指导不到位情形下,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会给作物正常生长带来问题。笔者基于甲维盐复配剂对玉米作物生长中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对不同复配方案实效进行对比分析,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由于试验时间较短,没有覆盖玉米生长所有周期,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对相关农技部门和农业研究部门而言,应当 进一步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在玉米生长不同阶段,尤其是前期阶段,做好相应的复配试验工作,对复配方案比例和用量做好精准分析,以采用最低防治成本达到最为优化的防治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尽量消除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对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