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高热惊厥的急救研究
2022-05-05周群玲
周群玲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西钦州 535000
小儿上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高热是其典型症状,患儿会出现体温升高,若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易出现惊厥症状[1]。因该疾病发病急,若救治不及时易出现癫痫,随着疾病进展临床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儿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出现高热惊厥风险较高,若体温上升至38.5℃时极易引发惊厥,若不及时给予护理干预,使惊厥时间持续延长,易对大脑产生损伤,严重者对大脑正常发育造成影响[2]。因此,在需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必要急救措施,促进患儿机体健康,可显著改善预后。该文分析2017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把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综合加强治疗。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2岁,平均(1.54±0.01)岁;发热时间4~48 h,平均(26.58±2.32)h。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2.5岁,平均(1.75±0.03)岁;发热时间4~40 h,平均(22.78±2.3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疾病者;临床资料均完善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依从性较低者;意识障碍者;隔离,核算检测,肺部CT等新冠患者;治疗期间因相关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患儿取侧卧位,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畅通,给予氧疗。给予地西泮(国药准字H41020631),服药剂量为0.3~0.5 mg/(kg·次),静脉推注速度为1~2 mg/min,最大剂量为10 mg/(kg·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加强急救治疗:迅速解开患儿衣领,并取仰卧位,清理口鼻中分泌物,若痰液无法顺利排出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同时还可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以及肝素钠等药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轻托患儿下颌,避免窒息;若需人工呼吸,需经舌钳将患儿舌拉出,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若患儿牙关紧闭,需通过压舌板,但不能强行撬开,减轻对患儿机体构成的伤害及患儿的痛苦。构建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安定,肌肉注射鲁米那(国药准字H31022038),5 mg/(kg·次)。给予患儿经鼻导管吸氧,1.5 L/min、面罩吸氧,3 L/min。对患儿心率、症状以及体温等症状实施监护,规律饮食。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易出现持续惊厥状态,若持续时间>30 min,需及时降低颅内压,静脉注射甘露醇降压效果显著。高热易导致机体代谢障碍以及脑细胞缺氧水肿,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温处理,如环境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确保温度快速降至正常范围值,可对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有效改善。待患儿机体平稳后,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需对患儿生命体征严密监护,如血压、体温、意识等,30 min测量1次血压,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医护人员在对患儿系列症状监护期间,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第一时间告知医师采取急救措施,同时了解其病史,准确判断疾病诱发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治疗。确保诊室环境安静,指定充足的休息时间,若惊厥症状发作,应禁止饮食,待患儿清醒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若长时间处于昏迷,应选择鼻饲营养方法进食。在患儿出现窒息症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人工呼吸护理,同时刺激合谷穴、人中穴,注射水合氯醛、苯巴比妥。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②分析两组复发情况,治疗1周后分析患儿复发情况,以症状完全消失为标准,复发以症状再次出现为标准[2];③对比两组误吸、脑损伤以及舌咬伤发生率;④采用该院自制的总满意度量表实施评估,共包含40项条目,每项共0~2分,非常满意计2分、满意计1分、不满意计0分,总分值为80分。71~80分为非常满意、61~70分为满意、0~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患儿复发情况对比
对患者治疗1周后,观察组完全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复发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误吸、脑损伤以及舌咬伤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体温分别为(39.26±0.13)、(39.24±0.12)℃;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体温分别为(36.90±0.16)、(36.61±0.11)℃,两组患儿急救后体温明显低于急救前,且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first aid[(±s),℃]
表4 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first aid[(±s),℃]
?
2.5 两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对比[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细菌或病毒所致,易导致发热症状,不利于机体正常发育。由于患儿机体正常处于发育阶段,分析、鉴别以及抑制能力相对较差,其高热极易对大脑产生强烈兴奋与扩散,出现神经细胞瞬间异常放电诱发惊厥[3]。若患儿体温达到39℃时,惊厥发生率最高。小儿惊厥症状在6个月~5岁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3岁以内患儿中发病率为4%[4-5]。对于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延长症状发作时间,严重影响大脑系统的正常发育,尤其易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主要是因此年龄段患儿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其中枢神经系统不成熟,极易受到损伤[6-7]。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1周内二次复发达率高达70%,其余患儿会在2年内复发[8]。高热惊厥无后遗症,但对于复杂性高热及你惊厥极易导致出现缺氧性脑损伤,严重者引发癫痫,所以需对采取有效急救护理,可显著改善预后[9]。为此,需采取有效、科学的救治措施,可显著控制病情,在救治期间对患儿合谷、十宣以及人中等止惊穴位进行施针,在辨证选穴,肝经风热时还可以采用曲池,大椎泻热等,后给予患儿氧疗,维持在12 h,同时给予50%乙醇擦拭降温[10-11]。首先医护人员需对惊厥症状及时控制,采取必要的物理及药物降温,一般降至38℃左右,同时对患儿做吸氧治疗,以此可避免因惊厥导致大脑含氧量降低,对大脑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流程,且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由于患儿年龄小,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阶段,医护人员需有耐心、责任心,通过有效合理的护理缩短症状发作时间[12]。待高热惊厥症状缓解后,医护人员还需对患儿监护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体温测量的重要性,家中常备体温计、退热贴等,同时详细讲解惊厥应急措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提升自身免疫力[13]。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与赵文静[14]研究内容一致,研究显示,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19±10.10)h、(4.11±0.80)d、(2.11±1.01)d,对照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9±12.39)h、(6.40±1.21)d、(4.39±1.12)d。表明高热惊厥患儿通过综合加强急救治疗后,可显著缩短退热与惊厥消失时间。可能是因在救治期间,使用退热药物后1 h内测量体温,若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及时上报主治医师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再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反应[15]。在对患儿使用物理降温期间需使用纯棉毛巾,擦拭患儿两侧颈部以及腋窝等部位,禁止擦拭前胸,可有效避免出现应激性心衰减慢[16]。同时,应维持水温在33℃左右,使用医用乙醇擦拭,浓度维持在30%~50%,擦浴时间保持在20 min[17]。在治疗高热惊厥患儿期间,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针刺穴位主要有合谷、西会、人中、曲池等穴位,能够明显缓解惊厥症状,针刺治疗后及时给氧治疗,能够对脑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促进预后智力发展[18]。研究还发现,对患者治疗1周后,观察组完全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误吸、脑损伤以及舌咬伤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急救后体温明显低于急救前,且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表明多数患儿治疗1周后完全恢复率较高,有2例患儿在1周内出现复发,可能是因通过综合加强急救治疗可对患儿家属进行急救知识培,可提升急救成功率,为入院急救治疗争取时间,恢复效果显著。同时在生活中需常备退热药物与体温计,且提前了解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以此有效降低高热惊厥症状,对改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在护理期间需注意以下方面:在对患儿使用退热药物后0.5 h进行体温测量,期间若患儿出现相关症状,如腹痛、淋巴结肿大等,医护人员需及时上报医师给予对症治疗。患儿服药后,仔细观察患儿反应,严格预防不良反应及虚脱。在使用物理降温期间,注重擦拭腋窝、颈部两侧等部位,禁止擦拭胸前、后颈等部位,可显著避免出现应激性心率减慢。使用温水擦浴期间,需应将水温控制在33℃左右;采用医用乙醇擦浴期间,需严格控制其浓度,一般控制在30%~50%浓度,可有效起到降温的效果。由于患儿年龄小,需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护理,所以监护人实施急救知识教育至关重要,可显著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显著降低因高热惊厥对智力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对退热药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全面了解,以此起到有效的预防[19]。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综合加强急救治疗,复发患儿有显著减少,可显著改善症状,机体机体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