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延续性护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2-05-05刘贵萍
刘贵萍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 庆阳 74500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使得各类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长。因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甚少,加上年龄原因,导致其对疾病的管理能力不足,表现为不遵医嘱用药、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易造成病情反复发作,从而使得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变差[1]。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健康护理。延续性护理为住院护理的一种延伸,其主要针对的是院外对健康指导及照护有较高需求的患者[2]。本研究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纳入对象为2019 年4 月至2020 年6 月社区诊治的94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内,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参照组男、女分别为26 例、21 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79 岁,平均(69.81±5.38)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2 年,平均(7.04±2.16)年。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7 例、20 例;年龄最小62 岁,最大79 岁,平均(70.23±5.61)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13 年,平均(7.27±2.40)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进行饮食、服药、运动等方面的常规指导,告知患者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向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咨询;嘱其定期到社区卫生中心复查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社区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档案创建:获取每例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等基本信息,并将其输入到健康档案内。
(2)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由1 名社区医生和2 名社区护士组成。小组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囊括的内容有用药、饮食、运动、复查时间等,并制作成教育材料分发给患者。
(3)护理随访:预计护理6 个月,第1~2 个月随访频次为2 周/次,后期1 个月随访1 次,随访方式包括微信随访、上门随访等。护士认真记录每次随访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于下次随访时重点关注。随访时了解患者近期有无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及其情绪状况等,如其某项自我管理行为不佳,则向其开展针对性指导,如讲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如何纠正等。如患者存在负面情绪,则应在了解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心理学方法进行疏导,同时指导其掌握自我管理情绪的方法。此外,就患者存在的疑问做详细解答。
(4)建立健康医疗群:指导患者加入此微信群,定期在群内推送各类慢性病防控知识。在此群内也可直接向社区医护人员咨询有关健康问题或寻求帮助。
1.3 观察指标
(1)于护理前、护理6 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对两组自我效能感予以量表评分。GSES 包含10 个均以1~4 分评分的项目,共计40 分。得分愈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愈强。
(2)调查统计两组在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情绪调控、按时复查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情况。自我管理共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等3个等级,完全执行此项内容判定为完全依从;偶尔不执行此项内容判定为一般依从;经常不执行此项内容判定为不依从。
(3)于护理前、护理6 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4]并从社会功能、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精神状况等方面入手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上述各项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得分愈高,患者生活质量愈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GSES 评分
两组护理前GSE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GSES 评分与同组护理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GSES 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GSE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GSE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参照组 47 15.51±3.17 20.31±5.46 5.212 0.000研究组 47 16.24±3.69 28.67±6.07 11.996 0.000 t - 1.029 7.020 - -P - 0.306 0.000 - -
2.2 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
研究组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情绪调控、按时复查等各项自我管理行为均明显优于参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例(%)]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同组护理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参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社会功能 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 精神状况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47 61.27±7.11 73.53±8.49 59.07±9.31 71.45±11.82 58.14±8.20 69.03±9.17 59.26±7.51 67.43±8.51研究组 47 61.76±7.80 84.13±6.72 58.25±8.86 82.46±9.41 59.54±9.61 81.15±8.31 58.57±7.04 79.68±9.11 t - 0.318 6.712 0.437 4.966 0.760 6.714 0.460 6.737 P - 0.751 0.000 0.663 0.000 0.449 0.000 0.647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
慢性病其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此类疾病进行性发展可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危害,尤其是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老年慢性病尚不可治愈,一般需要终身应用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但受疾病认知水平不足、疾病防控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因素影响,多数老年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欠佳,反复入院治疗,将会给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5]。故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
延续性护理为近年来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服务体系,其旨在通过为居家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促使患者病情转归,同时避免不当的照护带来的危害。有关研究认为,对慢性病患者运用延续性护理,可缓解其家属照护压力,并能降低再入院率。为此,本研究将社区延续性护理引入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GSES 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护理前及同期参照组,提示该护理模式更有助于增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为个体对自身是否能承担某一任务或达成某一目标的判断。老年慢性患者常由于对疾病及治疗认识不到位或存在错误认识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下降。而研究组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是延续性护理开展过程中利用微信平台向患者实施科普宣教,并提供咨询服务,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认知的不足。同时,在随访中对缺失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注重情绪引导,采取有效的策略矫正其负面情绪,促使其理性对待疾病,从而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自我管理行为与参照组相比均较优。这是由于实施延续性护理后,社区医护人员会及时对患者近期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指出其不当行为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可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参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开展延续性护理后,通过减少不良因素对病情控制、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应用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