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会这样陪伴孩子做作业
2022-05-05张若楠
■张若楠
【关键字】 作业;辅导;时间安排
“双减”政策之后,小学生在家的时间变多,家长们开始陪伴孩子写作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是抓狂的。
“33 岁妈妈急性脑梗住院”,这则新闻出来之后,我怎么也没想到起因是陪伴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简直可以列入“都市男女生存酷刑”了,荣登榜首指日而待。然而这可不是个例,“33 岁妈妈”倒下了,千千万万个爸妈步其后尘,守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岗位上。
有父母说,我孩子总是拖拉,晚上写完作业都是半夜了,又要催促他快点睡觉,睡眠时间严重不够,影响他第二天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还有父母说,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恨不得把他绑在板凳上写作业。甚至有父母会说,我情愿去吃工作的苦,也不吃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苦,这样下去我和孩子倒不像是亲人,会变成仇人的啊。
如果陪伴或者辅导孩子写作业让亲子关系变了味,那么不妨停下脚步,思索一番:
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孩子的作业还是父母的作业?究竟是孩子需要帮助还是父母满足了自己的无所不能?究竟是孩子这个人重要还是孩子的作业重要?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那么你得停下和孩子有关于作业的战争,进一步寻找到你们可以合作的方式。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相信孩子,那么有时你得需要和孩子的作业之间保持一点距离,除非他真需要你的帮助。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能是配角,是孩子需要帮助时的帮助者和协助者,是有分寸和界限的陪伴者以及情感上的支持者,不可越俎代庖,不可替代孩子去学习。
关注孩子学习的时间安排
有一个孩子,常常写作业到晚上10点,效率特别低,经常写错别字,计算也出现很大的问题。妈妈仔细观察他学习的状态,一会儿起身喝水,走一圈回来后坐下写字。写了10 分钟不到,他又去上厕所,转一圈回来再坐下来写字。写了一会儿,又想起要喝点牛奶……如此反反复复的,他学习的注意力都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次又一次的中断,看起来写了很久的作业,但其实是把时间完全浪费在和作业无关的事上,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当一个孩子无法静下来学习,注意力被严重破坏的时候,他的学习是混乱无序的。
他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这样的孩子,会让很多家长头疼。
家长急得骂孩子甚至动手,这不但没有效果,也会进一步让孩子有巨大的挫败感。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他们培养一种高效学习的习惯。
这需要从时间管理上开始。
帮助孩子做时间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就是一个孩子对于他自己的作业和学习要非常清楚。
时间管理中伴随着习惯的培养,当一个孩子知道每天需要做哪些事,长期如此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有助于高效的完成作业。
关注孩子遇到问题时的态度
无论一个孩子多么优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难题,一时间无法解决。
这时候,你关注孩子的状态,应该是陪伴在他的左右,在他需要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但是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主体是孩子,一定不是父母。
举个例子:有的父母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他都很乐意刷刷地帮助孩子做好了,可是孩子并不懂这道题是如何算出来的。当孩子还需要他再详细讲清楚的时候,他就不耐烦地开始责骂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了等等。
孩子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打击。一方面他确实做不了,以后还要父母的帮忙;另一方面,他没有勇气挑战父母。久而久之,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充满自卑感的孩子。
替孩子写作业从来不是父母的责任,帮助孩子拥有学习能力才是父母的责任。
所以,当父母抱怨说,这个孩子就是不爱动脑筋的时候,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剥夺了孩子动脑筋的过程,全程代劳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关注孩子遇到问题的态度,也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如果一个孩子遇到问题会不停地查找资料,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个孩子是有学习动力以及钻研精神的。这时,父母不要轻易出手,除非他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开始向你求助。
但如果一个孩子已经把做作业这件事当作了父母的事,需要你为他负责的时候,这时就需要警惕了:我们是不是做得太多?退出孩子的学习世界,放下对孩子的学习控制,克制住想要帮他完成作业的心情,才能让他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让他找回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关注孩子学习的感受
美国的儿童心理专家沙法丽·萨巴瑞说,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孩子考试是否答对了全部的题目,而是他们做错了题目时的感受。
学习的过程,有快乐也有痛苦,可能是自己努力之后全部做对的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可能是做错题目之后的挫败感。
其实建议所有的父母,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好奇心。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此为荣辱。
父母对待孩子分数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孩子做得不那么完美,甚至有一些学习困难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如何看待学习,如何看待他在家庭中的位置,是否有价值感,是否被肯定,是否被接纳。
所谓关注孩子学习的感受,是既可以及时分享孩子学习的喜悦成果,又可以及时安抚孩子考砸之后的落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