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2-05-05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张福花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张福花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
①打制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生产工具的变革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冶炼技术的进步 D.科技水平的提高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3.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诸侯王发动叛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叛乱被平定,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后患无穷,唐朝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封建王朝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唐朝衰亡
D.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4.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
A
5.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中,吏、户、兵三部尤位高权重。到了清代,六部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
B.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C.明朝彻底废除了秦以来的宰相制度
D.清朝为了平衡满汉的纷争
6.“这个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被推翻
7.“这场运动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水军,许多满怀报国热情并且能力超群的人也开始创办近代企业,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据此可知这场运动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张大爷家里有一枚银元,上面有“中华民国四年”的字样。这枚银元的铸造时间是
( )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9.在一次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一幅如右图所示的示意图。这一示意图揭示了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下表是世界主要反法西斯国家战争贡献简表,据此可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 )
项目总数中国苏联美国英国军民伤亡总数(万人)约7000约3500约2700约100约120持续作战时间(年)1414436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空前民族团结
B.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C.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1.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
(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12.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13.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A.艰苦创业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长征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4.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 )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环境已经走向法制化
15.帝国推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发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资助,将希腊、波斯、印度等的学术典籍译为帝国文字。通过这种形式,希腊古代典籍被完整保存下来,并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这个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6.思维导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以下思维导图,在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原因 B.核心 C.影响 D.评价
17.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发动了垦荒运动
D.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18.“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还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政府
(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19.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20.“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 )
A.反帝和反霸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共享与共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觐的义务……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史记》
(1)远古传说中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哪一制度?“天下为家”反映夏朝建立后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重要制度?“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4)依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1)材料一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八年级(1)班开展了“侵略与抗争”活动课,邀请你来参加,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对近代中国进行了多次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践踏。
材料二:西方列强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强索赔款,攫取特权。
材料三: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指出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以及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条约和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写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两个史实。
(4)为了牢记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针对中国近代遭受的一系列侵略,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2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危机,能否运用智慧化危机为转机,实现社会转型,关乎国家兴衰。请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联系性)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某一思想解放运动中,一位作家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图1 纪念币 图2 1787年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 图3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材料一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谁被誉为这场运动的先驱?请写出他的长篇诗作名字。
(2)图1是英国为纪念《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请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起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图2所示会议颁布的法律文献有何进步历史意义?图3所示文献反映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综上所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A 7.A 8.D 9.A
10.D 11.D 12.C 13.B 14.B 15.D 16.A 17.D
18.D 19.D 20.C
21.(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血缘和功劳。
(3)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4)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自北向南。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3)北魏孝文帝。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4)制定制度、人口迁移、迁都等。
23.(1)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别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血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等。(写出两个史实即可)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24.示例:
危机·转型
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积累下的许多严重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联系日趋紧密,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回顾历史,各国面对危机时,用智慧化危机为转机,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5.(1)人文主义。但丁。《神曲》。
(2)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主张: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3)商品竞争需要;新发明、新技术的采用。
(4)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