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茶器与宋代茶叶海外贸易之关系

2022-05-05

农业考古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白茶器华光

张 聪

华光礁I号沉船原是一艘南宋时期从事海外贸易的商船,通过水下考古发掘在沉船内发现大量陶瓷器,其中茶器的数量相当可观。两宋时期茶事兴盛,宋代宫廷为茶事专门设立机关,用茶以等级分类,民间斗茶成风,在饮茶方式上极为考究,使得茶器的分类越来越细致,不同的器型在茶事中作用不一,“各司其职”,自上而下盛行的饮茶之风带动了宋代茶器的发展。当时各大窑口都争相设计和生产不同种类的茶器以适应并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在宋代沉船出水陶瓷器中均有茶器的身影,在唐代、元代至清代的沉船出水陶瓷器中,我们亦可见大量不同种类和器型的茶器。目前在已发掘的各时代沉船所载船货中,丝绸、香料、茶叶由于是有机质类文物,故而在海水中很难保存下来,在已发现沉船资料中仅从1745年沉没的哥德堡号沉船中打捞出三百六十余吨茶叶,其余沉船未见有大批量茶叶货品的出现,但这些茶器的发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茶器产品的流通是基于各地饮茶贸易的需求。本文试从华光礁I号沉船出发,结合不同时期出水茶器的沉船资料,谈谈在当时海洋贸易的背景下宋代茶叶海外贸易的真实情况。

一、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茶器

1996年,海南琼海的渔民在西沙华光礁进行捕鱼作业时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考古工作者于1998年对其进行初步调查和试掘;2007年至2008年分两个阶段完成考古发掘工作。沉船出水文物近万件,其中陶瓷器为大宗;器类主要有盘、盏、碗、盏托、碟、盒、执壶、钵、瓶、罐等,釉色为白釉、青白釉、青釉、酱黑釉等;出水陶瓷器主要包括“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浙江龙泉窑青瓷,福建松溪窑青瓷、闽清义窑青白瓷和青瓷、德化窑青白瓷、南安窑青瓷、遇林亭窑黑釉瓷、晋江磁灶窑青瓷和酱黑釉器等”,其中以福建窑场的陶瓷器数量最多。

根据宋徽宗赵佶著的《大观茶论》和宋代蔡襄编纂的《茶录》中对茶器的描述,结合廖保秀在《历代茶器与茶事》中对各时代茶器的分析判断,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陶瓷器中,有相当数量的陶瓷器是作为茶器销往海外的。以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的部分器物为例:

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图1),产自福建窑场,盘口,束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颈腹之间置扁条形把手,肩的对称处附曲状流,通体釉水青白,胎质紧实,器型规整。口径11.5厘米,足径8厘米,高19.2厘米。

图1 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

南宋景德镇青白釉刻花茶盏残件(图2),器身残缺仅剩余1/4,敞口,斜直腹,圈足。盏内刻花纹,釉面磨损,有一道裂纹、底足有磕损,通体青白釉,釉色莹润,器形简洁优雅,残口径8.5厘米,底径3厘米,残高3.5厘米。

图2 南宋景德镇青白釉刻花瓷茶盏残件

南宋青白釉菊瓣纹茶托胶结块(图3),胶结块上方是一件景德镇青白釉菊瓣纹茶托,茶托的边沿残缺,釉面虽然遭到破坏,但是仍然能令人感受到这件茶托的淡雅之美。

图3 青白釉菊瓣纹盏托胶结块

宋代青白釉划花笠式茶碗(图4),这件笠式茶碗,敞口,斜直腹,圈足,内壁有刻画纹,通体青白釉,胎质细腻,器形优雅大方,高4.8厘米,口径13.4厘米,足径3.9厘米。

图4 宋代青白釉划花笠式茶碗

这些茶器在宋代茶事中都有不同的用途,宋代饮茶分为煎茶与点茶,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这类器物在点茶时被当作“汤瓶”使用。“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点茶过程中装有泉水的汤瓶需要直接放在炭火上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好的泉水直接注汤入盏。茶盏和茶碗是用于盛装茶水,茶盏与茶托配套使用。由于茶盏没有把手,宋人饮茶时又讲究水温,所以为了防止烫手,用茶托辅助茶盏,是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茶用具。沉船中汤瓶,茶盏、盏托、茶碗等茶器数量颇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从出水茶器看宋代茶叶海外贸易

在唐代至清代国内外发掘的沉船当中,能够看到大量不同类型的茶器,这些茶器在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地均有发现。根据目前国内外发现的出水茶器的沉船和水下考古成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从中还原出当时宋代茶叶贸易的一些情况。

(一)茶叶海外贸易的对象

1.与朝鲜、日本的茶叶海外贸易

朝鲜、日本的茶道文化受中国茶文化影响颇深,在中国茶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僧侣起到了桥梁作用。中国茶叶传入朝鲜大约是在6-7世纪的新罗时期,当时有不少僧人到中国求学进行文化交流,在此期间深受中国茶文化影响,他们归国后中国茶文化便得到传播。日本高僧荣西仁安三年(1168)首次来华抵达明州(今宁波),在华期间学习了宋朝的种茶、制茶、饮茶技术,回国后引领日本茶文化进入新高峰,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新安沉船具专家分析就是一艘从宁波出发经朝鲜半岛去往日本的商船,从沉船中打捞出了茶盏、茶碾等茶器。虽然新安沉船是一艘元代商船,但是元代的海外贸易模式是承接宋代贸易开展的,我们可以将他看作是宋代贸易的延续,这些茶器的发现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与日本、朝鲜之间进行茶叶贸易的情况。

2.与东南亚国家的茶叶海外贸易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通往阿拉伯、印度等国走海路的必经之地,被国内外的商人和僧侣作为航路上的中转站。《诸蕃志》对东南亚三佛齐、占城、真腊、渤泥、蒲甘等贸易国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了从泉州出发至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唐代高僧义净由广州至印度的途中,就曾将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作为中转站,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提到在他的随身之物中就有茶叶。在东南亚附近海域发现的井里汶沉船、丹戎新班沉船和鳄鱼岛沉船中,考古工作者也打捞出执壶、茶杯、茶盏等不同窑口、不同类型的宋代茶器。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东南亚地区作为贸易中转的核心区域,应是茶叶贸易的对象之一,在华光礁I号沉船、井里汶沉船、丹戎新班沉船和鳄鱼岛沉船上所载茶器可以作为宋代与东南亚地区进行茶叶贸易的一个间接证据。

3.与阿拉伯国家的茶叶海外贸易

唐代中国已经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起密切的贸易关系,据专家考证,唐代沉船“黑石号”即一艘阿拉伯商船,它在从中国返回阿拉伯的途中沉没在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在其装载的茶碗、茶盏、执壶等茶器中有刻有“茶盏子”的茶碗,表明了其出口的具体用途。我国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认为“茶是唐代大食商人采购的大宗商品之一”,大食即阿拉伯帝国,8世纪到13世纪正处在阿拉伯文化的黄金时代,阿拉伯商人控制着非洲与阿拉伯、亚洲之间的商路,中亚、西亚、南亚、东非等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伊斯兰化,“阿拉伯人由波斯湾,经印度洋,绕马来半岛,至今日所谓广东地方来经营通商者甚众”。在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等国家的出土器中,可见到唐宋时期的茶器。宋代有大量外国人在中国学习、经商、侨居,其中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等等。在泉州和广州有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阿拉伯国家无疑是唐宋代茶叶重要的贸易对象之一。

(二)茶叶海外贸易的路线

本文列举了目前国内及中国周边海域发现的部分出水茶器的沉船情况(见次页表1),从这些沉船沉没的位置来看,它们都是沉没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宋代中国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销往东亚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宋代从我国去往这些通商地区已经有非常稳定的海外贸易航线。

表1 国内与周边海域唐、宋、元部分沉船一览表

1.与日本和朝鲜的贸易航线

宋代明州是日本和朝鲜海上贸易航线的重要贸易港口,元丰三年(1080)规定:凡是去往日本和高句丽的商船都要从明州出发,“诸非广州市舶司辄发过南蕃纲舶,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句丽者,以违制论,不以赦,降去官原减”(卷八《乞禁商旅过外国状》。来往日本和朝鲜的商船主要由明州(宁波)出发,船只借助西南信风航行至日本,返航时则借助东北信风,在日本博多港和明州港之间形成稳定成熟等贸易航线。朱彧《萍洲可谈》中提到“元丰待高丽人最厚,沿路亭传皆为高丽亭。高丽人泛海而至明州,则由二浙溯汴至都下,谓之南路”。

2.与东南亚贸易航线

东南亚地区作为东西海上贸易的纽带,位于海上航路的必经之地,唐代从中国到东南亚地区已有稳定的贸易航线,唐代贾耽在《广州通海夷道》中就记录了从广州港出发经东南亚到达阿拉伯半岛的航线。到宋代航线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岭外代答》载:“三佛齐之来也,正北行,舟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境。大食国之来也……以小舟运而南行至故临国,易大舟而东行至三佛齐国,乃复如三佛齐之入中国”。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是一条不全是近岸航行的线路,商船沿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东南部,然后沿正北驶向新加坡再往南海三沙市方向航行到达占城,通过北部湾往广东广州方向。华光礁I号沉船所在位置正处在经三沙市附近海域去往东南亚的航路上,东南亚地区在当时即为茶叶贸易的重要对象,也起着中转的作用。

3.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航线

宋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较唐代更加频繁。在宋代设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温州、秀州、江阴、密州和澉浦等九个通商口岸,其中去往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的商船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这两大港口。根据唐代贾耽《广州通海夷道》,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和赵汝适《诸蕃志》中有关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航路记载,大致是从泉州港或广州港出发,向南航行,经南海至越南或菲律宾,至西南到达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沙捞越等各地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南部港口或直接向西航行, 经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阿拉伯海、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这是到达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一条贸易航线。

三、结语

宋代茶叶从种植、生产、市场集散、税收制度、海外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茶叶贸易体系,中国茶叶被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及阿拉伯国家,中国茶文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对外传播,宋代茶叶产量较唐代有大幅度提升,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为宋代茶叶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同时期陶瓷器产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经济产业。在华光礁一号等宋代沉船中发现的大量不同器型的茶器,就是当时茶叶贸易繁荣的实物写照。宋代茶叶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明清时期茶叶贸易达到高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海一号 沉船考古现场(转引自http://simage.so.com)

①(宋)赵佶.大观茶论[M]//茶录(外十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

②(宋)蔡襄.茶录[M]//茶录(外十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

③廖宝秀.历代茶器与茶事[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8.

④(宋)赵汝适.诸蕃志校释·职方外纪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⑤(唐)义净著,王邦维,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⑥(唐)贾耽.广州通海夷道[M]//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2015。

猜你喜欢

青白茶器华光
御日华光
在舞焱柴窑室
流年
青白口 不能忘记的红色历程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长安再无歌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蝶恋花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紫砂《宝菱壶》的君子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