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儿童化处理”

2022-05-05孙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3期
关键词:弹唱弹奏儿歌

孙轶

[摘           要]  钢琴弹唱是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真正的核心。我国现存的儿童歌曲作品的数量与种类繁多、作品多样化,这些儿歌作品也正是为学前儿童量身打造的音乐艺术形式,成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骨干支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儿歌作品时,需要拥有正确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自主进行正确的和声运用与编配,特别是编配的和声织体需符合“儿童化处理”,符合学前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这样的即兴伴奏编配才是合适的并且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编配。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儿歌作品;钢琴弹唱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3-0076-03

钢琴弹唱是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前教育專业钢琴教学真正的核心,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即将走向的是幼儿园教师岗位,他们在钢琴课程上实际运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也正是钢琴弹唱这项专业能力。因此,钢琴弹唱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整个钢琴课程的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以儿歌为主的钢琴弹唱教学中,“儿童化处理”才是其根本精髓所在,这也是我们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需注意的根本问题。

一、儿歌钢琴弹唱中的核心问题

(一)对于儿歌的理解与情感把握

我国现存的儿童歌曲作品的数量与种类繁多、作品多样化,这些儿歌作品也正是为学前儿童量身打造的音乐艺术形式,成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骨干支柱。在学前音乐教学中,钢琴弹唱是实际运用最为频繁和亟须的钢琴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儿歌的钢琴弹唱内容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儿歌作品的理解与情感把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在儿歌作品钢琴弹唱前先理解作品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钢琴基础薄弱,如果教师没有进行作品理解与情感把握环节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仅仅是机械化地“看谱弹”,并且生硬地“完成作业”,这样即使完成了儿歌作品的钢琴弹奏,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儿歌作品也丝毫没有“儿童化”的情感,曲目呈现不够生动。因此,教师在进行儿歌作品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儿歌、把握情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二)“儿童化处理”的重要性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一年一度的全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的子项目——儿歌弹唱与歌表演的比赛对于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评分标准与要求中可以见到一个关键词——“儿童化”,“儿童化”的要求不仅仅在儿歌钢琴弹唱项目中占据着一半的分值,在歌表演项目上也占据着一半的分值。这也就意味着,参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使拥有非常高超和出色的钢琴弹奏技巧,但是即兴编配弹奏出的儿歌作品缺乏甚至不具备“儿童化”,那么学生在该项比赛中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分值。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必须加入“儿童化处理”内容的教学。

在往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中的儿歌弹唱与歌表演项目比赛现场,总能够看到一些丝毫不具备“儿童性”的儿歌弹唱作品,无论是旋律的整体设计、伴奏编配、和声织体,还是演奏情绪都显得十分“沉闷”,这样的儿歌弹唱显然是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

可见,儿歌弹唱作品中“儿童化处理”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儿歌弹唱作品进行“儿童化处理”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根据目前拥有学前教育专业且该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在钢琴课程设置的情况可知,钢琴课程仅仅是学前教育专业众多系列课程的一小部分,而并非是主要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将“儿童化处理”引入钢琴课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化处理”应作为钢琴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或者环节进行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可将此项内容放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钢琴课程教学中,与儿歌作品钢琴弹唱内容的教学合二为一。因为“儿童化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儿歌作品钢琴弹唱为核心的。在此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需进行“儿童化处理”内容教学的细化,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儿歌作品钢琴弹唱中”儿童化处理“的方法,同样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就业过程中拥有合适并且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必备的技能及其应用能力。

(三)钢琴弹奏技巧是儿歌钢琴弹唱不容忽视的基础

儿歌作品弹唱教学虽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核心环节,但是稳扎稳打的钢琴基本的弹奏技巧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钢琴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他们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对于钢琴基础弹奏技巧的学习内容还是需要放置在钢琴基础的学习阶段,有了稳扎稳打的钢琴弹奏技巧,才能在儿歌作品钢琴弹唱上“如鱼得水”。

根据目前拥有学前教育专业且该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在钢琴课程设置上的情况,笔者建议将钢琴基础演奏作为教学整体内容的第一个模块进行系统的教学。在钢琴基础演奏内容的教学中,应特别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琴与练琴习惯,尤其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不仅仅钢琴基础较为薄弱,传统类别的文化类课程的基础也并没有很稳健的根基,在整体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思路上需要教师注意特别的引导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在钢琴基础演奏模块的教学中,最不可取的就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练习的习惯问题“跟着学生走”,常见的问题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弹、学生模仿”。这样的钢琴课程教学就是“授人以鱼”而并非是“授人以渔”。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那么何为“应用”,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技能上的“应用”需要每一位教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师认真思考。若是以“授人以鱼”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实际就业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离开院校、离开教师就不会弹琴的情况,当他们拿到一首新的儿歌钢琴作品的时候也就无从下手。因此,在钢琴演奏基础模块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正确地演奏任何一首儿歌钢琴作品以及小型乐曲等钢琴作品。

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儿童化处理”

(一)注重引导学生对儿歌钢琴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现如今,儿歌作品的种类繁多、作品多样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儿歌作品时,需要拥有正确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这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在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儿歌进行分类教学,并从曲式分析、作品背景、作曲家、旋律、节奏、和声与即兴伴奏等多角度进行儿歌作品的讲解,培养学生自主、正确分析儿歌作品的能力,从而运用合适的情感进行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表达。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儿歌钢琴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明显有所提升,在实际弹奏中,除了传统的音准、节奏与和声这三大音乐基本元素做到了准确之外,还让儿歌钢琴作品的弹奏具有了“儿童性”。相信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弹奏出来的儿歌钢琴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拥有极佳的学前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此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避免仅仅以钢琴作品作业的完成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应结合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与演奏时候的表现力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在演奏儿歌钢琴作品的时候,特别注重音乐表现力,好的音乐表现力与针对幼儿的现场感染力是在进行学前音乐教学的时候合适且优秀的钢琴应用能力。

(二)“儿童化处理”

说起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儿童化处理”,这本身是一个多层含义的概念,既包含作品风格与钢琴演奏情绪的“儿童化”,又包含对儿歌作品即兴伴奏编配以及整体旋律设计的“儿童化处理”。

眾所周知,儿歌作品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理解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学前年龄段儿童的特征,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儿歌作品以钢琴弹唱的方式传承给幼儿。正因为学前儿童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审美与欣赏力,此时属于“半创编”的儿歌作品的“儿童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学前教育行业以及专业对于钢琴技能的要求,儿歌钢琴作品的演奏以及弹唱的调式调性通常在两升两降以内,且以大调居多,而往往大调的色彩比较符合儿歌作品的风格,如常见的F大调、G大调、D大调、C大调、降B大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以调式调性的训练为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儿童化处理”的基础,训练学生对上述调式调性色彩及特点的音乐感知力以及和声色彩及编配运用的能力,学生在熟悉掌握以上内容后方可进行“儿童化处理”的教学。

教师在日常的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教学中总体上可从即兴伴奏编配与旋律整体设计两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灵活运用“儿童化处理”学习,从即兴伴奏编配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和声理论部分的基础讲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和声运用与编配,特别是编配的和声织体需符合“儿童化处理”,符合学前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这样的即兴伴奏编配才是合适的并且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编配。首先,在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编配中,由于儿歌作品曲式结构简单,伴奏类型不易过度复杂,在设计伴奏类型时,应注意少用或者不用不带旋律的双手伴奏,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音乐基础较薄弱,歌唱音准问题较大,因此,带旋律的伴奏才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伴奏类型。其次,应该注意和声织体的设计,由于儿歌作品曲式结构简单,和声织体的设计也不易过度复杂,但要进行“儿童化处理”。在和声织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基本的和声规则与伴奏织体类型,还应注意左手伴奏的旋律性。例如,以半分解和弦和声织体类型作为主伴奏音型的时候,在节奏编排上可以编配得富有变化,运用多种节奏类型进行“儿童化处理”。最后,应注意伴奏编配与和声织体设计的细节,儿歌作品风格以欢快、活泼、跳跃等居多,因此,在编配伴奏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左右手演奏的细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作品编配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谱子上直接简单标记和弦级数后便开始进行弹奏,将声乐谱直接当成钢琴谱弹奏,笔者认为这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声乐谱与钢琴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若使用声乐谱直接弹奏钢琴,往往会忽视跳音、连音、断奏、休止等多处只有在钢琴谱中才会有所呈现的弹奏细节,那么如此弹奏出来的儿歌连音乐的基本表现都是错误的,更不用说“儿童化处理”了。因此,笔者建议,在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教学中,应使用正式的钢琴谱进行弹唱练习。

(三)增加符合“儿童化处理”的钢琴弹奏技巧练习

目前,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基本都是音乐方向专业的硕、博士毕业生,因此,在教学中,对钢琴技巧的教学比较成熟,但是否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是我们所有的钢琴课程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技巧性训练的内容繁多且复杂,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又短,如何从中汲取精髓教授给学生,这需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对钢琴技能的要求来定。

“儿童化处理”中左手的演奏能力是在钢琴基础阶段技巧训练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在拥有稳健扎实的伴奏演奏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编创能力的发展,并且可以将自己编创的内容正确且完整地呈现。

针对伴奏音型演奏能力的教学,可以使用《车尔尼钢琴作品599》这本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特别是针对八分音符与快速十六分音符的练习。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基本都是钢琴零基础起步开始学习钢琴的,在儿歌作品、小型乐曲等钢琴简单曲目的弹奏中,传统的连续“四十六”音型由于他们的手指未经过童子功的练习,较为僵硬,因此是他们钢琴弹奏的难点,也是很难攻克的一关。而在教学中加入《车尔尼钢琴作品599》这本教材中针对快速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可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三、结语

儿歌作品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和声与旋律装饰,因为儿歌作品本身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旋律短小,如果运用过于复杂的和声会显得与主旋律线的“主次颠倒”,所以“儿童化处理”的合适的和声织体与旋律装饰才会让学生呈现出的钢琴弹唱儿歌作品符合实际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儿歌作品传承效果。

根据学前教育行业以及专业对学生钢琴技能的总体要求,首先,对儿歌的理解与情感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儿歌钢琴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次,基于“儿童化处理”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的儿歌作品钢琴弹唱的教学中可从即兴伴奏编配与旋律整体设计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灵活运用“儿童化处理”的学习。最后,钢琴弹奏技巧是儿歌钢琴弹唱不容忽视的基础,可以增加符合“儿童化处理”的钢琴弹奏技巧练习,在教学中加入《车尔尼钢琴作品599》这本教材作为钢琴演奏技巧的辅助练习,在学前教育专

业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常见问题上有着很好的练习效果。上述环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儿童化处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易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改革探究[J].大观(论坛),2021(8).

[2]李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弹唱教学的应用[J].艺术家,2021(6).

[3]吴蕾.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角度谈幼师生钢琴弹唱课程教学策略:以Y幼专为例[J].戏剧之家,2021(15).

[4]吴琼苑.提升幼教专业学生钢琴弹唱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

[5]陈慧.钢琴集体课中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改革问题思考[J].北方音乐,2020(6).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弹唱弹奏儿歌
弹 奏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南山赋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小星星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