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文化遗产

2022-05-05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苗绣叫卖声考古

主题阐释

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它们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让我们共同走近文化遗产,了解传承者的努力,展望文化遗产的发展。

人物传奇

陈习娘:唱响梯田上的“交响乐”

悠长的历史岁月里,哈尼族人民在梯田劳作中逐渐形成了哈尼古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延绵至今已有千年。这个由十几户人家聚成的小村落,就是国家级非遗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习娘的家乡。

陈习娘有两个愿望:一是哈尼古歌能在梯田上代代传唱;二是梯田上的“交响乐”能走出小村落,走向全世界。

透过歌声能看到人们生活劳作的点点滴滴。“我想当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把哈尼古歌一直唱下去就是我的责任。”陈习娘意识到,文化的传承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我希望的最好状态是,学生和当地村民都能成为传承者,这样哈尼古歌才能传承好、发展好。”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绎中华文化之美

长袖回旋,扇舞生风,如笔墨行云流水;擐甲执兵,凌空翻转,尽显英勇气概;乐声渐密,舞者轮番秀出舞技绝活,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舞蹈类节目收获广泛关注,频频在短视频平台出圈。这既源于中国舞自身的魅力,也离不开年轻舞者对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中国舞者应该用舞蹈这门世界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不仅要做好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更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舞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说:“我们不仅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立体展现在舞台上,也能让更多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石丽平: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靠着苗绣脱贫的女员工嘴边挂着这么一句顺口溜。这句顺口溜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2008年,贵州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利用苗绣技术创办公司,累计带动4000多户贫困群众就业,产品远销国外。石丽平将苗绣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把贫困地区的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石丽平更有干劲了,“苗绣的绣、染、织产业链已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要运用苗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是千篇一律的统一规范,而要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朱兆云: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朱兆云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她的父亲是云南巍山有名的中医,与中医药结缘,可以追溯到朱兆云的青年时代。多年来,朱兆云不断探索着中医药的发展路径。

在田野调查中,朱兆云特别重视对一些少数民族药方的收集,尤其是对70种重要中医药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药材生产区划,对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用药经验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发掘,利用天然药开发新药,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她主持编著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云南民族药志》等一系列专著,是目前为止对云南中药最详尽的梳理。

杨柳:一竹载轻裳 起舞云水间

独竹漂,又称独木漂、独木舟,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一项脚踩楠竹、漂行水上的传统技艺。随着时代发展,独竹漂又逐渐成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和表演项目,具有竞技性与观赏性。

起伏的江面上,驾一叶扁舟尚且不易,若是站到一根竹竿上漂流呢?再试想,身着层层舞衣,在竹竿上抬腿、下腰、转圈,行进间如何自如表演呢?作为贵州遵义独竹漂非遗传承人,杨柳创新演绎传统技艺,通过舞蹈+独竹漂的融合演绎,她探寻着更多的创作空间。

一人一竹,凌波起舞。她的表演视频在海内外收获数千万次播放量。通过她的短视频,更多人看到独竹漂的优美,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

社会观察

考古“热起来”,文化“传下去”

◎曹雪盟

近年来,考古发现吸引了大批“粉丝”,曾被视为“小众”“冷门”的考古日益走向大众、掀起热度。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全程直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数字考古活动,吸引3000万人次“在线考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2021年不仅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还产生了众多令人欣喜的考古发现,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考古热”的背后,是相关从业者贴近公众的努力。从许多博物馆推出的考古体验活动,到线上直播发掘现场……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多种多样的“打开方式”将有料的内容与有趣的形式相结合,在展示考古成果的同时,增强了人们对考古的亲近感,成为了解考古、走近考古、热爱考古的契机和窗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18日)

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

◎吴炜华

新世纪以来,各地越来越多的叫卖声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如老北京叫卖、姑苏吆喝、太原市声等。天津、南京、广州、绍兴、南通等地的方言吆喝,也在地方政府、文化保护组织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合作下逐渐复苏。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收录了300多种来自老北京胡同的声音;苏州非物質文化遗产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日夜晨昏、四季流转间不同时段的姑苏叫卖声带到参观者耳旁……得益于数字化保护和全媒体传播,现实生活中消失的叫卖声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中得以重现。

叫卖声见证着文明迭代、城乡变迁,书写和记述了中华民族朴素、积极、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哲学。善用巧用创新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视角、融媒体平台及虚拟视听技术,才能让叫卖声所代表的声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15日)

猜你喜欢

苗绣叫卖声考古
兰 屿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考古简史
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考古”测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