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游记的灵性
2022-05-05胡传亮
胡传亮
文以意胜,而意又贵在独到,游记尤其如此。这里的“意”主要指流淌在全文中的浓浓情感,正所谓:人在景中游,情在文中流。
如何才能写出情感充沛、充滿灵性的游记呢?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以景染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句,一语道破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景是情的依托,情是景的灵魂。在写游记时,要根据中心精心选材,细致地描写那些特点鲜明、浸透情感、能展现特有神韵的景物。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这里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晶莹连绵”“平坦辽阔”“巨大”“统领”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山脉的雄伟庄严,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民族母亲河源头的尊重和礼赞。
而《登勃朗峰》则体现了另一种灵动美:“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高低错落、远近相间、动静相衬、色彩鲜明的奇景,隐隐透露出作者自由活泼、乐观豁达的性格。
景是情染的景,富有灵魂;情是寓景的情,毫不空洞。这样的游记,读来自然亲切动人。
二、以虚衬情
景物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自身的美以外,还体现在它可以引发游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适当融入“虚写”,可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传奇性。
苏轼游西湖时写了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亮点在于最后两句虚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由美丽的西湖联想到美女西施,将两者相比,充分表达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吴伯箫的《难老泉》中写了一个与晋祠难老泉密切相关的传说,是作者触景生情时产生的联想,不仅写出了难老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而且衬托出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切热爱。这样的游记,内容厚重,情感深刻,引人入胜。
三、以辞渲情
写游记要善于斟酌语言,特别要注意恰当使用修辞,写活景物。
《壶口瀑布》中有一段很精彩:“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逼真地写出壶口瀑布的猛烈及姿态的千变万化,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惊叹,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四、以议生情
游记是游、观、感的完美结合。记游写景时,进行精要、恰当的议论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登勃朗峰》在描写了乘坐骡背、马车的男男女女焦炙于艳阳之下的可怜可悯之态后写道:“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作者既写出了“徒步”登山的快乐,也展露出了自己的幽默诙谐。
这样情景交融、充满灵性的游记,怎能不吸引读者,成为人人爱不释手的佳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