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型德育: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
2022-05-05仇晓鹏
【摘 要】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联盟校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主题活动型德育体系,形成了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活动型德育亮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活德育、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动态管理、坚持团队建设、坚持多元评价。主题活动型德育实践实现了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和全素质提升。
【关键词】主题活动型德育;中学德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22-02
【作者简介】仇晓鹏,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教师,助理研究员。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联盟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三全育人”为导向,从“主题活动教学”入手,深耕德育十余载,对主题活动型德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主题活动型德育一体化课程”实践范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促进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了德育的精神意蕴
各联盟校在进行主题活动型德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特点,以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认知水平和思想心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教育,深化了德育的精神意蕴。一是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针对初一学生重点开展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且具有可塑性,正是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养成的好时机。二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依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思维、意识等差异,设置个性化的德育目标,布置个性化的行为作业,建立个性化的学生德育档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等。
二、坚持生活德育,提升了德育的工作实效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朱小蔓也曾说:“道德渗透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不能处身于没有生活的纯粹的道德世界中。”同样,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实施也离不开生活,需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当代社会。各联盟校将德育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主题活动型德育。一方面把主题活动型德育的主题、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设计贴近生活的主题型活动,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淮安本土的、学生极其熟悉的地域文化名人资源,使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开展更加生动、鲜活、有说服力。在进行主题活动型德育的过程中,各联盟校以生活为依托,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内心的真实反馈,提升了德育的工作实效。
三、坚持多元融合,开阔了德育的创新思路
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多元化特色主要是指活动平台、参与主体和评价机制的多样化,创新了德育的思路。各联盟校在常规的运用“课堂”进行德育活动的基础上,较好地运用了“课后”和“社会”这两大辅助平台,让主体课堂、行为作业和社会实践三者有机衔接,突破了传统德育的时空限制,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三位一体的主题活动型德育平台。学校拓宽了德育的参与主体,在外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等融合的外部德育参与,在内实现了以思政教师、学科教师、德育教师等为依托的内部德育参与,打造了全员育人的队伍大体系,实现了德育的全员参与。学校健全了德育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都得到了优化。
四、坚持动态管理,强化了德育的实践价值
一是主题活动型德育的主题设置和内容设置的动态化。各联盟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德育活动,充分考虑了新时代德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关注新时代德育活动的突出特点,据此制定和完善了符合新时代德育标准的主题和内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二是学生道德内在发展的动态化。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各联盟校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动态过程对教育对象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过去和现在去预判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是德育手段的动态化。各联盟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让学生沉浸式和体验式地参与主题活动型德育,提升了德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各联盟校通过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动态管理,使得德育的实践价值充分体现。
五、坚持团队建设,搭建了德育的实践平台
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各联盟校通过建立专业的团队来推動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实施。团队中既有能进行主题活动型德育的研发成员,又有能开展专业的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实践成员,还有与学生道德发展和成长有关的其他校内人员、家长、社会人士等。研发成员负责研制德育课程的内容、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成员一方面负责具体开展主题活动型德育,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负责落实专业培训,科学保障主题活动型德育团队的成长;其他相关人员则全程起到辅助作用,如设立家长接待日,让家长参与学生道德实践等。
六、坚持多元评价,助力了德育的科学发展
各联盟校坚持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评价,助力主题活动型德育的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预测功能和激励功能,一方面让教师迅速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及时发布预警,提前进行教育干预和引导,既让学生快速看清自身道德的不足处,找出自身的软肋和短板,形成“日新又新”的自我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迅速在自身与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中,看清自己的缺陷,激发其落后于人的羞耻心和进取心,形成“见贤思齐”的他人激励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不以某次评价结果作为评价该学生的唯一标准,既关注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和状态,洞悉评价对象内部的发展变化,又关注评价的起点,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