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学教育”旗帜高扬

2022-05-05杨九俊

江苏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审美

杨九俊

【关键词】乐学教育;儿童文化;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6-0075-01

“乐学教育”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的一面文化旗帜。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

一、儿童文化是“乐学教育”的思想根基

关心儿童是锡师附小百余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首任校长提出学校的“三大使命”中即有“实施儿童教育”;改革开放后提出“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进入21世纪,又提出并践行“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办学理念。

理解儿童是锡师附小近些年来重要的理论功课。从我与钱阳辉、张明霞等学校领导的交往中,深深感到他们在儿童观方面形成了理性认识,对儿童文化的理解都有了通透感,因此,他们的实践行稳而致远。

二、课程建设是乐学教育的主体路径

1.建构整体的课程框架。

锡师附小的课程结构,是学校对自己教育哲学的课程表达。他们在整体上构建了“三类六型”的课程框架,全面落实乐学教育的思想意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引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2.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锡师附小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思路是:课程定位的确立—课程改进—教学实踐形态的探索。根据学科特点、儿童要求和乐学教育思想确立、优化及实践探索,始终将儿童放在课程中央。

3.校本课程的开发。

锡师附小从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出发,设置校本课程,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兴趣跑课”课程,尝试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参与评价,使校本课程呈现出“活泼泼”的生动样态。

三、审美性是乐学教育的重要特征

“乐学教育”主要不是感官上的愉悦,其深刻性在其审美化的实现。锡师附小注意对儿童学习资源的研究,将游戏引进学习过程,改进评价机制,努力使课堂呈现师者的深层期盼与学生的深层愉悦相互交融的胜景。

他们还注意教学风格的追求。以我对钱阳辉、张明霞为首的教师团队的了解,他们中的许多位都是有风格的教师。正是风格化教学生成的教学相长,使锡师附小真正走向“师爱弟敬和乐一堂,我和你地久天长”。让“乐学教育”的旗帜,总是鲜亮耀目,高高飘扬。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