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主题素材

2022-05-05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章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生活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丰盈不竭,写作时才能源源不绝。可以说,积累是文章成功的基石,我们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才能建造文章的高楼大厦,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有感可发。那么,我们怎样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观察积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生活是充实作文素材的源头。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要想写出你所要表达的事物就要学会先观察事物。观察时,不能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去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现阶段,同学们生活的环境差不多,经历也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见解不同,观察所得也就不会完全一样。而这些不同的观察所得就是写作时直接材料的来源。

比如写松树,松树的外形,有人说它像绿色的宝塔,有人说它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有人说松树的树叶像一根根绿色的针,一簇簇挤在一起,有人说松树的树叶像绿色的蒲公英。

观察要用心,要注意方方面面。

比如你观察一件事,要观察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参与;然后是事情的过程,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事情的关键处要特别留意,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变化;最后是事情的结果,这件事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二、情感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话道出了情感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如果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情感的加入,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比如去过庐山的人很多,只有苏轼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名句;看过海上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海上日出》;看过黄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我们每个人都站立在地球上,可是只有郭沫若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这样气势磅礴的华丽诗章……这是因为他们不仅看到了,而且感动了。因此,只有当我们的心弦被触动了,产生了哲思,产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积累到非抒发不可的程度,我们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三、教材积累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篇篇美文,无论是思想的渗透,还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结构的布局,还是技巧的运用,都是我们学习的经典。所以,只要我们多用心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巨大的宝库。我们可以以单元(因为每单元文体一致)或以课为线整理归纳部分课文素材的主题,并牢记相关精彩语段。

在运用时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巧妙利用。以诗词入文(针对诗歌、散文名段名句的积累)为例:

第一种方法:挖掘含义,直接引用。即挖掘诗词的含义,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作为文中的内容。如一文段: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们领略的不仅仅有阳光、欢笑,亦有风雨。但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满怀激情,执着梦想。也许,我们会一次次跌倒,也许我们会负伤而归,但我们会伴随高亢激昂的歌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细细品味,慢慢咀嚼,青春的旋律,汇集为一首歌,在我们心中嘹亮地唱响。

第二种方法:化诗入文,提升韵味。即巧妙地化用诗词入文,收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如一个句子,如果直接引用:思念就是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果化用:思念使得豪放派鼻祖苏轼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使得婉约派泰斗柳永酒醒他乡,怅望杨柳依依,晓风残月。

四、拓展积累

一个人凭借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国际事件、热点事件、民生小事、娱乐八卦等中都有对我们有用的素材。

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学者陈品卿就把自己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归纳为名人传记、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书信、名人札记、名人言论、科学论著等12类。书籍蕴含着百科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素材天地:精美的语言素材、深厚的思想素材、精彩的情节素材、鲜活的人物形象素材等。对它们常读常抄,天长日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提供广闊的“智力背景”。

我们可以把获取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分类,建成知识网络。可以从自然类、情感类、哲理类、精神家园类、科学环保类、成长感悟类等6个主题进行整合。每一个大类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子话题,构成素材网络。如哲理类有信仰、宽容、换一个角度、智慧等主题;热点类有“抗疫精神”“全面小康”“绿色发展”“家国情怀”“新时代新青年”“合作共赢”“文化传承”“改革创新”“互联共享”“奋斗追梦”“劳动意识”“中国力量”“健康生活”等主题。如果我们能按主题梳理好,并做到记忆消化、巩固提炼,写作时一定会打破“素材荒”的瓶颈,做到运用自如。

写作素材的源头众多,信息无穷,我们很难甚至说根本无法做到过目不忘而无遗漏,况且很多原始素材还不能直接为人所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提炼。所以,搜集、积累主题素材应掌握一些技术性的环节:

1.分类摘抄

准备一个摘抄笔记本,按主题分类摘抄平时积累到的优秀素材。在摘抄过程中,一要注意有效筛选,强调语言性和思想性;二要注意分类,便于查阅和使用时方便。有时还可采用小卡片的形式,随身携带,点滴收集,并用内容的头一个字母作标志,便于平时消化。

2.剪辑粘贴

遇上较复杂不便摘抄的素材可采取复印、剪贴的方法收集,按主题粘贴,这种方法便于保存素材的全貌,真实可靠,而且节约时间。

3.读书笔记

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亮点,用写作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表述过程中,可通过延伸比较,联想出与此相关的细节,这样,既简化或省略了原素材中价值不大的内容,又通过联想丰富扩展了典型细节。这是对素材进行处理的方式中最贴近写作运用的一种方式,便于写作时能够直接“化用”。

4.随感而发

即通过随笔的方式收集素材。生活方面的感想、心得、体会以及一些精彩的思维火花很多时候是转瞬即逝的,需要记录下来。不拘泥于形式,或只言片语,或洋洋千言,且常常会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这不仅积累了素材,也训练了自己的文笔。因此,同学们除了要准备一个摘抄本外,还应准备一个随感本。

5.目录处理

当搜集到的素材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要学会编制目录,按主题分档储存,便于查找和整理。另一方面,当你手头拥有一本较为全面的素材资料时,你就可以采取目录处理的方法进行素材收集,即通过注明页码、勾画句段等筛选出对你有价值的素材。

6.背诵交流

只抄不记是不能提高写作能力的,同学们可以把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时文等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感悟、比较、品味和欣赏,以此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黄永红/供稿】6E0B4397-B118-4459-A56D-95C6B1873AB0

猜你喜欢

文章
坚持“四个一”换得“四颗心” 奋力写好新时代“侨”文章
一袋干粮
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