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凸显主体意识
2022-05-05
近年来,高中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同学们主体意识的考查,要求同学们走进自我,探索心灵的奥秘,追问心灵的真谛,书写心灵的答卷,展示自我的风采,实现自我的价值。同学们要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写出一个中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与感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文命题中出现“我”字的次数明显增多。这样的作文题命题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我们讲述的、议论的一定要与自我有关,陈述自我体验,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展示我们的自我意识。(2)作文命题中隐含自我的因子。这样的作文题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引导我们对自我、他人、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因此,在审题立意中要加入一个“我”字,才能更好地切入题旨。(3)作文命题中要求发表看法、观点及自我认识。这样的作文题明确要求同学们提出看法或发表评论,对事物陈述自我认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思考。
那么,写作时如何凸显主体意识呢?
一、在审题中加入主体意识
审题时应该做到化抽象为具象,化陌生为熟悉,切入要点,展现自我,一个诀窍就是加入一个“我”字。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陽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从耳熟能详的纪念日到歌曲,从文学作品到英雄人物、榜样力量,既有革命文化又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深刻,这些都造成了审题的难度。“精神的滋养和鼓励”“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等关键词语的画龙点睛,稍微减少了素材中陌生感带来的审题难度。而“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一词多次出现,自然勾连提示语,点出材料核心:思量大有可为的时代,青年在国家日益发展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所以,在审题时必须加入“我”字,将自我化身为青年中的一名,融入时代青年中,运用“我们、吾辈、我”等词语,立足于自身,然后扩大开来。
在审题中加入“我”字,实际上就是在作文第一环节渗入了主体意识,不仅更能把握题旨,理解题意,避免出现偏离题意等重大失误,也为行文时表达自我、抒写真情实意奠定了基础。
二、在“真我”中展示风采
文章贵在真情,我们要想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一篇好文章应是主体意识、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缺少自我的文章难有真情,没有展现主体意识的文章不算好文章,成功的好文章都是能结合社会人生谈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我认知。如佳作《无论得失,皆是过程》一文中的一段:
那么得与失就一定是起点或者终点吗?非也。不管是起点还是终点,其实都不过是人生一段路的过程。我们在高考前,听到最多的话是,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有人说是起点或是终点,是十年寒窗的终点,却又是迈入更高学府的起点。可是谁又能说,这就是起点或是终点呢?我们面临无数的抉择,一个抉择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篇。起点也好,终点也好,都不过是人生的一段过程,是一个由得与失组成的过程。如果非要说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死亡也不过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像屈原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离骚》和一个节日——而这,就是生命的延续。
这里的议论没有空话、套话,完全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这便是“真我”风采的流露,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自我主体认知。
三、在“新我”中彰显智慧
“新我”比起“真我”来更胜一筹,它不仅求真,更求新。写“新我”,就是要从一些平凡的人生经历中,写出有创造性、有个性的文章。想前人之所未想,发前人之所未发,写前人之所未写。这样的文章,才有真知灼见,才能散发出持久的光和热,并且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如佳作《审强弱之变,方可仰望星辰大海》中的一片段:
对于我们来说,爱国并不是简单地说两句话,也不是在朋友圈里转发几句心灵鸡汤来麻痹自己。我们学过的一个个历史考点,是革命前辈用血甚至是生命写来的,历史书上的白纸黑字见证着他们的青春和他们无悔的行动,为了中国崛起的行动。当今时代,是有了风,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从一开始的“小吴”“游乐王子”,到现在的丁真,都在网上莫名其妙地走红。这种时尚,终究无法抓住时代的步伐。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只要我们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跨过茫茫的人海,迎接我们的一定会是最璀璨的星辰大海。
作者将笔触深入到历史和时代的最深层,能够把握住最本质的潮流。这是经过生活历练后所生长出来的反思之语,这是对材料内涵的新挖掘,这是闪烁着智慧的新思考、新感受、新见解,这是“新我”的充分体现。
四、在“大我”中体现高度
“大我”是主体意识的最高境界。目前高中作文,普遍呈现出一种“小气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三小”:一是“手小”,选材范围小,琐琐碎碎,且不断“炒冷饭”;二是“眼小”,目光如豆,见识短浅,心胸狭窄,只计较个人得失;三是笔触小,只会就事论事且道理肤浅,习惯于写些小情感、小境界、小趣味、小风波,表现出对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淡漠和逃避,一味咏叹“小我孤岛”或“二人世界”。这绝不是“稚气”或“童真”的体现,而是精神钙质的极度缺失。要想高人一筹,就必须写出真正的“大我”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大我”文章呢?
1.要有“大视野”。
平时不能一味地钻进书本里,也要关注身外事,如人类与自然、今天与未来、科学与人文……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被“话题”难倒,才能左右逢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学,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而要做到有“大视野”,就必须去关心大事件,目光长远,视野开阔。
2.要有“大胸襟”。
胸怀大气魄,才能写出恢宏大气的文章。范仲淹正是因为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才写出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王安石亦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即所谓立足点高,就能望得远、看得透。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先看话题是否与社会、与人类命运有关;构思时要体现自己志高、趣高、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思想品位。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个人的身边琐事与一己之私的感受,要能够推己及人,把目光放远,将笔墨宕开,高屋建瓴,升华主旨。
3.要有“大思维”。
要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意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让自己的文章闪烁思辨色彩。同时,要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出现过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存在与意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流与支流的关系,等等,有了理论的武装,才能凸显出文章的“大我”,使人得到感悟和震撼,从而使文章脱颖而出。
当然,写“大我”文章不能变成空喊口号,乱贴政治标签;“大我”,也绝不排斥贴近生活,从小事做起、写起。真正的“大我”是指不管写什么内容,其人、其情、其志、其趣都必须有一定的品位与高度,以及同时拥有较高的语言格调。
【陆叮叮/供稿】3131F3A5-C1D7-4748-887C-99BCAFC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