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传染性脓疱及其防治方法

2022-05-05许志辉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治病毒

许志辉

摘要 羊傳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和山羊。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病羊的口唇等皮肤、黏膜形成丘疹、溃疡、脓疱等,严重影响羊群的正常采食和生长发育,甚至因饥饿或并发疾病而死亡。因此,广大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此病的防治,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防治

1 病原学

引发羊传染性脓疱的病毒是羊口疮病毒,其属于痘病毒科,副 痘病毒属,该病毒粒子呈现椭圆、砖形、锥形等多种线团样,且规则 排列,属于双股 RNA 分子[1]。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例如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可在室温下保存数月甚至数年。如果将病 料放在低温冷冻环境下保存,毒力也可持续数年(在 4℃下毒力可 保持 3 年),即使散落在地面的病毒经过寒冬仍然具有感染性和毒 性,除此之外,该病毒耐热性较强,在 55℃下 30min 仍然可以保持 活力,但是在 60℃ 30min 或者 100℃ 3min 就可被灭活。10%石灰 乳、2%氢氧化钠溶液、3%土碱、20%热草木灰溶液等常用的消毒药 剂都能将羊口疮病毒灭活。

2 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脓疱在世界各国都有过发生和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威胁绵羊和山羊,其中幼龄羊,即 3~6 月龄的 羔羊最易感,常呈群发性感染,死亡率很高。成年羊也会感染发病,但 发生率低,常呈散发性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误食被病毒污染过的 饲料、饮水;病毒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接触散落在地面上的病羊痂皮等[2]。而且该病在新发地区的发生率比常发地区高。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和流 行,但是在温度骤降、饲草料少、春末夏初、羊只体弱等的条件下, 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并在数年内都会对羊群的健康造成威胁。

3 临床症状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将该病分成唇型、蹄型、外阴型和乳房型。

3.1 唇型

唇型是羊传染性脓疱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在发病初期。可见病羊的上唇、鼻镜、口角处会出现小红斑,逐渐转变成丘疹、脓 疱,最后脓疱皲裂变成棕黄色或黄色的疣性硬痂[3]。如果疾病呈良 性经过,那么一段时间后痂皮会自行脱落,病羊恢复健康。如果疾 病不断恶化,那么病变面积会不断扩散,发生大面积的溃疡,口腔恶臭,严重影响病羊的身体健康,部分病羊的口腔黏膜会出现脓 疱、糜烂而影响其正常采食,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都会导致病羊因 身体衰竭死亡。总体上说,病羊会因口腔过度疼痛而不愿意采食, 进而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减少、身体消瘦、被 毛粗乱。

3.2 蹄型

此类型多发生在绵羊中,多见单肢蹄患病。可见病羊的蹄冠、 蹄叉、系部皮肤出现水疱、脓疱,脓疱破裂后发生溃疡。如果出现继发感染,会加重病情,出现关节、肌腱、基部、蹄骨等部位化脓的情 况,进而病羊跛行、卧地不起。

3.3 外阴型和乳房型

这两种类型较为少见,其中外阴型的病羊表现出脓性阴道分 泌物增多、阴唇肿胀、阴部周围的皮肤有溃疡、乳房有脓疱等。乳房 型的病羊表现出乳房和乳头皮肤出现脓疱、烂斑,主要感染原因是 羔羊咬伤哺乳母羊的乳房,这会影响母羊的正常哺乳功能,还会通 过乳汁使羔羊感染发病。

4 诊断方法

可以根据病症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是要 确诊还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也就是做病原学检查(步骤包括 采集病料、电镜观察、病毒的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和血清学 试验(常用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技术)。此外,也可进行鉴别诊 断,尤其是在发病初期要注意与坏死杆菌病、羊痘、溃疡性皮炎根 据临床表现等进行鉴别诊断。

5 防治方法

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多因性疾病,与引种防疫工作不到位、饲 养管理不善、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治疗方式不当等都有关系,在 生产中要进行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提高养殖水平,避免该病的发生。

5.1 科学引种

羊口疮病毒可保持数年的毒力,因此,一定在引种环节做好防 疫。最好能做到自繁自养,禁止从发病地区引进种羊,或者购买畜 产品和饲料等,以免将病毒带入本场。种羊引进后不能立即混群饲 养,必须至少隔离观察半个月,经过严格检疫确保健康,且隔离区和种羊的蹄部多次清洗和消毒后才可混群饲养。

5.2 加强饲养管理

①羊圈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和光照;②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清扫,清理地面的粪便、垃圾和散落的痂皮 等。特别要重视并做好消毒工作,对被病毒污染的料槽、饲养用具、饮 水、圈舍等进行全面的消毒,消毒 2 次 /d,连续严格消毒 1 周,此后 可 2d 消毒 1 次,同时可用 3%氢氧化钠热溶液等消毒物对围栏、运 动场进行消毒,目的是彻底消灭羊口疮病毒;③避免羊皮肤、黏膜损 伤,这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所在。围栏要保证光滑,特别是羔羊的长 牙期,要给其提供柔软的垫草料,喂食柔软的饲草料,注意分拣出饲 草料中的尖锐物[4]。另外,还可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减少羊啃土啃墙的次数,保护其皮肤和黏膜,避免受到损伤。

5.3 加强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在该病的流行地区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选择适当的疫苗、适当的免疫接种 部位和免疫期),常用的疫苗有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常用的 接种方式有口唇黏膜划痕免疫接种、股内侧划痕接种,比如可对未 发病羊的尾根无毛部位进行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 0.2mL,亦可于 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 3 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 80%以上。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 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 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 划痕接种,经 7d 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5.4 积极治疗

该病没有特效药物,一旦发现病羊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饲养 管理,这是首要的也是关键的一步,要加强圈舍、饲养用具、周围环 境的消毒,以消灭病原,同时也要对病羊本身进行消毒,避免疫病 的进一步传播;给病羊饲喂新鲜、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草 料,并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快恢复,保证足够的 饮水。常用的治疗方案是用水杨酸软化较硬的痂皮,用 0.1%~ 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伤面,再用 3%土霉素软膏涂抹患处,直 至痊愈。对于蹄型的病羊,先是把蹄部放在 5%~10%甲醛溶液中 浸泡 1min,连续浸泡 3 次,再使用 3%土霉素软膏涂抹患部。

6 小结

羊传染性脓疱是羊生产中常见的疾病,而且多发于幼龄羊群,所以为了提高羊场的经济效益,促进羊群的健康生长,必须进行科学地防治,做好引种、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和治疗等各项生产工作,避免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庆生,张洪霞.羊传染性脓疱的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7):47.

[2] 冯艳霞.羊传染性脓疱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5):42-43.

[3] 魏亚菲.羊传染性脓疱的预防及治疗[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8(5):150.

[4] 罗静.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J]. 农技服务,2018,35(3):103-104.

猜你喜欢

防治病毒
病毒
多吃姜、蒜能杀死新冠病毒吗?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将病毒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