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新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022-05-03丁陆明
丁陆明,钱 磊
(1.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科;2.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江苏 南通 226007)
职业性噪声聋指的是一种在工作期间,劳动者因为接触噪声的时间较长所引起的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噪声所引起的危害比较大,既会对听觉系统形成特异性损伤,又会对人的睡眠情绪、工作效率造成干扰,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的一种重要因素,还会影响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1];且职业噪声聋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也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南通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起源地,通过长期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轻纺为核心,电子、船舶、机械、冶金、化工等配套的、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然而在上述的各种工业体系的生产劳动中,劳动者均会频繁地接触到生产性噪声;如果没有制定并实施有效防护措施,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均会形成听力损伤,甚至发生不可逆的职业性噪声聋[2-3]。故对南通市职业噪声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对职业病防护与劳动者健康保卫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2018—2020年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164名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的体检资料,以了解此类人群的听力情况,为临床治疗职业性噪声聋提供有效防治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从事噪声作业的164名劳动者的体检资料。纳入标准:确诊者均符合《临床职业病学(第3版)》[4]中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者;均为噪声操作岗位劳动者;既往无家族性耳聋史、无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无头部外伤或爆震史者;从事噪声行业前无明显听觉系统疾病者等。排除标准:外伤性耳聋者;伪聋者;遗传性聋者等。本研究经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的批准。
1.2 检测方法 收集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164名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的体检资料,包括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以及劳动者的性别、年龄、其所在企业的行业分类、企业经济类型等。要求所有劳动者均需在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至少3次纯音听阈测试,每次测试间隔3 d以上,并完成耳声发射、40 Hz听觉诱发电位、耳内窥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等检查,必要时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方法,纯音听阈测试在密闭隔音室内进行,要求劳动者测试前需脱离噪声环境24 h以上。采用听力计(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型号:GSI68)校准后进行检测。测定受检者500、1 000、2 000、3 000、4 000、6000 Hz的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5]进行年龄和性别修正,并对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评判,系统化地分析研究受检者的临床表征、职业接触史、医学检查结果等,将传染病性聋、突发性聋、夸大性听力损失、听神经瘤、外伤性聋等引起听力下降的案例排除,然后实施年龄、性别修正并做出判断。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情况。中度(噪声聋为41~55 dB)、轻度(噪声聋为26~41 dB)[5]。②分析职业性噪声聋分布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行业。③分析2018—2020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工作岗位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情况 2018—2020年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从事噪声作业的164名劳动者中,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24例,确诊率为14.63%;职业性噪声聋中度、轻度分别为1、23例,确诊率分别为0.61%(1/164)、14.02%(23/164),2018、2019、2020 年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分别为13.64%、12.24%、18.37%,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018—2020年职业性噪声聋确诊情况比较
2.2 职业性噪声聋分布情况 2018、2019年确诊职业噪声聋患者性别、年龄、工龄、行业分布及2020年性别、工龄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020年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年龄、行业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1~50岁、纺织业占比最高,见表2。
表2 2018—2020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分布情况比较(%)
2.3 工作岗位类型 2018—2020年确诊组与未确诊组受检者各工作岗位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确诊组2018、2019年操作工占比较高,2020年电焊工与操作工占比较高,见表3。
表3 2018—2020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工作岗位类型比较[例(%)]
2.4 噪声强度与工作接触方式 2018年确诊组患者噪声超标占比显著高于未确诊组,2018—2020年确诊组患者场所平均噪声强度均显著高于未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018年工作接触方式及2019、2020年工作噪声强度、接触方式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表4 2018—2020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噪声强度与工作接触方式比较[例(%)]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耳聋指是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其致病原因在于劳动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内耳毛细胞病变,导致听力损失。我国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总量至少有1 000万,而罹患职业性噪声聋的工人接近100万人[6]。随着南通市的工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暴露出的各种职业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以职业噪声聋最为突出。
本研究通过对2018—2020年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从事噪声作业的164名劳动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新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24例,确诊率为14.63%,其中职业性中度噪声聋、轻度噪声聋分别有1、23例;2018、2019、2020年的确诊率分别为13.64%、12.24%、18.37%;从时间上来看,2019年职业性噪声聋小幅回降后2020年又继续攀升,且2020年的发病率要高于2018、2019年。这与高海萍[7]统计发现2006—2017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92例,其中2015年8例(66.7%)、2008年10例(58.8%)、2016年22例(47.8%),各年份职业噪声聋发病率并无显著规律的结论相一致。从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分析发现,2018—2019年确诊职业噪声聋患者性别、年龄、工龄、行业分布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020年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年龄、行业分布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1~50岁、纺织业占比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为,2020年南通市房地产发展加快,而房地产又以建筑业为主,建筑工人多以中年男性为主,影响了噪声聋人口特征学的分布,与余彬等[8]研究结果中房地产发展迅速的地区其建筑工人的噪声聋发病率较往年明显上升的结论相似。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018—2020年确诊组患者各工作岗位占比与未确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8年确诊组患者噪声超标占比显著高于未确诊组,2018—2020年各确诊组患者场所平均噪声强度均显著高于未确诊组;而2018年主动接触工作及2019、2020年工作噪声强度、接触方式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造成劳动者职业噪声聋的原因主要是由工作场所的噪声环境造成的,且与决定工作噪声强度直接相关,但与其接触噪声的方式和工作岗位的类型无关。从不同的企业特征分析发现,纺织业的职业噪声聋的占比连续3年都是最高的,其中在2020年纺织业占比与其余职业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这与南通的工业体系密切相关[9]。众所周知,南通的家纺业非常发达,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甚至高于50%,该市的各个区县、乡镇都有大量纺织企业存在,其纺织工人的基数大,造成了纺织业职业性噪声聋的占比较高的现状[10]。
通过对2018—2020年期间南通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后发现南通市的职业性噪声聋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防控:首先,行政监管部门需切实做好生产企业单位噪声预防的监管工作,同时在全社会加强职业噪声聋的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其次,用人单位也要以降低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中心,通过购置低噪生产设备、改良生产工艺、给劳动者配置有效防噪护具,并监督其规范使用等来切实做好职业防噪工作,最后,作为职业病预防的主体疾控中心,要严格落实每一年的职业健康体检,对凡是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均给予不宜参加噪声作业的建议。
综上,2018—2020年南通地区确诊职业性噪声聋以2020年发病率最高;其中2018—2019年其人口特征分布无明显规律,2020年以中年男性居多,以纺织业为最高。影响职业噪声聋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场所噪声的强度,与工作岗位类型和接触噪声的方式无关。但本研究因样本量少,后续将继续深入探究分析,扩大样本量与选样区域,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