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骨膜蛋白、内皮素-1、N端脑钠肽前体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

2022-05-03

关键词:全血肺动脉黏度

王 欢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内科,四川 成都 6118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多由肺组织功能或结构异常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并出现肺动脉高压所致;易发生于长期吸烟人群和(或)老年人群,患者常伴有劳动耐力急剧下降、乏力、心悸、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和表现[1]。临床上常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进而评判患者是否有右室增大肥厚、呼吸衰竭或肺动脉高压等症状[2]。有研究报道,血浆骨膜蛋白(POSTN)、血浆内皮素-1(ET-1)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室重建具有密切关系[3]。POSTN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可与其他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增加心室重建程度,ET-1、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水平较高,可反映患者疾病进展情况[4]。CPHD患者机体长期缺氧、酸中毒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主要原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血液黏度与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扩张、肥厚,从而引发呼吸衰竭[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都江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5例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进展程度将其分为A组(CPHD稳定期患者35例,病情稳定且临床症状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与B组(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短期内临床症状突然出现加重的患者),同时回顾性分析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健康体检组。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55~80岁,平均(65.81±3.06)岁;病程2~19年,平均(12.62±2.98)年;家庭氧疗1~8年,平均(4.65±1.22)年。B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8岁,平均(65.69±3.12)岁;病程3~18年,平均(12.46±3.07)年;家庭氧疗1~7年,平均(4.73±1.18)年。健康体检组人员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4~79岁,平均(65.87±2.95)岁。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CPHD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6]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A、B两组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具有右心肥厚、增大症状者;无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者等。排除标准:患有肝、肾等相关严重疾病者;存在其他内分泌、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相关疾病者;患有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呼吸系统严重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 分别采集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盛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

1.2.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右心射血分数(RVEF) 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PaCO2、PaO2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右室舒张末容积(EDV)和右室收缩末容积(ESV),并计算 RVEF=(EDV- ESV) / EDV×100%。

1.2.3 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

1.2.4 血浆POSTN、ET-1、NT-proBNP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OSTN、ET-1、NT-proBNP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 A组与B组患者的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浆POSTN、ET-1、NT-proBNP 水平比较 ( ±s)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浆POSTN、ET-1、NT-proBNP 水平比较 ( ±s)

注:与健康体检组比,*P<0.05;与A组比,#P<0.05。POSTN:骨膜蛋白;ET-1:内皮素-1;NT-proBNP:N端脑钠肽前体。

组别 例数 POSTN(μg/L) ET-1(ng/L) NT-proBNP(ng/L)健康体检组 50 119.26±8.94 1.31±0.23 160.49±55.92 A 组 35 141.52±9.96* 6.17±0.89* 638.29±113.24*B组 40 157.23±5.48*# 7.86±1.25*# 3 526.42±181.36*#F值 236.268 707.435 9 055.266 P值 <0.05 <0.05 <0.05

2.2 PaCO2、PaO2水平及RVEF A组与B组患者PaCO2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高于A组;PaO2水平、RVEF均低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研究对象PaCO2、PaO2水平及RVEF比较( ±s)

表2 3组研究对象PaCO2、PaO2水平及RVEF比较( ±s)

注:与健康体检组比,*P<0.05;与A组比,#P<0.05。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RVEF:右心射血分数。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RVEF(%)健康体检组 50 35.86±3.11 96.14±3.93 59.26±3.18 A 组 35 52.43±5.07* 74.17±4.74* 57.37±3.14*B 组 40 59.47±2.24*# 65.37±5.35*# 46.42±2.65*#F值 526.302 526.810 222.591 P值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A组与B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均长于A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HCT、血浆黏度、ESR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3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3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健康体检组比,*P<0.05;与A组比,#P<0.05。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HCT:红细胞压积;ESR:血沉。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TT(s) HCT(%)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 ESR(mm/h)健康体检组 50 12.96±1.09 29.31±3.23 11.09±1.23 39.87±5.18 3.91±0.28 8.54±0.23 1.31±0.11 14.26±4.82 A 组 35 13.92±3.15* 31.57±3.29* 12.17±1.59* 44.17±7.35* 5.24±0.86* 10.08±1.47* 1.76±0.21* 27.54±7.61*B 组 40 16.06±4.48*# 33.76±5.25*# 13.24±2.25*# 52.56±9.05*# 8.16±1.25*# 13.11±2.28*# 2.57±0.05*# 35.32±9.86*#F值 11.283 13.799 17.593 34.835 227.617 102.874 991.269 90.5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PT、APTT、TT、HC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ESR、PaCO2均呈正相关,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PaO2、RVEF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CPHD是右心肥大、出现扩张,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由胸廓、肺动脉血管或肺组织等相关的慢性病所致[7]。若病情持续加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

POSTN是细胞外基质蛋白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可参与肿瘤转移或炎症性疾病过程;POSTN水平异常可影响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水平,导致右心室重构[9]。ET-1是缩血管因子的一种,具有刺激心肌细胞增大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引发肺动脉高压,NT-proBNP在临床上常作为心力衰竭的评估指标,可有效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10]。PaCO2、PaO2均是评估肺换气功能的次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常用来判断患者是否缺氧或缺氧程度[11];RVEF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CPHD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均具有一定意义[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组比,A组与B组患者的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PaCO2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aO2水平、RVEF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提示CPHD患者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及PaCO2水平升高,加重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且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吴寿荣等[13]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进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栓形成的风险,机体缺氧会导致肺小动脉痉挛,加重右心功能衰竭,并形成恶性循环[14]。因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红细胞顺应性降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暴露胶原组织,刺激血小板聚集、黏附,促使凝血反应链激活产生血液高凝,加重患者呼吸与心力衰竭程度[15]。对于CPH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由于肺血管阻力的增加,Hc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ESR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肺组织结构与功能[16]。监测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依据,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患者的凝血功能PT、APTT、TT指标均长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长于A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ESR、Hct、血浆黏度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B组高于A组,提示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随着CPHD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CPHD患者由于慢性缺氧使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刺激血小板功能与凝血酶的活跃程度,导致PT、APTT、TT的延长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17]。

机体发生炎症时,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增加组织因子、血小板活化等因子的释放,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18]。缺氧、酸中毒等毒性反应会抑制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再生,导致出血,同时,血栓和出血会加重器官缺血、缺氧,损害肺心功能,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19]。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PaCO2水平均呈正相关,与PaO2水平、RVEF均呈负相关,表明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估CP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进而为CPHD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与崔紫阳等[20]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血浆POSTN、ET-1、NT-proBNP水平可随CPHD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PaCO2、PaO2水平、RVEF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于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上可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全血肺动脉黏度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