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散文的四大秘诀:气味、语言、状态与结构

2022-05-03周篷桦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7期
关键词:湖畔副刊青草

周篷桦

一散文气味

好散文的气味应该像青草一样好闻,一场细雨过后,青草的气味老远就能闻到,让人产生沁人心脾的感受。这个气味不是随意调制出来的,而是来自作家灵魂深处的东西,与其学养、阅历、审美、兴趣、性格、观察事物的视角密切相关,有人说写同一种题材的作家气味相似,不是这样。比如普利什文写森林与湖泊,宁静温和、草木茂盛的画面,生长蘑菇的树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同样写湖泊的梭罗,其笔下的瓦尔登湖却散发另一种气味,是一种近乎冷峻的色调。显然,前者与自然界贴得更近,写小花小草都亲切生动,而后者不过是想进行一场实验,是以体验的姿态来到湖畔的,因此在体验了两年零七个月后,他就离开了湖畔。

当下,有自己独特气味的散文不多,互相仿制的痕迹明显,看到哪一种写法或探索成功了,便一窝蜂地追上去。翻开各地的报纸副刊,文章的取材、内容都极其相似,围绕着吃喝拉撒、旅游观光、公公婆婆一类的陈词滥调打转。这种写法和腔调,已经存在了60多年。写故乡,必然写到村前的小河,小河边的老柳树,以及爷爷养的老黄牛、祖母喂大的老母猪,这就让散文从头到脚散发出一种陈旧腐朽的气味,以及词语用完江郎才尽的味道。全国那么多报纸,但副刊上的文字散发着相同气味,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那么,怎么才能让散文散发新鲜的青草味,或者树脂与植物味?我认为,一篇好散文之所以好,一定是整体好,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新意,这需要从细微的具体入手,比如,给散文取一个好标题,也能达到一种满目新鲜的效果。去年到长白山采风,回来想写写山下的河流,但河流被人写滥了,接连几天,我在大脑里搜索与河流有关的意象,大部分是被人用过的残羹剩汤,大而空洞的比喻,什么母亲啊,哺育啊,感觉不好写,不容易出新。

猜你喜欢

湖畔副刊青草
谁偷吃了青草派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破解湖畔“密”语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那边的青草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