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桂交界地区三江断裂带的变形时代及对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响应

2022-05-02冯佐海邢全力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桂北铁质锆石

秦 亚,冯佐海,邢全力,吴 杰,薛云峰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有色隐伏金属矿产勘查与新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4

湘桂交界地区位于华南大陆西南,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保留复杂的构造形迹(金宠,2010;马筱,2018;舒良树等,2020)。湘桂交界地区,特别是桂北地区,自西向东平行分布有数条NNE向断裂,分别为①摩天岭断裂,②四堡断裂,③元宝山断裂,④三江断裂,⑤寿城—三门断裂,⑥龙胜断裂等(图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王鹏鸣等,2013;Qin et al., 2018; 张成龙等,2020)。上述断裂一般延伸数十至数百千米,甚至延伸出研究区外循迹与邻区断裂相接(图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5)。倾向NWW,左旋剪切为主(康如华,2000;梁金城等,2002;张桂林,2004),具有脆、韧性等多期变形的特征(金宠,2010;马筱,2018),鲜明的构造形迹常保存在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及相应时代的花岗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张桂林,2004)。上述断裂多是前人建议过的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西南段的边界断裂(夏斌,1984;王鸿祯等,1986;程裕淇,1994;洪大卫等,2002;陈懋弘等,2006),因此上述断裂的研究对揭示华南早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时空演化具有重要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年代学意义。

论文选择湘桂交界地区的三江断裂开展研究。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三江断裂北段的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开展年代学研究,为华南大陆早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年代学信息。

1 区域地质背景

华南大陆由华夏和扬子陆块于新元古代初期碰撞拼贴而成,碰撞拼贴带被称为江南褶皱带或江南造山带(图2a; Wang et al., 2007; Zhao et al., 2011;张国伟等,2013; 舒良树等,2020)。其后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开始裂解形成一系列裂谷盆地(王剑等,2006;李献华等,2008;崔晓庄等,2016)。裂解后的华夏和扬子陆块于加里东期再次汇聚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舒良树等,2020)。

湘桂交界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段(图2a)。区域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四堡群,四堡群与上覆丹洲群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界面为“四堡运动”的标志,为华夏和扬子陆块碰撞拼贴的产物(图1)。丹洲群与上覆南华纪冰期沉积之间的接触关系较为多样,在桂北地区表现为整合接触(图1),而自桂北地区往贵州三都—锦屏—湖南会同—隆回一线之北西渐次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为“雪峰运动”差异性隆升的结果(陈建书等,2016,2020;汪正江等,2013a)。南华纪冰期沉积之上为震旦系、下古生界整合沉积。上古生界泥盆系在不同地点与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表现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图1),为加里东运动的标志,代表裂解后的华夏和扬子陆块的再次聚合事件(舒良树等,2020)。多个不整合面的存在标志着研究区受到数次构造运动的影响。

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影响,研究区构造形迹复杂,不同构造层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四堡群以EW向紧闭褶皱为主,而丹洲群则主要为宽缓开阔的褶皱。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区域构造线呈NNE向展布(图1),一系列NNE向断裂平行展布,同时NNE向延伸的地层弯曲变形形成一系列的褶皱构造,在三江断裂带东侧的三门、龙胜一带依次出露有三门—瓢里背斜、龙胜背斜和马海背斜(图1)。背斜核部地层为丹洲群,翼部地层依次出露南华系冰期沉积和震旦系。

区域岩浆事件强烈,花岗质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均有出露(葛文春等,2001; Li et al.,2003; Lin et al., 2016; 寇彩化等,2016; 周金城等,2009)。前人研究表明,桂北地区广泛出露两套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一套产出于四堡群,另一套分布于丹洲群(Lin et al., 2016;王孝磊等,2017)。而花岗质岩石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的四荣、三防和黄金一带(图1)。

图1 桂北地区断裂分布简图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1: 50万数字地质图[R].Fig. 1 The sketch map of fault distribution in northern Guangxi

2 断裂变形特征及样品采集

三江断裂呈NNE向展布于桂北融安—三江一带,向北延伸进入湘西通道地区(图1)。三江断裂切割丹洲群、南华系冰期沉积、下古生界寒武系(图2b),以及分布于丹洲群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图2c)。向南过融安转为近SN向后切割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

三江断裂显示脆、韧性等多期变形的特征。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运动学方向既有逆冲剪切特征(图3a),又有正滑剪切特征(图3b)。变形性质既具有韧性变形,也具有脆性破裂(图3c)。

论文主要对湘桂交界地区三江断裂通过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进行研究。研究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数量众多,形态较为稳定,单个岩体一般厚约10~100 m,出露面积较小。多呈小岩脉产出,脉体延伸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一致(图2c)。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侵入接触界线弯曲、斜切岩层层理,岩层层理产状为283°∠28°(图3d)。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绿岩、辉长岩、辉石岩和橄榄辉石岩(寇彩化等,2016)。受三江断裂构造变形的影响,湘桂交界地区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部分呈块状构造,部分发生韧性变形,呈强烈的片理化产出(图3e)。片理化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由于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而呈挠曲构造(图3e)。

图2 研究区地质简图Fig. 2 The sketch map of research area

本次用于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样品采集自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样品采集自长界橄榄辉石岩矿坑口,采样坐标为109°43′13″E,25°57′42″N。长界橄榄辉石岩呈中细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图3f)。主要矿物组成为单斜辉石(75%±)和橄榄石(15%±),含少量的斜长石(10%±)。橄榄石呈自形到半自形的粒状,粒径0.2~3 mm,普遍发生蛇纹石化蚀变,因蚀变不彻底而显橄榄石的假象(图3g)。辉石颗粒粒径0.3~5 mm,呈自形到半自形的短柱状,发生强烈绿泥石化、透闪石化蚀变。显微镜下可见早期绿泥石化和透闪石化的矿物被晚期绿泥石化细脉所穿切(图3 h),表明样品至少受到两期热液流体的影响。

图3 三江断裂带野外地质及显微特征Fig. 3 Field geolog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jiang fault zone

三江断裂的运动学指向、脆韧性变形特征以及片理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的挠曲,均表明其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绿泥石化等蚀变矿物的显微穿切关系也支持三江断裂具有多期变形的特征。

3 分析测试方法

首先将野外采集的约60 kg样品进行锆石单矿物分选,并对分选出的锆石颗粒进行制靶、反射光、透射光和阴极发光(CL)照相,锆石的分选、制靶、照相等委托北京锆年领航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最后完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测试在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完成。

ICP-MS为Agilent 7700a,激光剥蚀系统为GeoLas 2005。利用标准矿物GJ-1和Plesovice作为外标物质进行同位素校正。工作波长193 nm,激光剥蚀束斑直径32 μm,脉冲频率6 Hz。每隔8个分析点,加测2个标样各2次。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采用ICPMSDataCal 10.7 软件进行(Liu et al., 2010)。微量元素含量利用NIST610作为外标,29Si作为内标元素进行定量计算(Liu et al., 2010)。年龄谐和图及频谱图采用Isoplot 3.0程序完成(Ludwig, 2003)。锆石CL图像以及相关的年龄图解采用Coreldraw X3进行完善。

4 LA-ICP-MS测年结果

共对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样品分选出约120粒锆石,选取其中56粒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取其中谐和度介于90~110的55粒锆石进行年代学数据分析。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见表1,锆石微量元素及其特征值见表2。

表1 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Table 1 The datas of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表2 锆石微量元素列表Table 2 The trace elements data of zircon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见图4。锆石颗粒多呈半自形、他形,个别呈自形晶;具短柱状、不规则状、孔洞状的形态;粒径40~110 μm。内部结构复杂,部分颗粒具有清晰的环带,部分颗粒呈暗黑色不分带的CL图像。自形程度好,内部环带清晰的锆石具有相对明亮的CL图像,孔洞状的锆石多具有较暗的CL图像。Th、U值变化较大,Th、U值分别为(326.89~18624.72)×10-6,(226.31~9968.76)×10-6,Th/U介于0.65~5.58。

55粒锆石U-Pb年龄均位于谐和线上及其附近(图5),可分为4组(图4)。

图5 锆石U-Pb年龄谐和图解(a)及频谱图(b)Fig. 5 The concordant diagram (a) and spectrum diagram (b) of zircon U-Pb age

A组锆石含4粒,其中3粒锆石呈不规则状,多孔状形态,较暗的CL图像;1粒锆石呈自形、短柱状形态,具明亮的CL图像;4粒锆石U-Pb年龄相对集中,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1.0±11.0 Ma。

B组锆石含12粒,呈不规则状、孔洞状;个别锆石具有内部环带,但锆石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多数锆石不具环带;12粒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46.5±8.5 Ma。

C组锆石含34粒,呈短柱状,个别颗粒呈不规则状、孔洞状;自形程度较好的短柱状锆石多具宽缓的岩浆振荡环带,且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自形程度较差的孔洞状、不规则状锆石也可模糊的观察到环带;34粒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771~77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774.3±3.9 Ma。

D组锆石含5粒,多呈短柱状形态,内部环带清晰,但锆石颗粒边缘具有明显的热液蚀变边;该组锆石年龄分布比较分散,分布于826~952 Ma。

5 锆石成因类型

锆石一直被认为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较高的封闭温度,因此在研究沉积物物源与岩相古地理、区域变质作用与变质历史、大规模岩浆活动时间与地壳增生过程等重大地质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诗健等,2008;李长民,2009)。随着测年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锆石在热液条件下很容易发生蚀变、改造和溶蚀作用(李长民,2009)。在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和变质岩年代学、金矿成矿时代,以及韧性剪切带变形年代研究中,常常可以出现多种成因类型的锆石,如碎屑锆石、继承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热液锆石等(简平等,2001;李长民,2009)。有时甚至在同一锆石颗粒的不同晶域呈现不同的成因类型、不同形成时代的锆石相(Hoskin et al., 1998; 李长民,2009)。这种复杂性要求对锆石成因类型进行正确的识别,才能够对年龄数据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

锆石成因类型的识别除利用显微镜观察锆石的外部形态、BSE或CL成像技术观察内部特征、Th/U值外,还需对锆石进行细致的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微区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相比较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热液锆石具有更加复杂的识别特征。李长民(2009)认为热液锆石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而是经过热液流体蚀变或热液改造的锆石(或称为“热液改造锆石”),或从热液流体中直接结晶的锆石(或称为“热液新生锆石”)。矿物结构上,“热液新生锆石”多呈自形程度较好的形态,但粒径较小,具有相对较亮的CL图像;“热液改造锆石”多呈半自形到他形,或以岩浆锆石的再生边形式出现,内部结构常以多孔状为特征,具有较暗的CL图像(简平等,2001;李长民,2009)。地球化学特征上,Hoskindeng等(2000, 2005)和Rubatto 等(2002)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岩浆锆石和非热液成因变质锆石都具有低的LREE和强烈的Ce正异常,以及较高的(Sm/La)N值,而热液成因锆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集LREE,(Sm/La)N值较低,La含量高,Ce正异常微弱(孟杰等,2017)。热液锆石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锆石的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岩浆锆石从La到Lu之间急剧变化,具有Ce和Eu异常,而热液锆石通常具有比较平缓的轻稀土配分曲线,Ce异常较小(Hoskin, 2005; 李长民等,2009)。

续表2

在锆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中,呈现两类明显不同的配分曲线(图6)。A组锆石呈左陡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比值0.01~0.03,均值0.02;轻稀土内部分馏不明显,呈平坦状的轻稀土配分模式;其Ce、Eu异常均较微弱,δEu值0.21~0.70,平均值0.53;δCe值3.00~14.98,平均值6.95(图6a)。B组锆石呈左陡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比值0.01~0.04,均值0.02;轻稀土内部分馏不明显,呈平坦状的轻稀土配分模式;其Ce、Eu异常均较微弱,δEu值0.29~0.89,平均值0.57;δCe值1.52~11.13,平均值3.97(图6 b)。C组锆石稀土配分模式明显区别于A组和B组锆石,呈左缓倾型的配分模式,轻重稀土比值0.03~1.60,均值0.21;轻稀土内部分馏明显,呈锯齿状的轻稀土配分模式;其Ce、Eu异常均明显,δEu值0.07~1.00,平均值0.34;δCe值2.10~26.39,平均值9.62(图6 c)。

图6 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Fig. 6 Chondrite standard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组锆石具有相对较高的La含量(0.34~4.01,平均值2.24),较低的(Sm/La)N值(7.71~41.57,平均值25.45)以及较低的δCe值,在w(La)-[w(Sm)/w(La)]N和δ(Ce)- [w(Sm)/w(La)]N图解上,落入热液锆石区域(图7)。B组锆石具有相对较高的La含量(1.01~8.45,平均值3.30),较低的(Sm/La)N值(3.46~56.61,平均值17.24)以及较低的δCe值,在w(La)-[w(Sm)/w(La)]N和δ(Ce)- [w(Sm)/w(La)]N图解上,亦落入热液锆石区域(图7)。C组锆石具有相对较低的La含量(0.06~20.54,平均值3.40),较高的(Sm/La)N值(8.30~2027.85,平均值296.14)以及较高的δCe值,在w(La)-[w(Sm)/w(La)]N和δ(Ce)- [w(Sm)/w(La)]N图解上,落入岩浆锆石区域(图7)。

图7 w(La)-[w(Sm)/w(La)]N和δ(Ce)- [w(Sm)/w(La)]N图解(Hoskin, 2005)Fig. 7 Diagrams of w(La)-[w(Sm)/w(La)]N and δ(Ce)- [w(Sm)/w(La)]N

综合上述锆石形态、CL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A组锆石中3粒孔洞状形态的锆石应为“热液改造锆石”,自形程度且具明亮CL图像的锆石应为“热液新生锆石”;B组锆石多呈孔洞状、不规则状形态,其成因可能为“热液改造锆石”;C组锆石自形程度相对较好,多数颗粒内部环带清晰,应为岩浆锆石,但其边缘的热液蚀变边以及部分较暗的CL图像暗示其同样遭受到后期热液事件的影响,其较高的LREE含量可能与受到后期热液事件影响有关。D组锆石应为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的锆石,其边缘热液蚀变边暗示其同样也受到后期热液事件的影响。

该样品中多期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这与区域多个不整合面、三江断裂带多期次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蚀变橄榄辉石岩中多期次的蚀变作用特征相吻合。

6 讨论

6.1 岩体侵位时代

湘黔桂交界地区广泛出露两套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一套分布于四堡群,一套展布于丹洲群(Lin et al., 2016; 王孝磊等,2017)。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将四堡群的沉积时限约束在860~820 Ma(吴荣新等,2005;Wang et al.,2007, 2012, 2014; 薛怀民等,2010),丹洲群的沉积时限限定为820~720 Ma(曾雯等,2005;高林志等,2010;Wang et al., 2012; 汪正江等,2013b;覃永军等,2015;刘灏,2017)。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图3d),暗示其侵位时代晚于820 Ma,故测年样品中D组锆石的年龄不能代表岩体的侵位时代。

样品中C组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一组岩浆成因锆石,其较宽缓的岩浆振荡环带为基性—超基性岩锆石的特征(简平等,2001;李长民,2009)。34粒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74.3±3.9 Ma(MSWD=0.015),与桂北龙胜地区塘头辉长辉绿岩761±8 Ma(葛文春等,2001)、吊竹山辉绿岩774.8±7.5 Ma(张成龙等,2020)、三门街组流纹英安岩765±14 Ma和湘西地区辉绿岩768±28 Ma等(周继斌等,2006;Zhou et al., 2007)的侵位时代一致。因此测年样品中C组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774.3±3.9 Ma)可以代表其侵位时代。该年龄数据表明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与龙胜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湘西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为区域裂解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葛文春等,2001;周继斌等,2007;寇彩化等,2016;张成龙等,2020)。

6.2 断裂变形时代

桂北地区发育一系列NNE向断裂构造,自西向东平行展布有①摩天岭断裂、②四堡断裂、③元宝山断裂、④三江断裂、⑤寿城—三门断裂和⑥龙胜断裂(图1)。上述断裂一般延伸数十至百余千米,部分甚至延伸出桂北地区与黔东南、湘西地区的区域性断裂相连。这些断裂的韧性特征明显,强烈的韧性变形常保存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及相应时代的花岗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前人研究表明其具有相似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张桂林等,2003;于凯朋等,2010;周守余等,2012;汤世凯等,2014)。

关于这些断裂带的变形时代,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限定:(1)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切割关系;(2)Ar-Ar同位素体系;(3)Rb-Sr同位素体系;(4)U-Th-Pb同位素体系。

金宠(2010)根据三江—龙胜地区大量发育的片理、劈理和挤压透镜体等未穿透泥盆系而认为断裂变形时代为加里东期。张雪锋等(2015a)根据桂北四堡地区早泥盆世以前的地层已卷入变形,而泥盆纪地层未卷入变形,进而认为四堡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

Ar-Ar同位素体系主要是利用断裂带中新生矿物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角闪石、钾长石、伊利石等的40Ar/39Ar坪年龄。已有的40Ar/39Ar 年龄集中在320~430 Ma(张桂林,2004;汤世凯等,2014;张雪锋等,2015b;马筱,2018),如张雪锋(2015b)利用四堡韧性剪切带中新生矿物伊利石的Ar-Ar测年,获得393~420 Ma的韧性变形时代;马筱(2018)对摩天岭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泥质云母片岩和绢云母千枚岩进行Ar-Ar测年,获得400~430 Ma的变形年龄。

Rb-Sr同位素体系限定桂北地区韧性变形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张雪锋(2015b)获得四堡韧性剪切带新生变质矿物伊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04±19 Ma,与40Ar/39Ar 年龄数据结果一致。

已有的U-Th-Pb同位素体系限定断裂变形时代的报道主要是根据独居石和热液锆石的年龄。如Faure 等(2009)和Charvet等(2010)通过武夷山地区同构造独居石U-Th-Pb定年将NW-SE向挤压作用的时间限定在433~453 Ma。而湘黔桂交界地区热液锆石U-Pb定年的报道稍晚,如张雪锋等(2015a)在桂北宝坛地区黄褐色基性岩中获得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53±9 Ma,限定四堡断裂的变形时代为加里东期。Qin 等(2018)和张成龙等(2020)在桂北龙胜地区吊竹山镁铁质侵入岩中分别获得441.0±2.0 Ma和441.7±8.0的热液锆石U-Pb年龄,代表寿城-三门断裂的变形时代。

综合前人关于桂北地区断裂构造的地质事实、40Ar/39Ar 年龄、Rb-Sr年龄和热液锆石U-Pb年龄,本文在三江断裂的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中获得441.0±11.0 Ma的热液锆石年龄,可以代表三江断裂的变形时代。同时也表明桂北地区一系列NNE向断裂为加里东期构造活动的产物。

6.3 泛非构造事件的记录

晚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时期,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全球进入冈瓦纳超大陆的聚合和裂离阶段。华南大陆虽保存了相对完整的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沉积地层,但缺少冈瓦纳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记录。发生于震旦纪—寒武纪的泛非事件(500~650 Ma)则是冈瓦纳超大陆聚合事件的体现,其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记录广泛的存在于冈瓦纳超大陆的各个块体中(Li et al., 2017;Boniface and Appel, 2018)。在中国三大前寒武纪古陆块中,东北和西藏地区均保存有泛非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记录(许志琴等,2005;李才等,2010;解超明等,2014;Yang et al., 2018),但华南大陆长期以来缺少典型的泛非期构造热事件的报道。并且在华南大陆西南震旦纪至早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常呈连续沉积的特征,以致华南大陆在众多冈瓦纳超大陆重建模型中被忽略(Boger et al., 2001;Powell and Pisarevsky, 2002)。

近年来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存在大量的泛非期碎屑锆石年龄(Yu et al., 2008; 向磊和舒良树,2010;Cawood et al., 2013; Yao and Li, 2016)。同时,古生物学(李军等,2000;Steiner et al., 2007)、古地磁学(Han et al., 2015)的证据表明,华南大陆具有亲冈瓦纳的构造属性。Li 等(2017)更是在华夏陆块的政和-大埔构造带内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泛非期的变质岩和岩浆岩。

桂北地区位于华南大陆西南部,保留有相对完整的新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层,虽然缺乏典型的泛非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报道,但前人在该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泛非期的碎屑锆石年龄记录(李敏业,2014;张雄等,2016)。此外,缑雪清等(2020)近期在桂北地区加里东期龙胜花岗岩体中识别出大量泛非期的捕获锆石,亦表明研究区受到泛非事件的影响。本文在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中获得546.5±8.5 Ma的热液锆石年龄,更是研究区受到泛非热事件影响的另一直接证据。

7 结论

三江断裂带上的湘西通道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集中在441.0±11.0 Ma、546.5±8.5 Ma、774.3±3.9 Ma和820~1000 Ma。其中,774.3±3.9 Ma的锆石为该样品最年轻的岩浆锆石,该年龄代表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形成时代;820~1000 Ma的锆石为岩浆侵位过程中的捕获锆石;441.0±11.0 Ma的锆石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与区域NNE向断裂活动时限一致,代表三江断裂带的变形时代;546.5±8.5 Ma的锆石亦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代表泛非构造热事件年龄,表明研究区曾受到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致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余红霞和李政林老师在锆石U-Pb年龄测试中提供的了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桂北铁质锆石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廖煜玲
锆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应用
出土铁质文物的现场保护探究
俄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甜甜的柿子
锆石 谁说我是假宝石
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桂北区域文化建设中油画本土化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