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教学要凸显文化味

2022-05-01徐玮玮周嘉嘉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诗文月亮意象

徐玮玮 周嘉嘉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共选编了124篇古诗文。在教学中,教师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以“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眼光”领悟和辨析古诗文承载的思想文化,让古诗文学习为学生认识、继承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文化意象作为古诗文中的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文化意象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如植物类的竹、菊、梅、兰,动物中的马、鸿雁,自然物中的月亮、高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文化意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都出现了“月亮”这个文化意向——“明月松间照”“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作为古诗文中的經典文化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有:母亲、女性、团圆、永恒等,还寄托了作者的相思、孤独、喜悦等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月亮的诗句,深入探究月亮出现的背景、时机。《山居秋暝》中的月亮出现在秋雨之后的山林之上,为山间秋色带来了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意境:祥和、安宁,它照在松间,流泻在清泉上,令人迷恋,诗人希望永远留住美好的时光。《枫桥夜泊》中的月亮出现深秋的深夜,露宿于客船上的失意诗人看着渐渐西沉的月亮毫无睡意,原本照亮暗夜的月光竟然如霜一般使诗人觉得寒意顿生。由此可见,诗人眼中的文化意象相同,寄托的情思却各不相同。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多数都是以一组的形式出现的,体现共同的主题。实际上,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领悟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思,提升人生境界。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出塞》《凉州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首诗内容与表达上的异同。首先,学生先找出两首诗中相同的内容与表达:出征的将士多是战死沙场难回故乡,即使这样,将士们也要守卫国家。接着,学生再找出两首诗中不同的内容与表达:《出塞》着重写飞将远征杀敌、保家卫国,值得怀念;《凉州词》写所有征人奔赴沙场,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悲壮豪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涵:戍边将士在恶劣的环境中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保卫国家的安全,这也是边塞诗的主旋律。

“诗言志”,这种志在古诗文中并不是以贴标签的形式存在,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以“言近而指远”的形式存在。在古诗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伯牙鼓琴》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描述——“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体会弹琴与听琴的两个人之间形成的默契。文本中描绘的两人的言行,包含了“知音难觅”的意蕴,凝聚成千古传诵的知音文化:不在乎双方在一起的时间长短,也不在乎双方的地位、身份、职业,重要的是双方心灵相通。

总之,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读出古诗文中的文化意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文月亮意象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玉人”意象蠡测
砸月亮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