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素养的语用训练策略研究
2022-05-01张逸文
张逸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借助语用训练有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质的发展。
传统教材注重人文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文要素训练。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编排体系,首次将语文要素以单元编排形式纳入其中。这不仅明确了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也强化了语用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单元语文要素的要点,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文本语言进行品析,丰富朗读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语文素养。
1.借助想象朗读
朗读需要想象,需要学生投入情感。学生边读边发挥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才能与文本共鸣,理解文本的内容。比如,《荷花》一文中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用词恰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急切开放的样子。但是,学生直接朗读文本,也许无法从中体会表达的精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视频呈现荷花怒放的场景,鼓励学生想象荷花盛开的动作,以及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画面,感知荷花的美感与动感,理解文本的内容。
2.借助对比朗读
很多时候,学生很难从单一的句子中发现表达之精妙;通过对比,再逐一朗读,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技巧。比如,《蜘蛛开店》这篇童话采用了反复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谁、想干什么、怎么做、顾客是谁、结果怎样”的句式缩写文本的内容;接着,学生再将自己写的句子与文本进行比较。通过朗读,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课文的内容丰富,句子生动,形象具体。通过这种比较的方式,学生既开展了缩写句子的训练活动,又从中了解到修辞、描写等表达手法运用的妙处。
3.借助动作朗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画面、肢体语言,引导他们朗读,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文字。比如,《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动词和形容词,比如“捧”“摘”等動词,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多”等形容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边朗读边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学情,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开展语用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1.进行句式仿写
句子是作文的基础。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最适合他们进行借鉴。针对课文中表达精妙的句子,教师可以从中挖掘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活动。比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个句子的表达方式,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比如小鸡、小狗、小猫等,加深学生对文本句子的理解。
2.借鉴文本结构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学写作文,可以先从段落结构开始。由于课堂随文练笔的时间有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开展语用训练。比如,《海底世界》的第二段用设问句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段是总分结构,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本的构段方式,写一写菜市场的早晨、课间操大活动等,让学生在语用训练中掌握写作技巧。
3.联系生活练笔
语文是生活的浓缩,生活是课堂的延伸。很多课文是描写实际生活的。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按照教材中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拓展练笔活动,加深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一分钟》这篇课文讲的是元元想多睡一分钟,最终导致上学迟到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一分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任务繁重,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能力的重任,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相应的课文,通过一定的语用训练,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人文思想,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提升语文素养。
1.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前提是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知道何为美,美在何处。比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这句话。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析句子的含义,鼓励他们写一写日常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知识积累
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积累与背诵。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摘抄教材中的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库。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照四季的顺序形象地刻画了小兴安岭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读,找出文本中的优美句子,摘抄到笔记本上并且背一背,或者进行迁移仿写,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锤炼良好品质
语文课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德育元素,借助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主要描述宋庆龄小时候讲诚信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自己是怎么处理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也能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总之,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用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习得言语表达技巧,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