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式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2-05-01周明辉
周明辉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课作为小学阶段基础课程越来越被重视,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加入,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项目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实现小学生科学课深度学习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以项目式教学为导向的小学科学课深度学习策略。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优先开展学生的自主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侧重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课堂学习能力,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
一、项目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教学作为当下的新兴教学方式之一,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上,更能凸显学生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项目自身进行实际操作、信息采集、项目环节设计和项目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操作,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整个教学项目各环节,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主动探索能力,促进整个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基于科学探究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教学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枯燥难懂的知识产生抵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学生在参与完整的教学项目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有助于增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育。
(二)创设探究的学习氛围
项目式教学是围绕一个“项目”进行的探究,在实施这个项目中,促使学生主动查询课本上没有的资料以完善这个项目的信息。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完成项目的方式多样化,有上网查阅资料、翻阅课外书籍、实地勘察等多种方式。这不仅能让学生拓宽知识,还会让他们把科学探究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教师系统地引导和总结,将所掌握的知识反哺于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科学课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
旨在减负增效的“双减”政策落地后,有关部门、学校和家长更注重学业评价。随着教改的落实和贯彻,科学教育逐步被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的观念并未转变,老师也未持有正确认识,仅将重点放置于教材层面,而忽略了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忽视了教法的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枯燥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知,为小学生科学课程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二)科学教育设备不完备
科学教育实践性较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单纯的课堂知识讲解不能直观反映科学原理。要在特定场所下借助教学教具,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对科学持有正确的态度,进一步实现深度学习目标。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教具、人员配备、场地空间有限,未配齐师资、配足实验室,使教学仅局限在教材中,达不到课堂深度教学的效果。
(三)科學课教学方式落后
部分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科学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喜欢将教材内容逐句逐字地讲述,在课堂上举的例子也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四)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升
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起步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虽然近几年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滴水难救大火,部分学校的科学课仍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职任课。他们因为缺少专业的科学教学知识,在正式授课中以逐字逐句叙述为主,对于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原理只能简单阐述,不够深入,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抽象的言语无法转化为直观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疑问。
三、在项目式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创造学习情境,提高自主能力
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将科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营造出来的一种课堂学习氛围,是强化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理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小学科学教材包含非常多的生活化教学材料,教师通过发掘这些素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启发、教育,进而有效调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实现小学生的深度学习目标。
(二)整合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项目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和贯彻,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创新和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依托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沟通和管理水平,可使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发表自身见解,并且尊重他人。教师应合理使用教材,挖掘和整合教材,选择并设计合适的学习项目,以满足学生的自身特征和认知水平,还可为学生提供启蒙。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的教学中,教学任务目标为引领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知观察与探究空气,促使其充分感知空气,依托有趣、具体化的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愿意将自身对空气的感知、认识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该教学课程布设相应的项目主题,如“做一次小记者”“科学家”等,为解决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想办法,方可促使学生及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以兴趣为驱动力引领学生探索,保证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相关知识,逐步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合作意识
在基于项目化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合理化设计学习任务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以教学任务目标为导向,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把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引领学生始终以具体项目为中心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可全方位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主进行探索和分析,增强实践和合作能力,显著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教学中,可将实际教学任务目标充分与实际生活做好衔接,列举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案例;可精准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的空间,可选用不同方法将生活中的混合物加以区分。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确定教学任务目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开展固体混合、分离等操作。各小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和交流,进而提出相应的猜想和假设,明晰下一环节的实验方案、探究和汇报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以培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助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聚焦知识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处于真实状况下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小学科学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多以一个具体化问题为中心开展。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将重点置于知识应用层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重点考量小学生自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种子繁殖》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掌握种子内部的结构及萌发后的植株关系。学生可针对探究主题提出自身假设,并在教师引导下探究种子的萌芽特点及其条件,结合种子自身的外形特征,估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种植活动及种子萌发条件、过程、原因等产生探究兴趣,表达自身见解。教师可为小学生布设实践探究任务目标,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各类种子,并拍摄照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填写家庭种子收集表,引导其以合作方式掌握不同种子的特征和结构。促使小学生聚焦于知识的实践应用,不断增强好奇心,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将其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高效。
(五)提供针对性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为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充分推动学科知识间的深层次融合。当下小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有待提升,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需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从本质层面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资源优化,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案例分析、集体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均属于综合实践方法的应用,在具体实践中,需不断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进行筛选,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凸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减负提质目标。
比如,在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多视角地观察和认识水,并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可在多种液体中快速辨识水。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能溶解的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积极实现该目标,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实际溶解能力。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为学生布设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课前观察,以具体化问题为核心引领,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之关注日常生活中并未关注的现象,更深层次地掌握相关科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从掌握基础知识迈向更深层次应用的目标。
项目式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教师应充分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为学生确定相应的任务主题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