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生本理念 优化实验教学
2022-05-01王庆友
王庆友
国家改革教育方针的落实,提高了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体现在以学生作为主体,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生本理念开展科学教学,将教材作为基本切入点,积极构建良好的科学实验教学氛围。本文简要分析如何运用生本理念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解决小学科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科学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可以积极融入科学理念、拓展思维、揭开科学奥秘。小学科学属于基础教育,在生本理念下,我们要以生为本,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构建高效科学实验课堂,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合理运用科学知识改变的生活,并以实践的形式,不断扩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一、生本理念的特征
践行生本理念,就是打破传统观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小学课堂上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换言之,生本理念旨在将学生从“配角”状态向“主角”转变,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善于借助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利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充分集思广益,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贯彻生本理念的重要环节,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共同讨论和合作,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潜移默化地吸收重要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开发他们的潜能;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效课堂,还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渗透生本理念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科学发展过程的角度看,小学生是身体成长和学习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比较强烈,思维相对敏捷。
因此,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我们要基于生本理念,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本理念打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成绩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学习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对困难的勇气。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只有营造严肃的课堂氛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创设有趣的课堂,这是生本教育的显著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地位应从“导演”变成“观众”,让学生变成“演员”。
(三)突出合作精神
在生本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善于借助优质资源,丰富课堂构架,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应将课堂交给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一些课堂上的愿望,也要留出足够的课堂活动时间,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验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实验课堂常规性较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性差,缺乏一定的活跃度,致使教学无法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参与实验时,不理解实验的意义以及实验的过程,很难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实验教材薄弱。大部分教师往往在实验时,材料过于匮乏,教学设计形式单一,实验原理和设计的初衷过于单调,也就造成实验效果下降,学生对实验流程缺乏认知,无法顺利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因而在科学实验环节中,受到了上述因素的限制,整个实验过程很难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生交流讨论,才能使实验更好地完成。
教师要摒弃实验不重要的观念,要认识到语言再完美,授课的方式再新颖,也比不上用事实说话。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强加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演示实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实验活动对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也是学生喜欢科学课程的理由之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常组织学生做实验,仅仅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相关实验操作过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观看视频会致使学生缺乏一定实验情感体验。有的教师为学生演示完实验操作后,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就很难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十分热闹,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没有发挥出科学实验教学优势。
(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在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规定科学实验过程,分发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这就直接影响了实验的目的性。无论是实验过程还是后续实验报告的撰写,都由教师全程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无法自主探究实验,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滲透生本理念优化实验教学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贪玩,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潜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中《认识星座》一课,教师可以让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可以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通过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并通过制作一些星空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星座都有什么特征。这样,就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便于观察星空,并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面向宇宙,拓展思维,发挥自身想象力,深化科学情感。
(二)合作分工,明确实验目标
合作让学习更深刻。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尽量满足不同特征的学生,合理分配每个学生的工作,保证合作小组的平衡性。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中《放大镜》一课内容时,学生平常会通过书刊、互联网、图片、视频对放大镜有所了解,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的细节,根据放大镜的特征,让学生组织小组交流探讨,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放大镜。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准备好放大镜、树叶、报纸等。上课前,教师提问:“大家谁知道放大镜的作用?它的用处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并记录,讨论眼睛看到的和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共同制作放大镜的学科能力。
(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真实了解学生的想法,优化并提高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平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考虑教学进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为学生解惑答疑。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还要提前规划设计好实验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探讨实验目标和具体方法,鼓励学生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的教学,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物质在变化”和“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原理,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授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实验,将准备好的纸球放入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垂直扣入水中。这时,教师不应匆忙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试着猜测结果。有学生猜测纸团是干的,也有学生猜测纸团是湿的。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来做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亲自操作并观察总结变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为什么纸团没有湿,是因为玻璃杯中的空气占据了主要空间。”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进入学习探究状态。
(四)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实验教学应改变传统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首先由教师讲述步骤,与学生一起讨论有关知识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创新和突破,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脱离了生活场景,势必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对科学失去兴趣。一些科学小实验大多是以生活为背景的,這样的科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以上三种球体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球。模拟月球、地球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月食与日食的形成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才能清楚学生的疑问在哪里。学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正确看待科学与实验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动手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制订完整的实验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进行创新,找到科学实验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更加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从而解决实际学习问题,是贯彻新课改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途径。我们要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