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护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2022-05-01郑良芬高娟钟晓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朋辈辅导职业院校

郑良芬 高娟 钟晓璇

[摘           要]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护理专业储备人才的整体素质。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护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对制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护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78-03

根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秉持全人培养的理念,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教育。当代学生身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随着手机与网络的普及,鱼龙混杂的资讯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1],正视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2]。青春期学生生理状况日趋成熟,但心理发展还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重要转折阶段。护理工作性质特殊,护生既有青春期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和问题,还有护理专业性质相关的心理特点。本文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工作分析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探究提升职业院校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班级管理中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

(一)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成长与成熟,心理上也渴望独立,希望能得到同学、老师及家长的认同和尊重,在行动上急于证明自己,但实际能力尚显不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认知片面。随着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有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少年抽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3],部分女生追求物质享受和高档消费,种种行为与该年龄段好奇心、虚荣心较强有一定关系,青春期学生希望通过像大人一样的行为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第二,心理韧性较弱,情绪波动性大。心理韧性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及支持力。有研究显示,部分学生心理韧性较弱,尤其在情绪控制方面相对较差[4]。行为冲动、做事受情绪支配、理性思考欠缺是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信赖同辈,抗拒长辈说教。青春期学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遇到困难与问题,不愿意向长辈敞开心扉。相对于年长的老师和家长,他们更愿意选择向信任的同学和朋友倾诉。

(二)专业相关心理问题

护理工作具有责任大、负荷重、护患关系复杂等特点[5],很多学生入学前对专业认识不够,部分学生是被动遵从父母的意愿才选择护理专业,通过专业学习后认识到护士的工作内容和压力,对专业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态度,做好护生心理干预导向工作,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女生心思细腻,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变,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女生还表现有社交自卑。在护生群体中男生是少数,虽然目前社会对男护士需求增加,男护生的就业机会大,但在以女生为绝大多数的群体中,男护生也存在自我认同感不高、学习积极性欠缺的问题。

随着高职扩招以及我省高职护理院校的增加,目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日益增加,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同时,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护生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低等心理问题,亟需心理支持和辅导。

二、影响职业院校护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遗传、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生理基础是心理健康的自然前提,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先决作用。复杂多样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心理过程,当各种因素对心理的影响不一致时,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这些不协调如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控便会发展为心理冲突。社会因素又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后天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结合我校护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心理调控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大部分学生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心理调控能力差。住宿制的学习生活是很多学生离开家庭环境的第一步,简单陌生的生活环境、多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专业紧张的学习任务等都成为新的应激源,一些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第二,个体早期经历。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背景,甚至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其心理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6]。学生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往往导致学生在年幼阶段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创伤。第三,职业认同感。职业院校护生的生源大多是中、高考失利的毕业生,他们对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的认知都是非常欠缺的,虽然目前就读护理专业,但未来择业不确定性较强。职业院校护生是临床护士的重要储备力量,在校阶段是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护生缺乏职业认同,将会出现消极的从业心态或早期职业倦怠心理[7]。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家校联动

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校园进行学习、社交活动,校园环境、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责无旁贷。学生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产生的冲突和矛盾,父母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环境,一方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建立互相信任、彼此平等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要适当地给予挫折教育,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学校和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孩子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更要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要秉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校园文化体育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8]。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做好专业的引路人,也要做好学生的知心人。师生之间彼此尊重、互相信任,教师的话学生能入耳、入脑、入心,教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以及职业认同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家校联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专业心理辅导

针对出现复杂、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我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设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联络员,每个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同时也承担着班级心理健康观察联络员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调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筛选出重点预警和一般预警的学生,以便班主任、辅导员重点关注。班主任、辅导员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以及日常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对于复杂的心理问题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意愿由二级学院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校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而对于有严重的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等问题的学生由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建议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我校心理健康教学中心全面负责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和干预,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分为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两种。个体心理咨询是指针对个案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辅导的方法,包括评估问题、干预治疗和修复解决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和学工处了解收集学生家庭、学习经历、在校情况等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心理量表测量结果,全面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分析现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学生约定咨询时间和地点建立咨访关系;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建立信任关系,进一步明确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倾听学生产生困扰的原因,帮助其逐步找寻疏解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第三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主动思考、自我调节,例如可以用腹式呼吸、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帮助自己稳定情绪,以达到自我修复心理问题的目的。个体心理咨询针对性强,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聚焦在来访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上,明确的咨询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更集中地解决心理问题[9]。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分享支持以及密集的互动来影响彼此,促进个人适应和发展。心理咨询师在团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主要扮演组织者、观察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心理咨询师要以积极接纳的态度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安全感的建立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敞开心扉分享和表达;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反应,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在遇到意见冲突和矛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多向沟通,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和交流促进自我人格积极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互动鲜明、感染面广、多侧面认知自身的优势[10],结合我校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一套以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应对心理危机、增强职业认同感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手册对培养和塑造学生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三)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非专业心理辅导形式,是指由年龄相近、需求相同的人向周围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11]。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般由对心理教育感兴趣、心理积极乐观、善于沟通的班干部担任,学生认为同龄人兴趣相似,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共鸣。朋辈心理辅导员也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们生活在一起,如果有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惑,他们可以及时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安慰和劝解;碰到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可以及时告知班主任、辅导员,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的心理咨詢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朋辈心理辅导虽然是由非专业人士提供的心理辅导活动,但相对于专业心理辅导具有关系的亲密性、服务的主动性、辅导的直接性等优势,可以很好地配合学校预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他们是基层心理援助的中坚力量[12]。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弥补学校专业心理辅导员师资不足的实际问题,是目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朋辈心理辅导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朋辈心理辅导员也是在校学生,自身也面临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在时间的协调与配合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心理知识的学习,对心理问题的甄别和解决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只有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机制,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技巧,才能有效和深入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家玲.学生心理问题的判定与干预[J].教学与管理,2020(18):65-67.

[2]蔡圳阳,胡小清,陈鑫祥,等.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的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探索[J].高教学刊,2019(9):164-166.

[3]朱阿敏,凌辉,杨沁戈.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女生抽烟喝酒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6):1084-1088.

[4]杨欣,张文.心理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J].德育与心理,2010(8):65-67.

[5]Jackson D,Hutchinson M,Everett B,et al.Struggl-ing for legitimacy:nursing students’stories of organisational aggression,re-silience and resistance[J].Nurs Inq,2011,

18(2):102-110.

[6]刘彩梅.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24):19-21.

[7]孙爱玲,高建智,熊丽萍,等.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6(4):309-312.

[8]缪鲁加,戎幸,谭娟晖.心理育人视域下朋辈心理互助员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21(4):101-105.

[9]余营.个体心理咨询对提升幼师生情绪智力的作用探讨: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视角[J].心理月刊,2020,15(22):23-24.

[10]王金祥,杨世昌.心理弹性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4):305-307.

[11]霍晓明.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模式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2-113.

[12]苗晓雯,吴真.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9):77-81.

猜你喜欢

朋辈辅导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