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何以可能与以何致胜
2022-05-01程杰
程杰
1959年《沉默的语言》这一著作问世,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我国的跨文化传播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后受到传播学、语言学、文化、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区域、种族、民族、性别等之间的文化接触与冲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
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作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大致包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动机、内容和技巧;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可分为三种跨文化传播模式即跨文化传播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和理解模式。由美国两位学者朱迪丝·N.马丁、托马斯·K.那卡雅玛合著,陈一鸣、刘巍巍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第5版)一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与知识框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化互动的复杂性,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技巧,从而影响受众,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
此书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知识、跨文化传播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实际运用。第一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分别为学习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组成元素与障碍、历史与跨文化传播、身份与跨文化传播;第二部分包括两个章节,分别是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问题和非语言传播问题;第三部分包括三个章节,分别是流行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和冲突、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關系;第四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商务、跨文化传播与教育和跨文化传播与医疗。此书每个章节包括章节概要、学习目标、关键词、章节正文、小结、培养跨文化技巧、实践和注释八个部分。每个章节的边栏处还提供了四种信息板块:“你怎么看?”、“极速冲浪”、“流行文化聚焦”和“信息频道”。
此书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性和经验性特质。首先,此书在第一章节系统论述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技巧,聚焦于文化、传播、语境与权力四个跨文化传播板块以及民族优越感、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四个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其次,此书通过学生和作者本人的个人亲身经历,来分别阐述跨文化传播与流行文化、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健康、经济商务甚至是旅游等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间的密切关系。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其现实与社会意义在具体的个人生活经历和领域中得以突显,与每个个人、区域、国家等因素产生关系。此书每个章节最后的“培养跨文化技巧”和“实践”部分,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深刻理解理论与概念。
此书强调思辨与创新。每个章节边栏处的信息板块既有知识补充又有问题提出。如“你怎么看”板块有助于激发读者去积极地反思个人的文化背景与交流途径。在理论学习与实例分析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不断地去反思,去进行批判性思维,去评价。“极速冲浪”、“流行文化聚焦”和“信息频道”板块则提供了具体有趣的跨文化传播实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宗教等因素的文化接触与冲突。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去理解相关理论与概念,更有助于激发读者联系实践,去进行更深入的跨文化传播探究。此书的章节概要与关键词部分的设计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本章学习重点与内容;小结部分又可视作为该章节内容的一次概括与总述,符合读者的阅读规律。此书是美国学者朱迪丝·N.马丁(Judith N. Martin)和托马斯·K.那卡雅玛(Thomas K.Nakayama)所著《跨文化传播》第5版的中文译本,与原著前四个版本相比较,有了更多的新内容。例如,此书新增加了科技、政治语境、新媒体等因素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总而言之,《跨文化传播》即是对跨文化传播学理论与概念的系统论述,又强调实践与跨文化传播技巧的培养。此书不仅适合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适合对跨文化传播感兴趣的研究学者与读者。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编辑:左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