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仁心更胜金
2022-04-29孔祥权
2022年清明节后第6天,与我相濡以沫53年的妻子,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之路。
从她病危到病逝,我常深夜难眠,夫妻相处的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一幕幕从脑海中掠过……
一
1969年春节刚过,我到江苏执行一项任务,经批准顺道休假回家看望父母。当时,我在南疆已服役4年,提干没有多久。
那天中午,我正邀请几位退伍回乡的战友来家小聚,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位扎着两个羊角辫、穿花对襟棉袄、灰色棉裤的女青年。我的堂妹闻声从里屋走出来,向我介绍,这是她的好朋友王秀平,在公社一个耕读小学当教师。我只礼貌性地点了点头,没留下太深印象。
其实,堂妹是想给我们牵线搭桥,而我当时并未察觉。直到第三天,在大姐和堂妹的一再劝说下,我才勉强答应等学校放学后,再和王老师正式见个面。
当天下午,在一位老战友的陪同下,我来到两公里外的耕读小学。学校设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摆着十来张用旧木板拼成的长条书桌,桌面高低不平,中间还布满一道道缝隙。学生的座椅更是五花八门,显然是各自从家中带来的。一块木制的黑板上还有一些瘤疤,估计用粉笔写字都很吃力。老师的讲台是用土基垒起来的,上面覆盖着一块蓝色的旧布……
然而,整个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房东是一位青年女子,热情、大方。她告诉我们,王老师送几个离校较远的学生回家去了。这里小河流较多,她怕孩子在路上玩水出事,每天放学都送。“王老师一个人在这里教书都快3年了,人可好啦!我俩住一个房间,我没什么文化,她常常辅导我学习。我很感谢她,把房子让给她办学。”
偏僻的小村庄,突然来了一个穿“4个口袋”的军人(当年部队没有军衔,干部常服上装有4个口袋),立刻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许多人围在门口交头接耳,他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什么,个个脸上挂着笑容。
一位怀抱小孩的妇女快人快语:“大军官,我对你说句实情话,谁要娶了我们王老师,算是拾到一块金子了!”从他们简单的话语中,我已大概看出这位王老师在乡亲心中的良好形象。
天色已晚,王老师才风尘仆仆地回来,依然是前天的那身穿着,只是鞋子上沾满了泥巴。她显然不知道我们要来,见到我们先是感到意外,后又十分欢迎。女房东执意留我们吃晚饭。饭桌上,王老师兴奋地说,今天送完孩子又顺道去了一个学龄女孩的家,费了好一顿口舌,才做通了家长的思想工作,答应明天就送孩子来上学。看她的表情,好像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又好似向我们解释迟回的原因。
短暂的接触中,王老师敬业、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公社文教办的一位负责人不吝夸奖地对我说:“王秀平老师,白手起家办起耕读小学,不拿工资,没有补贴,只是与同等劳力一样记工分。学校无论是对学龄儿童的动员人数、教学质量和学生家长的满意度,都是公社最好的。”听说王老师为动员家长让孩子读书,不知挨了人家多少白眼,但她始终不肯放弃一个孩子。
正因为有这样的热忱,耕读小学被王老师办得红红火火、朝气蓬勃、全县闻名,县里还专门请她到各公社去介绍经验。
短短几天,我们已经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并于同年8月在部队所在地登记结婚。
1988年5月,孔祥权和妻子王秀平
二
婚后,我调到南粤某部机关工作,她依然在苏北老家任教,夫妻分居近10年。
这期间,由于表现突出,她从全公社20多位民办教师中被选拔、转正为公办教师。我们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她一边忙于教学,一边照顾老小,艰辛可想而知。然而,每年我探亲回家,她从没向我诉过一次苦、叫过一声累。平时书信往来,也总是叮嘱我多注意身体,家里的一切她都能料理好,让我放心。
1979年初,她随军调到广州当小学教师,两个孩子也入学读书。此时,我退休的老父亲不幸病故,家中随之减少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陷入了困境。
那时,我们夫妻俩工资加起来才100元出头,四口之家在大城市生活处处需要花钱,而我又一点存款都没有,甚至安家时还欠了200多元的债务。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她对我说:“再穷再难总能熬过去,但不能亏待了老人,我们每月给你妈寄10块钱生活费。”
我问:“你爸你妈那里怎么办?欠下的债务又怎么办?”
她回答:“我爸有退休金,我妈身体不错,还能种地,过日子没什么问题。”
后来,我们靠省吃俭用把欠的债还清了。我不禁想起当年那位抱小孩的妇女说的话:谁娶了王老师,就是拾到金子了。
妻子刚到广州任教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都有些难以适应。她拜老教师为师,虚心请教和学习,加上她积极努力、随和勤快,很快融入到集体中,工作也逐渐打开局面。
工作、家庭的压力同时落在她柔弱的肩膀上。为压缩生活费,她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每天晚上去菜市场买收摊前的便宜菜,有时早餐煮两个鸡蛋,让我吃一个,另一个切开分给两个孩子,自己一口都不舍得吃。
1994年冬,王秀平在办公室备课
生活本来已经够辛苦了,而我胃病的老毛病又犯了,多次住院,有一次还被误诊为癌症。在我住院的日子里,她每天坚持煲汤,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给我送来。我一再拒绝,她却从未间断。在她的精心调养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我的胃病竟彻底好了。
不想,生活中的难题接踵而至。1985年后,岳父母又相继患病。先是岳父中风,生活只能半自理;继而岳母罹患食道癌,身体日渐羸弱。妻子是长女,她妹妹也嫁给了一名军人,随军去了河南,妻子把伺候父母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1989年秋天,她将二老接来广州治病。那时,我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特别忙,又频繁出差,妻子几乎是一个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年后,妻妹将岳母接去河南,岳父留在广州养病,病情发展到后期,老人已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精心照料他,直到1991年去世。不久岳母病情恶化,妻子在1992年暑假赶去河南,和她妹妹一起伺候老人ー个多月。岳母当年秋天去世,妻子在悲痛中又去河南将骨灰接回广州,与岳父合葬。
工作和生活的长期压力,让妻子不堪重负,人越来越消瘦,胸痛时常发作。我劝她去医院检查,可她总说:“不碍事,我身体底子厚着呢!”
即使这样,她在工作上一点也不松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家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不粗枝大叶。她说,低年级小学生的教育是打基础,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正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时,1994年6月初却查出身患恶性肿瘤,瘤体已有鸡蛋般大小,于是6月16日做了手术。
手术前夕,学校领导和同事去看望她,她还说:“我最担心的是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只要和他们在一起,我就什么病也没有了。”就这样,在做完手术并坚持30次痛苦的放疗后,她又重新站在了讲台上。
1999年初夏,妻子又被查出冠心病,确诊时心血管病变已相当严重,无法放支架,只能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后又引发心衰,致使下肢水肿、腹胀、排尿困难,只能依靠服用利尿剂来维持。可等她病体稍微恢复,又继续投入工作。直到2000年初,身体实在无法坚持,才提前退休。
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发自肺腑的爱,使她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她曾被评选为“广州市教委系统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教师”。
一次,我偶遇一位学生家长,他动情地对我说:“王老师真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我们永远记得。”这件事让我深受感动。
妻子对两个女儿,更是关爱中不失严格,让她们明辨是非,懂得如何做人,健康成长,学好本领,以后在事业上不断进取,报效国家和人民。
三
妻子常对我说,妈妈从小就教育她,别人有难时“能帮一把是一把”。她谨记母训,急人所难,帮人所需,而且不掺杂一点儿功利心。
有一次,她约一对退休的老同事夫妇一起逛超市,回家后和对方通电话时,同事顺便说了一句:“我家老头子记性差,刚才在超市把‘拐杖伞丢了。”挂了电话后,她不顾疲劳又坐公交车赶回超市,硬是找到那把伞,并当即送去同事家。
我既心疼又不解:“你做过两次大手术,犯得着为一把不值钱的伞忙活半天吗?”
妻子却说:“他们年龄比我大,这把伞已经用习惯了,丢了后行动不方便。何况是我主动约人家的,有责任帮忙找回呀!”
2021年底,一股强冷空气袭击广州,气温骤降。我俩从外面走回小区时,她看见门口保安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顿起恻隐之心。当时她行走已很困难,回家后却当即找出一件羊绒衫给这位保安送去。隔日,她又将一件崭新的棉背心送给他,让这位保安十分感动。
妻子的人缘极好,这与她开朗的性格有关,而更主要的还是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以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人。
妻子有个堂侄女琴儿,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晚辈,在广州开了一间小裁缝铺,逢年过节都会带着礼物来看望我们。几次后,妻子对我说:“琴儿靠一针一线赚点辛苦钱,可她每次来看我既要花钱,又耽误不少工夫,我心里过意不去。再说她看到我病恹恹的样子,心里也会很难受。”于是就以各种借口推辞,致使堂侄女误会姑姑不欢迎她。妻子病故后,我将其中的缘由告诉堂侄女,她感动得落泪,在微信中写道:“我非常后悔这几年没有多去看望姑姑,姑姑是个好人!”
在最后病重入院前,妻子已知自己来日无多,向我特别交待后事:一、丧事从简,只告知亲朋好友即可,不要要求人家参加告别仪式;二、不收香仪礼金,收了,她会感到不安的。对妻子的吩咐,我和两个女儿都一一遵照执行。
一位老朋友感慨道:“王秀平真正把为别人着想做到了极致!”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妻子的一生,看似平淡,却有着可贵的“仁爱之心”,处处爱人,同时也处处为人所爱。在她长期与多种疾病进行顽强斗争中,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法给予她鼓励和安慰。她病危时,亲朋好友非常想到医院看她一眼,但因为疫情无法实现,于是他们通过电话、信息和微信朋友圈,为她祈祷,表达心愿。
一位身在远方的老友在微信中这样写道:“秀平妹子,我不信神,但又希望真有神灵存在,保佑您这位大好人逢凶化吉,健康长寿!”
一位学生家长在她去世后发来唁电:“惊悉秀平老师去世,心里十分难过。她是位德才双馨的好老师,视学生如子女,深受我们家长的尊敬和爱戴。我们全家含泪送别她,愿她在天堂一切安好。”
亲爱的妻子,虽然人已去,泪已干,但你朴实善良、勤奋努力、真心爱人的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你。
(作者为退役军人,作者战友李志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