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可视化策略
2022-04-29史永乾
摘 要: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素养。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可视化教学手段创设主题语境,以语境嵌入可视化、任务聚焦可视化、思维延展可视化,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语言与思维输出支架,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融合教学;可视化;主题语境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学科素养的小学英语增值性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N/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绘本阅读教学作为教材学习的补充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素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同一主题语境下教材与绘本的主题意义,不断丰富、扩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可视化”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把各种数据信息转换成合适的图形、图像并展示在屏幕上。依托可视化教学手段,教师将主题语境通过图表等方式呈现,能让学生直观体悟教材与绘本的一体化教学,使其准确捕捉二者融合教学的要点,生成语言学习完整、思维活动连贯的学习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究如何立足主题语境,运用可视化教学手段,提高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实效。
二、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可视化策略
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比较和研究,依据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不同的联结点,依托可视化教学手段,探索了融合教学的三种基本类型:故事嵌入型、散点聚焦型和单元延展型。
(一)故事嵌入型:以语境嵌入可视化培养学习能力
语境主要指语言学习的具体环境。当教材与绘本故事语境相近时,为使学生整体把握主题语境,教师可通过文本再构,将语境简单的故事嵌入语境丰富的故事,使之融为一体。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教师借助可视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对语言知识、学习技能的正向迁移,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与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融合教学为例,教材与绘本话题相同(谈论农场动植物),目标语言一致(What are these/those? Are these/those ...?及其回答)。教材主要讲述了Mike和Liu Tao在参观Liu Tao爷爷的农场时,运用目标语言询问、识别农场动植物的过程。而绘本包含Toms garden和Zaras farm两个场景,以主人公Tom和Zara参加the village show为故事情节发展主线,他们在询问、识别农场动植物的基础上,还用nice、strong、big等对它们做出了评价,故事语境由农场生活扩展至乡村生活。可见,绘本故事语境丰富,更能使学生体会乡村生活带给人们的幸福与快乐。
在单元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师创设Liu Tao带着爷爷的农产品参加the village show的语境,将绘本融入Fun time板块教学。教师通过板书(见图1)整体呈现教材与绘本的主题语境,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思维支架。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要思考所见农产品是什么,还要讨论其怎么样,能否在the village show中脱颖而出。
同时,借助可视化板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习得的目标语言自主探究绘本故事。例如,绘本介绍Zara的农场的文本为“Zara lives on the farm next door. She has horses, cows, sheep, chickens and goats.”。绘本中的图片包含了所提动物,但未与文本单词一一对应。于是,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扮演Zara,结合图片介绍自己农场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发现不能匹配生词horses、sheep、goats与其对应的图片,便求助教师:
生:Are these horses?
师:No, they arent. Horses are brown. They have long hair.
生:Are those goats?
师:Please go on reading. Then, you can find the answer. (绘本中多处提到goats,学生能迅速确定图片)
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建构语言,解决问题,指着图片做如下介绍“Hi! Im Zara. Look at my farm. I have horses, cows, sheep, chickens and goats. My horses are big and strong. I will take them to the show. They can win first prize!”。可见,学生目标语言的运用更真实,且更有意义,实现了文本的深度学习。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将教材与绘本嵌入同一主题语境,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主动提问、自主建构等学习策略。而可视化主题语境的整体呈现,为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搭建了语言和思维支架,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二)散点聚焦型:以任务聚焦可视化培养思维品质
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当教材与绘本故事语言知识相近时,教师应基于教材的语言知识,创设单元语境,将绘本阅读教学目标融入单元主题学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分课时以具体学习任务驱动教学逐步实施。教学中融合联结点多元化,小到语音、词汇、句型,大到话题、情感、价值观,但均需在单元主题语境的引领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与绘本Elizas bad day的融合教学为例,教材与绘本的目标语言均围绕句型“Whats the matter?”及其答句展开。该单元主题为情感,教材描述的是Liu Tao的身体感觉,而绘本描述的是Eliza的心理感受。绘本故事情节曲折,语言难度高于教材,且篇幅较长,以学生现有语言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单课时内很难实现绘本阅读的深度学习。
基于实际课时(每单元5课时左右),要同时实现教材与绘本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可将绘本阅读教学目标与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融合,分散至4-5课时完成。教师依据不同联结点,设计对应课时的梯度学习任务,在单元主题学习伊始,将学习任务以表1的形式可视化呈现,使学生明确课时任务学习目标的同时,体会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以形成对单元主题语境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第四课时的教学中,讨论了Sound time板块中Rose开心和Rhyme time板块中Bill伤心的缘由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绘本中Eliza和Billy的心情和行为变化。起初,Billy将自己不当行为(throws a book)的责任推给Eliza,Eliza感到恼怒(cross),多数学生能理解。后来,Eliza报复Billy(tips the bag),Billy对老师说“It was me.”,主动承担了责任,Eliza却感到难过(sad),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两处阅读,教师均以问题“Why is Eliza cross/sad?”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借助可视化图式建构(见图2),帮助学生厘清故事发展逻辑,整体感悟二人关系的发展变化。目标词汇sad的内涵在教材的基础上得到丰盈,学生对二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新的认知,进而内省自身行为。
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单元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词汇和句型都不再孤立,均因与话题、情感、价值观等产生联结而变得内涵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真实、系统,实现了对绘本阅读的深度学习。可视化学习任务的整体创设,既联结了单元各个课时的语言学习,也使学生的思维轨迹清晰可见,思维活动过程相互关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单元延展型:以思维延展可视化培养文化意识
阅读不仅是认知文本的过程,还是不断体验情感、感知文化的过程。当教材与绘本主题意义相近时,教师应充分挖掘主题隐含的育人元素,将绘本阅读教学作为教材单元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三年级下册Unit 8 Were twins!与绘本Puppy in a box的融合教学为例,二者主题均为家人。教材内容透露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但学生因缺乏类似情感体验,对教材的学习容易处于浅层状态。绘本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小男孩Jack的父母在处理小狗日夜喊叫的事件时,充分考虑了Jack的感受,用实际行动保护男孩的心灵不受伤害,体现了家人之间的默默关爱之情),将教材中隐含的育人元素延展得更具体、更鲜活。该主题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属于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中主题群“生活与学习”的子主题之一。
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该主题意义,教师以家庭关爱为单元教学的主题语境,将绘本融入Checkout time板块的复习教学活动。教师创设school time、home time、reading time三个场景,引导学生依次与生活对话,与家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利用鱼骨图(见图3)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Story time板块内容,回忆自己有哪些家人参加过学校的开放日活动。接着,引导学生根据Checkout time板块中Liu Tao与Mike的对话(谈论海边共度美好时光的家人),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课前带来的全家福,运用所学语言介绍某个特定时刻(元旦、生日聚会、一日三餐等)中的家人,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入绘本阅读,通过问题链“What do you think of Jacks parents?”“What about your parents?”“Do you love your family?”“What do you want to do?”,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与家人日常相处中的行为内涵,建构新的自我认知,促进他们的价值取向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在主题深度阅读与比较中落实的。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基于主题语境的可视化板书起着连接教材、绘本与生活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主题阅读与意义探究过程中,不断充盈语言知识架构,完善自我情感价值认知,培养文化意识。
三、结语
可视化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没有具体的边界,可以融合一切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与综合能力的方式、方法及技术。在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单元整体教学观,在主题语境的统领下,厘清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运用可视化教学手段,优化语言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增强文化意识,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过晴瑶. 基于主题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的阅读教学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8).
[3]李克东. 可视化学习行动研究 [J]. 教育信息技术, 2016(7、8).
[4]李卿楹.走向阅读教学深处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9).
[5]林小芳.巧用可视化技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5).
(史永乾,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邮编:22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