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铁路建设新闻宣传的思考

2022-04-29吴奇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铁路建设新闻宣传

吴奇

摘要:本文结合新疆铁路部门围绕和若铁路建设宣传积极探索创新,把一条地处偏远沙漠腹地的铁路打造成“网红”铁路的过程进行分析思考,认为铁路建设宣传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特色亮点,加强统筹规划,用好用活宣传资源,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宣传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建设;新闻宣传;统筹规划;探索创新

铁路建设事关国计民生,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大事。做好铁路建设新闻宣传工作,对树立企业形象、营造内外部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铁路建设也存在着点多线长、协调难度大、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新疆铁路部门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创建和若铁路精品、优质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实施精准策划、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将一条边远地区的在建铁路打造成“网红”铁路,在各类媒体推出相关报道1600余篇(条),彰显了集团公司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国企担当。

一、和若铁路宣传工作存在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和田至若羌铁路东起巴州地区若羌县,西至和田地区和田市,全长825.476公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媒体关注度不高,在宣传上存在一些困难。第一,由于这条铁路为普速铁路,没有像高铁建设那样容易引起媒体及社会的关注,加之地处偏远南疆,我们最初围绕和若铁路建设情况排摸梳理出的新闻选题向媒体推出后,中央驻疆及疆内媒体反映比较平淡;第二,和若铁路10个标段施工进度不同、宣传力量及资源分布不均衡。在和若铁路建设之初,我们已经明确了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和若全长825.476公里,涉及12家指挥、设计、施工单位,点多分散、协调难度大,抢跑发声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建设单位擅自在新媒体上报道所负责标段的施工进展情况,或者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联系当地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导致一些重点策划提前报道,没有产生预想的宣传效果。作为牵头单位的和若铁路公司由于人员紧张,难以精准把握协调[1];第三,宣传报道方式还不够丰富,前期主要以推出新闻通稿为主,主要围绕建设中的小节点,没有将和若铁路的特色和科技含量体现出来。中央驻疆和疆内媒体没有前往和若铁路建设现场实地采访,单纯依靠图文方式的报道没有产生聚合效应。

针对以上难点,我们通过与和若铁路建设人员面对面座谈、集中研讨等方式,积累和丰富和若铁路建设相关资料,在加深对这条沙漠铁路认识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和若铁路宣传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最初在组织宣传策划时,对和若铁路的特色亮点把握不准,没有找到媒体感兴趣的特色亮点,将铁路部门想要宣传的重点与媒体的需求紧密契合。通过与媒体沟通,大家对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和沙漠中修铁路的难度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服务国家战略上去思考和策划,对这条铁路划上环塔里木盆地最后一环的重要作用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足够说服媒体的重磅选题;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深入现场还不到位,仅走访了几次就以为对这条铁路有了全面认识。没有真正沉住气,与建设人员一起去现场实践、体验,后来的事实证明,现场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入现场,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准确把握这条铁路的建设难点、特色亮点,梳理出精品新闻线索,用扎实和鲜活的故事打动媒体;第二,在规范制度和整合资源上存在短板。在发现各建设单位存在自行其事的现象后,我们及时通知了和若铁路公司,但是,一些单位依然存在不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的现象。这说明我们对新线建设单位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加强新闻宣传管理还缺乏经验,没有及时制定相关制度,把好新闻出口关。同时,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相关制度,有些建设单位的宣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各建设单位宣传质量存差异。有的建设单位有较为重要的宣传素材,因为宣传意识不到位,或者宣传力量不足,产生漏题或者宣传效果不好的情况。我们认识到,针对和若铁路这种一次性建设里程较长、施工单位分散的新状况,不能沿袭原有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而是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规范制度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上有举措,形成全线新闻宣传“一盘棋”的新格局;第三,在打造新闻报道精品上没有找准突破口。在和若铁路的前期宣传中,我们习惯于按照常规方式去报道,围绕施工节点组织和策划新闻宣传,没有找到适合和若铁路宣传的报道方式,对如何突出沙漠中修铁路缺乏深入思考,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专业内容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翻译”出来。往往是我们感到很好的内容,却没有引起媒体足够的兴趣。直到配合央视记者采用直播方式对和若铁路的过沙桥建设进行报道,引起媒体和社会的热议后,我们才充分认识到和若铁路建设宣传的主线是沙漠中修铁路,围绕防沙治沙等特点开展策划宣传,逐渐引起更多媒体的关注,让这条铁路的宣传真正火起来。

(一)坚持高站位,凸显绿色智能,谱写精品示范线主旋律

坚持胸怀“国之大者”,围绕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落实自治区党委“疆内铁路环起来”部署要求,高质量推进铁路建设,让铁路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精心展示特色亮点,聚焦和若铁路“精品、绿色、智能、人文”建设理念,抓住防沙治沙先行、预制装配式桥墩技术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大国工程特色的闪光点,总结提炼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防沙工程、科技创新等5大方面16个新闻选题。主动寻找突破口,多方推荐线索,实行精准“喂料”,让冷门题材热起来。2020年10月26日,得知央视记者在且末县采访时,迅速对接、顺路搭车,争取到和若铁路首次亮相央视的机会。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新疆和若铁路建设挺进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题,对和若铁路桥梁建设情况进行直播,时长5分40秒;和若铁路变路为桥、让沙漠变坦途的特色亮点引发全国媒体关注。迅速找准发力点,抓住契机,趁热打铁,以“沙漠铁路建设、治沙先行”为引领,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11次深入和若铁路施工现场,通过集中座谈、面对面访谈,累计达80余天,收集整理了10余万字的采访素材,拍摄了40多G的视频,以党员骨干作用发挥为重点,建立了以王尽忠、胡国星、蒲发林、张刚等20余名党员为代表的人物素材库,打造新闻“富矿”。围绕精品示范线建设,协助和若铁路公司制作了《推动绿色智能建设 打造精品和若铁路》专题片,让媒体能够直观捕捉到新闻点,《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主动预约采访,以单点突破带动全面开花[2]。

(二)构建大格局,着眼融合发力,画出和若铁路宣传同心圆

坚持在党和国家大局下定位、思考、行动,树立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的理念,用好用活宣传资源。针对和若铁路全长 825.476公里,施工点分散、管理难度大,部分单位“抢跑”发声的现象,对接和若铁路公司、中铁十一局等12个建设单位,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若铁路新闻报道规范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把好新闻宣传出口,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宣传部组织相关单位围绕施工节点和建设成效,从全线的角度进行研判分析和归纳提炼,高标准统筹抓好落实,形成步调一致、集中发力、统一发声的良好格局。实行共同参与、优势互补,集全线之力打好新闻宣传攻坚战。组织成立新闻报道小组,统一协调组织施工节点、现场作业、采访人员、交通后勤等多个环节,克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风沙天气频繁、夏季干旱酷热、冬季昼夜温差大、交通困难、通信信号弱等重重困难,深入沙漠腹地110余次,配合央视、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媒体圆满完成了现场勘察、采访直播、纪录片拍摄等高难度、高强度的采访任务,受到了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好评,湖南卫视发函表示感谢。

(三)打好持久战,实施立体传播,唱响和若铁路建设最强音

坚持聚焦和若铁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精品示范线、助力新疆经济发展,把握重要建设节点,通过多层次报道、特色化展示、全媒体聚焦,让和若铁路宣传持续升温,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变为“网红”铁路,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第一,特色亮点常说常新。对接新闻媒体和组织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治沙先行”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盯住这一主线,串联起预制装配式桥墩、新型列控、一站一景、智能填筑等亮点,节点选题经常做、重点选题深度做,挖深讲透,把软题材变成硬实力。围绕和若铁路率先在全国提出“沙漠铁路建设、治沙先行”的全新理念,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持续推出报道,《大国工程:中国工人沙漠中修铁路》将和若铁路防风治沙工程比喻为沙漠中的奇迹;央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一天3场连线直播《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和若铁路铺轨近半》新闻报道,央视频、微博、百度直播号等5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浏览量突破1000万,梨视频推出《沙漠中的奇迹》被十余家平台转载,引发全网关注;第二,深度报道重磅频出。加强与各媒体的对接沟通,在提前报题的情况下,通过电话交流、面对面研讨、重点媒体栏目逐一对接等方式,找准“媒体想要的、受众想听的、我们想说的”宣传报道契合点,结合重大施工节点,多次陪同《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深入和若铁路施工现场,围绕国家提倡的“就地过年”“补齐环塔里木盆地最后一环”、全线铺轨完成等重大选题,组织建设单位,共同打造重磅精品。将扶贫元素融入报道中,新华社全媒体平台推出短视频《这道菜把沙漠“硬汉”吃哭了》浏览量突破500万,围绕交通建设助力南疆经济发展,新华社全媒体作品《塔里木“同心圆”里看南疆发展巨变》阅读量超100万。重磅报道产生连锁效应,湖南卫视导演主动联系采访,陪同记者深入大漠腹地20多天,每天拍摄十多个小时,系列专题片《青春正当时》播出《大漠中的铁路人》,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作品重磅推出,铁路建设者瀚海中创造奇迹、誓要天堑变通途的壮举感动万千观众,央视国际频道及时跟进报道,通过外籍主持人的视角,向海外展示和若铁路建设成就;第三,多维传播燃爆全国。进一步丰富报道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实行“同一题材、差异化宣传”,落实“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产生聚合效应。与央视密切合作,在和若铁路开展现场直播达7场次,刷新新闻宣传纪录。9月27日,和田至若羌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助力塔克拉玛干沙漠偏远地区各族人民早日迈上幸福路、致富路,连续5天全程配合媒体组织采访,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开展大小屏协调联动报道,实现了二次传播,达到报台网端屏全覆盖的宣传效果。央视多频道、多栏目播出达12条,仅《新闻直播间》栏目以直播形式在头条播出《新疆 和若铁路铺轨合龙 沙漠铁路彰显中国智慧》时长就达11分钟。新华社全媒平台刊发《铺轨完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正式“闭环”》,并以英、俄、德、日、阿21国语言推出全媒产品22个,稿件被国内外近800家媒体转载报道,全网浏览量上亿人次。《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等17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人民铁道》报系全媒矩阵报道《震撼!中国最大沙漠建起环形铁路》。组织融媒体中心策划制作的《别眨眼!60秒带你回顾和若铁路的1012天》《“沙漠铁路”变“智慧铁路”》等新媒体产品在疆内外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转发200余篇条。在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的同时,我们与著名科普类公微信众号“地球知识局”等新媒体长期合作,《新疆沙漠,有一个大动作》《1021天,中国人把塔克拉玛干围起来了!》引发强烈反响,将和若铁路宣传推向高潮,极大鼓舞了铁路建设者和局里干部职工的士气[3]。

二、几点启示

第一,凝聚合力是前提。通过明确新闻宣传纪律、深度整合资源、统筹组织策划,避免了各单位单打独斗,把小选题做大、把大选题做深。同时,通过综合利用各单位资源,为沙漠极端困难条件下高质量完成采访任务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参与和若铁路建设的各家单位都有着强烈的宣传意识,有的单位自身的宣传资源也较为丰富,大家通过共同参与,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各家建设单位的一线干部职工都能在海采、资讯报道、专题报道等各类节目中亮相,产生了正反馈效应。每逢有重点报道,往往是大家积极出谋划策、主动参与,拧成一股劲儿做好宣传报道。

第二,久久为功是关键。和若铁路宣传从冷门变成热门,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准一个突破口,以点带面,持续做大做强。当央视记者对过沙桥的直播产生强烈反响后,我们乘势而上,坚持长期策划与节点宣传相结合,动态报道与专题报道接续不断,积极对接媒体,围绕防沙工程、铺轨完成等重要题材开展深度策划,多次以直播等方式围绕克服风沙影响修建铁路的成效进行持续报道,让这条在沙漠腹地中建设的铁路由冷变热,成为网红铁路,引来媒体争相报道。

第三,高质量讲述是核心。在和若铁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后,我们与媒体周密对接、共同策划,在推进融合报道、多渠道传播上积极探索,围绕重大节点、重要选题,与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策划重磅报道,采用现场直播、人物专题报道、全媒体报道等方式开展密集型的宣传,通过多次策划、多方位报道,对“治沙先行”等特色亮点把握更加准确,对铁路建设者的内心故事了解更加深入,对沙漠腹地无人区拍摄等复杂环境组织更加周密,吸引了央媒常态化关注报道,打造出一批百万+、千万+的爆款产品,让铁路亮点成为新疆亮点,受到自治区党委的好评。

三、结语

铁路建设宣传是铁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戏,对于地处偏远地区铁路建设项目而言,由于项目技术难度不同、工程规模不同,难以像高铁建设项目一样迅速引起社会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地域特点,深入挖掘铁路建设项目的特色内涵,实施精准策划,结合实际做好宣传,让铁路建设项目宣传热起来。

参考文献:

[1] 曾涛.如何做好新时代交通新闻宣传工作[J].记者观察, 2021(17):44-45.

[2] 丛岭.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实践研究[J].采写编, 2021(8):111-112.

[3] 赵庚妍.交通行业基层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1(12):38-39.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铁路建设新闻宣传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英语练习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铁路职工在职培训教育原则论述
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
浅析造成换轨大修施工延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