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2022-04-29张峰
最近,几年前毕业的学生小刚来看望我这位当年的“老班”。想当初,我可是咬牙接手了小刚所在的班级。要知道,这个班级可是全校“闻名”,而小刚则是班内“不稳定因素”的代表:学习不努力,经常逃学,成天打架,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开学仅仅一周,任课教师就向我反映:小刚等学生上课迟到、乱讲话,还不完成作业。学生也找我告状:小刚他们以强欺弱,打饭时乱插队,不参加值日。我暗下决心,班级管理就先从小刚开始。
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小刚进行了家访。原来,在小刚8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父母各自忙于生计,只好把小刚交给外婆照管。等上了初中,小刚的母亲才把他接到身边。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刚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和辅导,因而学业落后、自信心不足、性格孤僻。到城里上初中后,陌生的环境就更加使他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变得敏感、易怒,由此产生了种种不良行为。
了解了小刚的实际情况后,我该怎么帮助他呢?契机终于来了。在一次期中考试前,小刚的朋友不知从哪里偷来一张历史试卷。小刚拿到试卷后,连夜把整份试卷的答案全部背了下来。结果,他破天荒地考了98分,全年级第一。
分数公布后,所有学生都带着诧异的目光看着他,很鄙夷他的“偷盗”行为。我也第一时间查看了他的试卷,在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后,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脑海里快速地打出诸多问号:小刚为什么要“作弊”?我应该如何对待小刚的这一行为?我应该在班级里批评他吗?但我转念一想,他愿意“背答案”去考试,就说明他也是想要进步的,这不就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吗?
于是,在试卷讲评时,我不吝好词佳句,积极表扬了小刚,夸他脑子好用,希望他努力保持这个状态。小刚从未想过他能够获得表扬,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没有想到我靠作弊取得的好成绩,老师不但没有戳穿我、批评我,还给予我尊重和鼓励。我如果再捣蛋,怎么对得起老师呢?”
从那以后,可能是为了向同学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也可能是为了不辜负我的信任,他开始刻苦学习。课堂上,他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讲;课下,他经常拉着同学和老师问长问短,虚心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级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除英语还略有不足外,其他各科都很优异。后来,他如愿以偿迈进了省级重点高中的大门。又过了三年,他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难免犯错,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思考合适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场合、采取恰当的方式及时解决。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有时,教师特殊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捕获进取的动力。教师多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呵护,学生一定会还给教师十分惊喜、十分收获、十分幸福。
(张峰,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邮编:2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