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美育发展
2022-04-29左婧
左婧
导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幼儿美育方面着重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应采用具体生动的教育素材逐步发掘其对美的感受、分辨、判断、创造等能力。绘本以图文合奏的独特美学语言,被一线教师广泛应用于幼儿园课堂,是锻炼幼儿审美能力的绝佳教具。本文总结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阐述幼儿园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园开展美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幼儿美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下发的幼儿教育指导文件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尤其强调:“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中,也不乏对美育的高度重视:王国维将教育阶段分为智育、德育、美育,并将美育视为最高层次,陶冶性灵,丰富情感,又能促进智力和道德的发展;陶行知主张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美育思想,教育者应和幼儿一同劳动创造美的价值;陈鹤琴致力于从情感的角度肯定美育的价值,美学思维是其“活教育”思想的根基;卢梭重视回归自然,建立“全美”“至善”“至真”的美育基础;郑振铎创立《儿童世界》期刊,开启“发展儿童文艺,助力儿童成长”理念,表现出美学传承对幼儿不可替代的价值;叶圣陶明确指出,图画不仅是文字的说明,还能延伸幼儿的联想能力,滋润幼儿的审美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如果没有美与艺术,将是不可思议的。
0—6岁是发展心理学观点中最重要的儿童成长期,幼儿园多以区域活动、阅读游戏、故事大会、动手实践、艺术课堂、礼节规范、技能传授、劳动作业、亲子互动等为教学内容,结合思想家的美育指导观点,幼儿教师要将成熟先进的美育理论基础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教育细节中,让已经被前人证实的美育科学观念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为幼儿身心的健壮、审美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添砖加瓦。
(二)幼儿美育的实践指导
笔者总结幼儿美育在实践层面分为五种感官的能动反映:一是眼睛,通过阅读、观赏、观察、见证等不同形式的“用眼”行为,调动幼儿对事物色彩、线条、活动性、协调性等美感的基本辨认能力,形成审美基础;二是耳朵,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接收不同的声音,包括自然的运动、人类的言谈、身体的声响、动物的叫声、物件的摆动等,养成调动听觉建立审美的意识;三是嘴巴,在语言能力形成关键期,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其领略言语的修辞、拼接、炼字、组词、造句、隐喻、象征等独具一格的文学审美价值;四是双手,以剪纸活动、手工翻书、零件制作、土壤栽培、手势游戏、教室整理等基础实践增强幼儿对劳动之美的体察力和认同感;五是大脑,作为美育层次的终点,表征为对以上四种感官获取信息的归纳、整合、反馈、内省、联想、创造等精神活动,并上升到品德与情感的内倾层面,促进幼儿将知识内化为己用,并转化为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助、对自己有利、对自然有馈的终极美育目标。
二、绘本与美育的适配性分析
(一) 绘本的基本概念
在绘本大师松居直的定义中,绘本=文×图。表现关联的乘法符号象征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巧妙联系并非简单叠加、相斥或相除,而是互相积极影响配合,共同完成叙事、说理、表意和美学传递过程。绘本是一种通过文字和图片互为补充,讲述故事、输出内涵、创造美感的图画书,阅读对象广泛至0—99岁。由于绘本生动的图画属性、便捷的操作功能、深刻的教育价值都与幼儿好奇心重、知识储备不足、对图画敏感性强的年龄特性高度吻合,因此成为幼儿园美育教具的中坚力量。
(二)幼儿美育的教学媒介要求
对幼儿而言,美育活动的教具需要具备几个基本属性:首先,要方便安全,易于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行教学工作,才能以高频率加深幼儿美学意识;其次,要富于美感,便于幼儿养成对美的基本甄别能力和敬畏之心;最后,要契合实际,不可以成人标准昭示美的价值而枉顾幼儿思维特性,要与幼儿的天性、性格、心理特征、年龄共性等高度一致。
(三)美育与绘本的最高适配性原则
在幼儿园美育中,绘本是公认适配性最高的教学模具,要遵循以绘本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原则,增加绘本使用频率,科学绘本教学方式。绘本相对于有一定重量、棱角、硬度的积木、球类、陶土模具、跨栏、模拟赛车、雕具、滑梯等,纸张轻薄、易取、护眼,安全系数较高;随时可携带,体积小、重量轻、适用广;平衡和统一幼儿、教师、家长兴趣和意愿,使用方式有自读、伴读、互读等,灵活多变;优秀的绘本的色彩搭配、线条选取、文图结合、整体审美都颇高,具有超越年龄的普适性审美价值,有助于幼儿养成正确的审美理念;生字量、文字数、图片的观赏性、视觉的吸引力等都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直接考量因素,量体裁衣,高度熨帖。
三、目前幼儿园绘本阅读现状的误区阐述
(一)选用明显高于幼儿年龄认知的绘本及讲授方式
1.绘本选取不当。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被用于初中人教版美术教材中,这一作品是抽象派代表作。有些教师一味迷信作品的权威性和高度,直接将高阶美术教材引入幼儿课堂,或将相关美术史绘本带入教室进行倾囊相授,导致幼儿迷失在专业的透视概念、历史流派讲解、抽象美术术语、名家人物传记、哲学内涵等远超其知识量和理解能力的课堂教授中,让美育课堂直接沦为对牛弹琴,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严重相悖,教学效果奇差。往往幼儿一头雾水,注意力涣散,课堂纪律低下,即便有感兴趣的幼儿,兴趣也在过高的知识性面前败下阵来,还会打击其艺术积极性,得不偿失,变成了教师一人发挥、零互动的课堂,切忌用大学教授美术的方式对待幼儿美育。
2.绘本讲授方式有待改进。以美育典型代表绘本《花婆婆》为例,作品讲述了花婆婆为了实现亲人的诺言,用毕生的精力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动人旅程,平凡朴实却对美简洁、亲民、真诚的动人内涵进行了精准概括,是幼儿美育的启蒙绘本。正确的讲解方式是不拘一格、不做限定的,可采模拟花婆婆的戏剧表演、绘制绘本场景的沙画课堂、提问教学的互动方式、收集“美”的区域活动、临摹绘本场景的美工比赛、叙述生活中和花婆婆类似情境的创意表达等,都是各有优势与价值的教学模式。但某些教学方式是显而易见不适配幼儿、效果事倍功半的,比如不顾幼儿的注意力水平,自行讲完一节课,和幼儿缺乏往来沟通,是主观性太强、过于冗余的教学;放映绘本相关的PPT课件、图画资源或动画,不做讲述或少做讲述,根本没有形成对绘本中何为美、花婆婆为何而美、美的价值、美需要什么的正确引导,是做了过多减法的教学;对幼儿过程中错误观念放任,不做纠正;完全扼杀幼儿的不同看法,教条化地规定绘本主题的唯一性;缺少延伸活动、课后作业、亲子互动等环节,导致幼儿对绘本中美学概念认知印象严重不足,未能根据艾迪浩斯遗忘曲线对美学知识进行适当反复,以加深幼儿记忆。
(二)使用盗版绘本
市面上盗版绘本层出不穷,无论印刷的质量、手感,抑或纸张材质、气味呈现的安全性,对幼儿而言都是一种潜在隐患。盗版绘本和正版之间存在色差、清晰度差异,甚至有些跨页被拆解成翻页,严重违背绘本作者意图,破坏叙事节奏和主题表现,对幼儿理解故事和形成审美都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绘本比起一般书籍具有“知识的重量”,在幼儿可接受范围内,进行了特殊纸张的处理,掂在手里具有分量感,这些都有助于幼儿良好审美的养成。劣质绘本还有可能引发幼儿化学过敏,对幼儿敏感脆弱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三)缺乏幼儿自主感受美的教学环节
有些教师喜欢以中小学语文课的方式,把绘本阅读当作课文来教授,这不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和强烈的自主探究欲。在教授绘本《晚安,月亮》时,正确的方式是不做多余引导,先要让幼儿自主阅读作品中房间的巧妙变化,感受时间的流动、主人公从玩耍到睡眠的过程、室内光线和陈设的变更等,从而自主找出月亮下移的侧面证据,发掘潜藏在时间里的叙述轨迹,感受一种节制、精炼、蕴藉的陈述之美,从而将这种手法悄然运用于绘画、写作、游戏、对话和生活中。如果直接将作者的意图告知幼儿,幼儿收获的成就感和求知欲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埋怨教师将悬念和盘托出而降低对阅读的兴趣。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学,这是美育容易被忽视的一大宗旨。
(四)绘本课堂之外未能形成有效的系统链条
美育是长期发展、潜移默化的过程。光是一节美术课或每周几节绘本阅读活动,并未形成闭合的教学链条,在幼儿的意识中达不到深刻的烙印。在《我妈妈》绘本教学课堂中,如果不联系幼儿自己的妈妈,便切断了绘本与生活的连接性,让幼儿感知不到绘本是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母爱;在课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家园联动,让幼儿回家和妈妈产生经验分享、提问、表达情感等互动,幼儿的情感记忆和道德发展都将流失于这一环节;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阅读角、“我的妈妈”讲述大会、水彩画展、亲子换装秀、妈妈扮演大会等延伸活动有效提升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容易只停留在上课那段时间,得不到长期巩固发展。绘本美育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发散式链状图,必须在特定时期内进行情感、知识、道德、思想等的反复,才能让幼儿形成成熟的美学感知,从而积极影响生活。
(五)对教育客体多样性欠缺理解
虽然幼儿阶段共性较为显著,但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针对多动症、身体残疾、智力缺损、发育缓慢等特殊幼儿,需要提高专业干预能力,增强业务能力适配特殊的教学需求;对于性格孤僻或过于活泼的幼儿,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个幼儿的兴趣不同,体现在性别、爱好、涉及领域、个性的千差万别;也要注重幼儿家庭情况的差异,为幼儿量身定做适宜心理状况的绘本教学;还要留意幼儿群体之间的关系,将绘本与幼儿实际相联系;幼儿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和喜欢程度不一样,要做好心理准备,以较强的心理素质为幼儿的成长助力。如果上述情况缺乏科学认知和专业手段,教师自己这关便过不去,更无法将美育传递给幼儿,要秉持理性、友爱、科学的思路,照顾尽可能多的幼儿的现实情况。
四、以绘本《大脚丫跳芭蕾》为例,践行美育真知
(一)作品概括
绘本讲述女孩贝琳达跳舞优秀却有一双大脚,被评委否定。为了生活,她兢兢业业去做服务员。一次乐团来餐厅表演,她不自觉起舞赢得喝彩,再次登台她的脚多大根本不重要了。画风隽永清丽,主人公的脚被画得很夸张,但人物比例却很协调,具有美感。绘本传递的自信、脚踏实地、内省、热爱理想、消除偏见、尊重异己等可贵品质对幼儿的意志情感的教育作用颇丰。无论是美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选取这一绘本都契合对幼儿的深层次美育目标。
(二)引导阅读
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阅读,并提出三个问题:如果你是贝琳达,你会怎么做?贝琳达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如果你是贝琳达的……你想对她说什么?这里笔者采用的三个问题都经过审慎设计,有别于小学以上语文和美术课注重知识引导、目的性较强、以答案带出提问的特征,幼儿美育应注重开放性、自由度、个体性、情感教化意义等特点。
(三)游戏环节
请幼儿轮流扮演贝琳达和评委、观众、餐厅服务员、同事、老板等角色,提升共情力,并引入幼儿互评环节,提高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密切关注幼儿反应,特别是沉默的幼儿,可引导其在小纸条上记录真实想法;以小组竞赛为主题展示辩论会,激发幼儿胜负欲,本质仍在于通过调动兴趣,提升对美育主题的认知印象;PPT课件、绘本视频、模拟跳舞声响,注入情境教学法;加入芭蕾舞服饰、跳舞环节、芭蕾舞剧介绍、背景音乐、打击乐器、人声伴奏、唱歌环节等,绘声绘色地将音乐、语文、舞蹈等融入绘本阅读教学,实现美育的全能性和共通性。
(四)延伸活动
课堂结束后,以“我最自信的事”为主题开展绘本的“现实创作”,联合幼儿的家长,让幼儿通过自己最自信的方式,譬如唱歌、跳舞、绘画、作文、说话、管理等,找出自己和贝琳达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课后情感的有效延伸。笔者这里有意参考一线小学语文名师李文的“我的拿手好戏”课堂,总结其谆谆指导的耐心、针对每个幼儿设计评价的鼓励式教育、将课堂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的平衡教育理念,科学称赞每一个幼儿的优点,让幼儿学会自我勉励、相互欣赏、不畏惧别人的眼光、勇敢坚强等绘本里呈现的品质,并通过微信群互评、评选“本周小贝琳达”、“贝琳达艺术大赛”、全班联合绘制《×××贝琳达》联想绘本等方式,将绘本的美育功效发挥到极致。
(五)教师互评
将此次绘本教学经验进行分享,不同教师教授一本绘本,各个教师在鼓励性、知识性、延展性、课堂纪律的维持、课堂效率的提升、课堂活跃度、课后美育效果、家校合作情况等各有所长,相互取经,虚怀若谷,力臻完美。只有教师的品性也符合美育目标,才能指导好幼儿,和幼儿共同进步。
五、结语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看似简单,想要长期提升幼儿美育水平却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力、专业度、经验总结和审美水平,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用理论完善实践的缺憾。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绘本阅读量、教学案例、教育经验后,才能将美育水平最大化拓展,让美育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