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影响研究

2022-04-29何雯熙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8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Z世代健身

何雯熙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健身达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地影响着大众的健身行为,而身为Z世代人群,从出生起即深受互联网影响。本文选择Z世代人群为调查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检验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影响研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健身行为相关的健康传播应借助“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优势,优化传播形式。

关键词:健康传播;社交媒体;健身;自媒体平台;Z世代

在后疫情时代,健康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时代发展,健康传播也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满足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而对互联网熟练运用的Z世代人群是最大的互联网受众,也是通过社交媒体关注健身的主要人群。Z世代人群不仅个性鲜明、视野开阔,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方式,有着自己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养成健身习惯和坚持健身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处于学生时期或刚步入工作时期的Z世代人群有着很大的益处。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学者研究

在后疫情时代,健康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时代发展,健康传播也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社交媒体对Z世代健身行为的影响的实际,分析和总结了学术界对此话题的讨论,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一系列梳理。

国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健康传播的分众传播或者健康传播中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健身房于社交媒体的广告是否打动消费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健康传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白净、吴莉、彭兰等学者都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进行了界定[1]。从我国目前发展来看,国内健康传播的发展较为缓慢,理论研究也主要局限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无差别的大众健康传播上面,对受众分类的健康传播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对于影响Z世代人群的健康传播的完善进行的研究较少。在 1987 年我国第一届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会上,系统化的传播学理论首次被提出并运用在健康教育的实践当中,而健康传播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1989年到1993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的第四期卫生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2]。2000年,以《新闻大学》杂志上的《论健康传播兼及对中国健康传播的展望》的发布为标志,传播学研究者正式开始了对健康传播的研究,且此类研究逐年增多。此后以“健康传播”为主题的传媒学术会议也逐渐兴起[3]。此外,还涉及对美国健康传播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梳理[4]。2006 年 10 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健康传播论坛,打破了长期以来卫生系统与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科研合作的状态[5]。此后,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健康传播的研究逐渐深入起来,但主要关注于医疗健康与传统保健文化的传播。有学者首次研究了社交媒体对健身行为的影响[6]。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于健康传播现状的归纳和传播机制的探索。本研究则主要基于传播取向,关注于现代新型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的影响。

(二) 计划行为理论

阿杰恩于 1991 年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它是基于TRA模型而引入知觉行为控制变量这个概念发展而成的继承式理论。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传播方向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相关文献,如公众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行为研究[7]、女性运动健康促进策略探究[8]。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是计划行为理论包含的三个主要的自变量,这三个变量将会共同影响个人的行为意图,从而影响个人的最终行为。

(三)研究假设

阿杰恩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拥有的机会、资源与控制行为均会影响行为意向,加入知觉行为控制更能接近实际行为的状态。同时,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图主要被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主要变量所影响(详见图1)。

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在实行某一行为时所产生的对于该行为的理性认识,其包含正负两方面的认知,即通过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上的分析,对该特定行为的模糊和不精确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用具体和精确的术语定义、评价,定义与评价所产生的态度,而该态度构成的维度会被认为是个体对该行为后果产生的自我认知。在本研究中具体指Z世代人群对社交媒体上的健身知识的信任程度。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 Z世代人群越信任社交媒体上的健身知识,就越容易产生健身行为。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在问卷中设立了调查Z世代人群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健身类信息的问题,以调查Z世代人群相信社交媒体上健身类信息的程度。主观规范是个体实行某一行为时所感受认知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与感知。即对个人行为决定进行评估时,个体的身边的他人,特别是与其有着亲密关系和同样相关行为的亲朋好友对该个体产生行为决策意向与实际行动所起到的作用程度。本研究将主观规范定义为Z世代人群身边亲朋好友使用社交媒体的接触健身信息影响其健身行为的程度。

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Z世代人群中,身边亲朋好友使用社交媒体分享健身资源的个体越多,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健身行为的频率越高。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在问卷中设立了调查Z世代人群身边父母、同学、同事、朋友等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或获取健身信息的问题,以调查Z世代人群身边的亲朋好友使用社交媒体接触健身类信息的情况,以此测量Z世代人群对于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健身类信息的主观规范。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人对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认知感受。当个体在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估时,如果该个体认为自己拥有的能力或掌握的资源和得到的机遇比他可能遇到的阻碍多或是他遇到的阻碍比较少时,该个体会感知到他对较为容易完成的事拥有较强的行为控制能力。在研究当中具体指Z世代人群对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健身行为的所感知的难易程度以及进行健身行为的能力限度,比如“认为乒乓球运动更容易了”“认为可以尝试骑自行车”。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Z世代人群对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健身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影响其健身意图,且两者是正相关关系。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在问卷中设立了调查Z世代人群在使用社交媒体接触健身类信息后认为进行健身行为难易程度的问题,以此测量Z世代人群对于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健身信息后进行健身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与样本介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线上收集数据,通过微信群聊等方式招募受访者,共获得线上问卷209份。经人工甄别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205份。问卷调查了受访对象出生年龄段、性别、职业、收入情况和生活城市等。

(二)变量测量

在设计问卷时,文章所有变量的测量题项均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确保具有良好的效度。题项均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与非常符合。

三、研究发现

(一)信效度检验

研究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的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用于测量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影响的三个维度的量表:“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其信度系数分别达到了 0.936、0.950和0.960,而用于测量Z世代人群在使用社交媒体关注健身类信息后在现实生活中健身行为上的变化程度的量表,其信度系数达到了 0.925。所有的量表信度系数都在 0.7以上,说明量表的信度比较理想,测量结果较为可靠。故判断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其中,对各变量的KMO测定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本次问卷的KMO值为0.911,大于0.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1,以上数据表明该量表各变量显著相关。

(二)假设检验

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研究健身行为意向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障碍性、感知健身成效性5项间的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数值越高相关性越强(详见表1)。

从上表可知,所有量表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自我效能、感知健身成效性均与健身行为意向有显著关系。此外,所有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大于0,且最低为0.750**,说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自我效能、感知健身成效性均与健身行为意向有显著关系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正向促进Z世代人群对于健身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而关于健身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又正向促进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意向(详见表2)。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强化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意向,这种强化效果是通过增加Z世代人群对健身行为的积极态度、增益Z世代人群对健身行为的主观规范以及增强Z世代人群对健身行为的直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产生。

第一,社交媒体中其他用户的健身信息、健身资源的分享强化了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的意向,进而让Z世代人群产生健身行为。社交媒体上的健身信息是多元化的,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Z世代人群越来越容易在社交媒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资源。自媒体的发展也让健身资源以更多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如线上课程、打卡集训、直播健身操等。而健身达人的出现又带动了互联网网民纷纷进行健身活动。

第二,Z世代人群因社交媒体的使用而增强主观规范,从而强化了Z世代的健身行为意向。健身达人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社交媒体的分享功能使Z世代人群的主观规范意识大大增强。同时,社交媒体具备成熟的社交功能,其中,Z世代人群的社交关系网会被拓宽,这会使他们的行为受他人的关注或者关注他人行为的情况得到加强,不论是关注健身达人或身边的人,这种强化效果都使Z世代人群更加倾向产生健身行为。

第三,Z世代人群因社交媒体的使用而提升了知觉行为控制的强度,从而增强健身行为意向。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居家健身教程、直播的健身资源都实现了健身大众化。现在, Z世代人群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快速获取健身资源以达成健身行为目的。这种健身简易性的感知和健身感知成效性都会加强Z世代人群产生健身行为的意愿。

社交媒体的使用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意向有强化作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会更加影响大众的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如何增加大众的运动健身时长,将会成为未来热点问题。国内的健康传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

四、结语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Z世代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本文采用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探索社交媒体对Z世代人群健身行为影响;从实践层面上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在传播信息以及健康传播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白净,吴莉.健康传播中的可视化应用:以新冠肺炎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4):31-36.

[2] 朱锡莹.健康传播学初探[J].医学与哲学,1993(6):47-49.

[3] 张自力.健康传播学 身与心的交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用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健身气功健康传播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5] 任景华.我国互联网健康传播效果及对策研究[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8):94-96.

[6] 张开菊.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健身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

[7] 刘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公众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8] 熊欢.我国女性运动健康促进策略与路径研究[J].体育学刊,2021,28(3):55-62.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Z世代健身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浅谈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与对人体的锻炼作用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