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税降费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2-04-29闵志慧孔丽媛

财务管理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税收负担减税降费民营企业

闵志慧 孔丽媛

摘要: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减税降费作为我国实施的一项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更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回顾减税降费的发展历程及调查数据发现,减税降费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提出健全减税降费长效保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落实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民营企业;税收负担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日渐发展,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迅猛,已成为我国构建富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之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化解我国现在的社会基本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2018年民营经济座谈会将民营经济的贡献总结为“56789”,即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收入、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1]。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源头[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十三五”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营业销售收入年增长17.7%,比全国总体水平高1.5%。其中增长较快的是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增长率分别为22.5%和20.0%。民营经济在税收贡献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20年,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0.1%,是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民营经济座谈会明确提出“六方面”政策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1]。其中第一项措施就是减税降费,这也显示了我国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来临[2]。从国际层面来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多年前就已掀起减税浪潮,减税降费成为不可避免的世界性趋势[3]。从国内看,尽管民营企业目前迸发最强的发展活力,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产业分布不均匀、区域差距明显,等等。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消费和需求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这也给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压力[2]。面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多重问题,政府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加强政策的传导与疏通机制建设,帮助企业实现健康且高质量发展。而减税降费政策作为我国一项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可以直接达到增加企业现金流的积极效果,给其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更是使得经济市场焕发新的光彩,刺激市场的消费激情,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从而有利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1 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分析

1.1 减税降费政策解读

税费减免政策主要包括减免税和取消或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减税降费的施行主要是为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导向下,我国对企业税费进行减和降,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进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1.2 减税降费的发展历程回顾

对于减税降费的开始时点,国内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界定。根据已有文献总结得出,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是于2008年开始对所得税进行改革,政府陆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是在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营改增”之后进行的各项税收制度的改革,减税降费应以2016年作为起点。龚辉[6]通过对已有学者的研究总结,认为减税降费政策大致分为4个阶段:2003—2007年开始以农村为试点的减税;2008—2011年结构性减税;2012—2017年主要围绕“营改增”的减税政策;2018年至今,我国主要是实施普惠性和结构性同时进行的减税降费政策,见图1。

1.3 最新减税降费的具体政策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且难以预测,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及经济治理。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中,减税降费政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及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着导向作用。近年来,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是关于流转税中增值税的改革措施,同时减少企业社会缴税的负担成本。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减税政策主要有:首先,增值税征税起点提高,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其征税标准较之前提高至15万元;其次,所得税优惠力度加大,对于年应纳税额小于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折50%;最后,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提升,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提升至100%。2021年的减税政策不仅充分确保了实质性减税的可持续性,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2 减税降费对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

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针对的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扶植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保证中国经济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巩固了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自2019年年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此时,民营企业在防疫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规模、范围、效率和影响之大都前所未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指出,总体而言,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在稳定就业、定向扶贫、慈善捐赠等民生领域均做出重大贡献。在慈善捐赠方面,截至2020年4月,我国超11万家民营企业通过捐资捐物的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其中,捐款金额达到172多亿元,捐物价值119.27亿元;在定向扶贫工作方面,截至2020年11月底,有12.3万户民营企业加入“万企帮万村”定向扶贫行动的账户管理中,定向帮扶了13.72个村,同时通过档案卡帮助了1 779.03万贫困人口;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工作中,民营企业作为“主渠道”的作用十分突出,2019年,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城镇就业的重要保障。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有效巩固了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改善财务状况,促进就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企业的巨大潜力。

2.2 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新征程的开启,民营企业经济贡献率不仅在投资比例、市场主体数量和吸纳就业方面不断提高,还在高度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竞争中寻求生存的活力。据科技部统计,2019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18 500家,2020年增加至275 000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比2018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发展机能[7]。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在民营企业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66.2%提高到2020年的70.0%。有学者认为,税费减免对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3 提高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现如今,由于疫情的冲击及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莫测,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倍感经营压力。我国继续施行减税降费政策并出台新的减负政策,提高企业信心,帮助其恢复生产力及促进其转型[8]。税费减免的直接效果是现金流的增加,其节省下来的现金为企业进行再投资了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使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大。政府推行减税降费政策也间接帮助企业承担风险,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这也展示了政府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始终与民营企业家保持一致的立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另外,民营企业税负的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无异于给了企业一颗“定心丸”[2]。

3 减税降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3.1 落实缺位,企业获得感弱

从2016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进“营改增”、降低企业所得税,施行了一系列大幅减税降费政策。但从企业的实际受用情况看,其获得感并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落实不到位[9-10]。一项政策制定出来之后,最终要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我国近2年出台了诸多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若想使政策制定与落实呈现正比例模式,则需要税务部门业务水平跟上政策推行的步伐。然而,目前税收征管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一方面,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地,企业的税务服务需求也大幅增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我国2019年私营企业达243 640家,比2018年同比增长3.49%。私企数量的增加对税务机关的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相关税务人员需要为更多纳税人提供服务,这也是政策落实缺位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反映减税降费政策繁多且复杂,如增值税抵扣问题,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其企业规模本身较小,导致专业人才缺乏,其财务人员仅能做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对于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处理财务问题了解浅显,无法精准、高效地掌握抵扣增值税的规则,浪费大量时间做一些重复性工作。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税收征管情况复杂多变,这无疑都阻碍了减税降费政策更好地落实。所以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减税降费的获得感并不强。

3.2 政策稳定性不足,增加隐形成本

现在国际减税热情不断高涨,我国每年也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及疫情带来的影响。优惠政策的出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如同“挤牙膏”,缺乏稳定性。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是有规则限制的,只有满足条件的企业才有机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减税降费作为国家实施的一项优惠政策,也必须达到条件才可以享受。而民营企业自身本来就存在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在享受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的过程中,会出现认定标准高、耗费时间长、成本效益不对等等情形,导致民营企业的隐性成本增加[11]。同时对基层税务部门而言,其面临上级的考核,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考核预期,会存在变相征收非税项目的情况,最终买单的仍然是企业,这些都变相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3 税务机关宣传服务仍不到位

政策出台后宣传工作存在欠缺。在宣传方式方面,虽然税务机关及时在其官网及公众号进行公示宣传,但是并未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单独设置专栏或按照其主题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宣传,极易造成部分企业对于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泛泛,错失享受政策优惠的机会。在宣传形式方面,大多数政务大厅更多地采用纸质版且全篇纯文字的宣传形式,缺乏图文并茂的材料。此类宣传方法使人们理解起来有困难,进而难以进一步探究政策。企业未得到充分认识,对减税优惠政策存疑,这就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3.4 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减税降费工作中,其涉及的范围较广,情况错综复杂,有许多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开展。在运行减税降费工作中,需要各个科室之间高效且默契地配合才能达到“1+1>2”的效果,使企业切实感到政策带来的实效。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业务系统衔接不到位,相应的资源共享机制、协调机制和检查机制不健全。比如相关人员参与外出培训,业务人员不足或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沟通,同时也不能解决其他科室发现的问题,配合相对不协调。这些都阻碍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

4 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的建议

距离疫情暴发已2年有余,各类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减税和降费对于企业补充发展短板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借助国家政策应对难关,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并未发挥最大效用,企业普遍反映对政策发挥的效应获得感并不强[9]。同时,政策效应呈现区域化特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感受到的政策优惠程度不同。因此,在继续推行减税降费政策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完善。

4.1 完善执行,落实已有政策

党中央及各部委对减税降费政策起到统领作用,扮演顶层设计的角色,而真正需要做落实工作的是地方各级部门。若要使得该政策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则应保证由中央到地方各个节点的生命力。地方各部门在政策执行中都应不遗余力,形成层层传导的工作机制。税务等执法部门是减税降费政策的直接实施者,其工作力度决定了政策执行效果。近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企业受到冲击,特别是民营企业,税务机关应及时关注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中小企业,并进行归类和备案,加快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交的享受政策优惠申请的核准。目前,在企业申请延期缴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烦琐的情况,所以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延期缴纳税款的操作,引导中小企业走出疫情带来的困境。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和以文件的下达代替落实的情况,需要根据阶段性效果建立起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不断落实现有政策、改进政策不足等。

4.2 健全减税降费长效保障机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税收体系,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深化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规划改革,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为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提供坚实的长效保障;其次,继续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民营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转型发展,增强当地内生金融资源,配合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最后,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降低成本,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坚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为主干的改革,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减负政策,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确保企业能感受到真金白银的红利。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对其减税降费效应进行分析,对红利获得感不强的企业进行汇总,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困难,积极帮助企业切实享受税收优惠,助力其转型升级。同时,运行好政府、信保、银行的合作模式,帮助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

4.3 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

为保障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在实处,应该加强优化税收服务,政府与企业之间做好沟通,落实政策传导机制。首先,宣传形式应多样化,除最简单的文字宣传以外,也可以利用公众号和微信群进行宣传,同时可以制作附有图画的有趣的手册或利用服务大厅的大屏幕放映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宣传内容;其次,税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只有自身业务能力过关,才能在推行和宣传政策的过程中达到较好效果,税务局也可以抽调各科室骨干对纳税服务技巧、退税流程等进行培训;最后,税务机关与市场监督部门也要做好沟通,持续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根据具体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整改,使得减税降费政策真正给企业带去红利。

4.4 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合力

税务大厅的窗口工作更多是直接与纳税人面对面对话,这就需要各个科室之间有流畅的配合,高效率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各科室之间应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比如,为专门负责减税降费服务的工作人员组建微信群,按照其分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及梳理,制定应对措施。另外,应做好工作总结与反思,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归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进行科室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地解决,形成解决方案模板。科室间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关系,落实好减税降费工作,切实保障缴税义务人的利益。

5 结语

减税降费是一个“慢热”的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建立持续的财政体系,使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顶层减税设计,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新面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加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2(002).

[2]邓力平,陈丽.论减税降费中的财政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J].税务研究,2021(7):30-38.

[3]杨朝继.新一轮减税降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20(1):96-101.

[4]姜欢.略论基于战“疫”背景下的财税政策组合策略[J].时代金融,2021(18):86-87,90.

[5]吴云勇,王炳峰.新一轮减税降费:时代背景、效应分析与路径选择[J].经济界,2021(3):67-72.

[6]龚辉.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回顾与梳理[J].经济研究导刊,2021(7):14-16.

[7]李真,李茂林.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与调节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21(6):105-117.

[8]蒋建忠.民营经济“减税降费”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疏通路径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6):31-36.

[9]张念明.新一轮减税降费的实施路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1):98-104.

[10]李经路,刘笛,詹亮.中国减税降费:演进轨迹与未来取向[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10):1-18.

[11]赵进,刘芃.供给侧减税降费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1(23):68-69.

收稿日期:2021-10-27

作者简介:

闵志慧,女,1970年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资本运作。

孔丽媛,女,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税收负担减税降费民营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浅议通过税收政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减税降费”保障中国经济轻装前行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营改增对铁路企业的影响分析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