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逻辑解析

2022-04-29金世斌

江南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

金世斌

摘  要 人民至上,核心在“人民”,根本在“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从历史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理论逻辑看,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从政治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追求;从现实逻辑看,人民至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逻辑分析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种价值理念、一整套制度体系以及一系列治国理政的行为方式。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内涵意蕴,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历史逻辑: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上下求索,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创造了伟大奇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到底是什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1840年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反抗。然而,无论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不屈斗争,还是“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无论是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还是推翻了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从南昌城头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从五次反“围剿”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八年抗日抵御外侮到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为有牺牲多壮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农业学大寨到工业学大庆,从南京长江大桥“天堑飞虹”到红旗渠“人工天河”,从“两弹一星”升天到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从思想解放大讨论到“三步走”战略,从小岗村18枚“红手印”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科学的春天”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到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风卷红旗过大关”,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经济落后到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到自贸区自贸港制度型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风雨无阻向前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荣耀辉煌。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带领人民打江山、打下江山为人民的历史。百年奋斗与辉煌,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民。历史证明,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理论逻辑: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形成,既有丰富的历史渊源,也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坚强的理论基石。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核心要义。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出发,承认和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求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把人放在本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创造历史的不是英雄人物,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从理论高度超越了“英雄史观”和“技术决定论”的认识误区,真实还原了历史运动的本来面目。可以说,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的劳动二重性出发,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将工人降低为商品、资本家在等价交换原则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事实,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追求资本增殖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类”的物化状态和个体的异化进程,劳动的异化就是人的异化,异化劳动就是异化的人。资本积累和工人贫困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不可调和的主要社会矛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提出,工业进步必然生产出资本主义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然能“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全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真正昭示的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深邃思想。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立场的核心在于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也就是说,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立场和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立场,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了人民至上的内在逻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三、政治逻辑: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追求

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主要体现在引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决断重大事项、领导社会治理等,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并始终不渝地为之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当代实践形态。可以说,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和长期性的政治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同于西方国家治理的资本逻辑和抽象理性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证明,中国之治不仅以现实的人参与其中,生动回答了现代国家治理代表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本源问题,而且指明了人民主体性的体现就在于美好生活真实体验的制度化实现,在于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之治和法治之治。可以说,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和长期性的最显著、最鲜明底色。

四、现实逻辑:人民至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百年交汇,千年梦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时间表”,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图”。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要求,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国家一切权力不仅属于人民,而且由人民掌握和行使。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社会长治久安。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开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境界,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要千方百计地做大“蛋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而且要公允合理地分好“蛋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珍惜和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要坚持权责法定,明晰权力边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构建严密完整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只有这样,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大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邸乘光.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J].前线,2020(7).

[3]王炳林,刘奎.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百年考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7).

[4]韩振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J].党建,2017(3).

[5]任晓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科学建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J].思想理论敎育导刊,2021(2).

[6]杭珊珊,李海青.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体悟人民至上价值理念[N].南方日报,2021-03-29.

[7]郝永平,杨玲.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N].光明日报,2018-06-14.

[8]李昂.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根本蕴含[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江锦】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英国废弃煤矿瓦斯开发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乡村振兴 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