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谢惠连的“流逸”诗风
2022-04-29郭姣
谢灵运(385—433)与谢惠连(407—433)均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于前者,钟嵘《诗品》定为上品,称赞其“兴多才高”,评价极高,于后者则定为中品,称赞其“才思富捷”“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从此时起谢惠连诗风类于谢灵运的这一定论正式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就评价谢惠连在遣词构句方面颇似谢灵运,模仿痕迹比较明显。不可否认谢惠连有模仿族兄谢灵运的地方,但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写法风格,二者都有不同侧重。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中评谢惠连“观其本色,乃在流逸”,实为确评。本文拟从内容题材与写法风格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展现谢惠连独特的“流逸”诗风。
一、内容题材比较
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统计,目前谢灵运的存世诗歌共101首(含佚诗),谢惠连诗歌共34首(含佚诗)。逯钦立又将谢灵运诗歌分成乐府与诗两类,诗83首,乐府18首。同理划分,谢惠连存诗21首,乐府13首。可见在二者目前的存世作品中,谢惠连乐府诗的比重要大得多。按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二者的乐府诗都可分为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两大类,其中以前者较多。并且谢灵运与谢惠连有不少同题的乐府诗作,如《顺东西门行》《豫章行》《鞠歌行》《陇西行》等。由于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故此同题的话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的相似性。如《顺东西门行》, 《乐府古题要解》言其“伤时顾阴”,即主要是感慨光阴易逝,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二者诗作内容,都是表达的这种思想:
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虞泉。信道人,鉴徂川,思乐暂舍誓不旋。闵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竞落运,务颓年,招命侪好相追牵。酌芳酤,奏繁弦,惜寸阴,情固然。(谢灵运《顺东西门行》)
哀朝菌,闵颓力,迁化常然焉肯息。及壮齿,遇世直,酌酩华堂集亲识。舒情尽欢遣凄恻。(谢惠连《顺东西门行》)
除开乐府诗作,关于谢灵运与谢惠连其他诗作的进一步分类可参照萧统所编《昭明文选》(简称《文选》)。《文选》也收录了二者的不少诗歌,简要整理如表1所示。
《文选》是依照萧统的文学标准择优选录,但其实二者所有诗歌基本不出表1范围。如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三月三日曲水集》等诗可归为“游览类”,谢灵运《七夕咏牛女》可归为“杂诗类”,谢灵运《临终诗》可归为“咏怀类”等。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谢灵运诗歌的内容题材明显比谢惠连诗歌更加丰富多样,且优秀作品更多。但在“咏怀”一类,萧统认为谢灵运无代表作,而推举谢惠连的《秋怀》。这是谢惠连代表作之一,颇受后人称赞。清张玉榖《古诗赏析》云“此为压卷”,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此诗“一往清绮而不乏真味”。谢惠连另一首代表作《捣衣》,钟嵘则称赞其为“五言之警策”,究其内容,乃是写闺妇捣衣裁衣以相思寄远的爱情诗。除此之外,《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代古诗》以及《诗》(“夕坐苦多虑”)均是吟咏爱情的诗作,而在谢灵运的诗歌里不常有这类题材。可见在诗歌题材方面,谢惠连拓展了族兄谢灵运少有涉及的爱情诗领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清人吴淇《六朝诗选定论》曾高度评价《捣衣》诗: “虽全唐人无数捣衣好诗,不能出其范围。”
二、写法风格比较
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南朝宋是“诗 运一大转关也”,而谢灵运就是这一诗运转关 时期的代表人物。钟嵘不仅极力称赞谢灵运乃 “才高词盛,富艳难踪”,还指出其诗歌为“名 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 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 洁也”。另引汤惠休语: “谢诗如芙蓉出水。”
可以说基本指出了谢灵运诗歌的总体特色:俪偶之工、藻采之美、风韵自然、兴象高超(引自叶瑛语)。这些特色在其山水诗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下面这首诗: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在此诗中,对偶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多属工对,至于辞藻典故更是层出不穷。第四联“乔木”出自《诗经》的“南有乔木”, “大壑”则出自《楚辞》的“听大壑之波声”。第七联“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来解释草木“丰容”之貌,将“苞”动词化,令人耳目一新,而又不失自然。谢灵运俳偶精工而又清新自然的诗风也影响到了族弟谢惠连,明人许学夷《诗源辨体》曾评价“谢惠连五言,篇什不多,而俳偶雕刻,其语实工,与灵运绝相类”。但是,由于二者生平经历的不同,就算面对同样的景致,心中感悟总会有所差别,这在诗歌之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下面这首诗: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这首与上面那首都是描述巫湖景色,从对偶辞藻方面来看,二者不相上下,从结构层次方面来看则各有不同。谢灵运好游山水,亦多用山水遣怀,但他心中的矛盾单靠山水无法化解,所以他习惯性缀以玄理试图再次纾解心怀,而这恰恰形成了他笔下山水诗的基本结构,即“记游—写景—兴情—悟理”。但又正因为美景与玄理都无法纾解心中的矛盾,结果风景依旧美丽,心情依旧苦闷,玄理依旧深奥。而这种表面平和内里艰深晦涩的感觉在谢惠连的诗歌里是没有的。后者没有前者那种痛苦的纠结,也没有那样醉心玄理,所以谢惠连的山水诗的基本结构大抵为“记游—写景—兴情”,相对简单的同时也显得更加流畅。《泛湖归出楼中望月》中先点题“泛湖归出楼”,俄而呼朋唤友,待月而出,继而赏玩月色,最后道出心中的感悟,人与景达到了契合的境界。在此诗中,谢惠连还连用四个叠音词“亭亭”“浏浏”“斐斐”“泫泫”来表现月、风、雾、露,更显清秀流畅。
另外,在南朝诗歌史中还出现过称为“谢惠连体”的诗作,如梁简文帝萧纲的《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
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
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
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
开楹开碧烟,拂幔拂垂莲。
偏使红花散,飘扬落眼前。
眼前多无况,参差郁可望。
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香烟出窗里,落日斜阶上。
日影去迟迟,节华咸在兹。
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
丝条转暮光,影落暮阴长。
春燕双双舞﹐春心处处扬。
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
萧纲此诗,情思流转﹑曼妙美艳,大抵是模仿谢惠连诗歌中的爱情诗。内容无甚特色,但在不少地方上联下句的结尾与下联上句的开头使用同样的词语,即运用了顶真修辞格,十分具有音乐美。不仅如此,江淹模仿谢惠连所作的《谢法曹赠别》也具有这种特色。王运熙总结云“所谓谢惠连体的特色,当即指运用顶真修辞格而言”。但实际上,在谢惠连存世诗歌中,只有一处运用了顶真修辞格: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西陵遇风献康乐》)
而在谢灵运诗歌中倒是不少地方运用了顶真修辞格: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
(《酬从弟惠连》)
可见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顶真修辞格并非谢惠连一人独创。按王运熙的说法,其实早在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平陵东》中就已出现这种手法,顶真修辞格应该先在民间歌谣中出现较多,属于歌谣复沓手法的一种,而谢惠连也正是一位在学习民歌方面比较突出的诗人。不仅如此,钟嵘《诗品》还称谢惠连“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而这里所说的“风人”,应该是指向南朝民歌学习的诗人。前文所说谢惠连存世作品中乐府诗比重较大似乎可以佐证这一点,遗憾的是,现在的我们已经难以窥其全貌。
综上所述,谢惠连多作乐府诗,又尤擅于咏怀抒情,还好用叠音词以及顶真手法使诗歌更加流畅和美,这大抵才是“谢惠连体”的真实面貌,是其独特“流逸”诗风的真实展现。其实谢灵运与谢惠连被当时人称为“大小谢”,又与谢朓并称“三谢”,但由于与族兄谢灵运风格相类,谢朓又后来居上,谢惠连的文学地位逐渐被边缘化,此后世人称“大小谢”就变成了谢灵运与谢朓。可谢惠连独特的“流逸”诗风不应被忽视,正如清人吴淇曾言:“康乐深,惠连秀;康乐奥,惠连细。《选》中如《捣衣》《秋怀》等作,虽康乐不能加,使非兰玉夙凋, 未可量也。”
[作者简介]郭姣,女,汉族,湖南益阳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