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守护大通道 牢记使命践初心
2022-04-29张宇阳
张宇阳
9月1日,总计历时44天、由896人参与、累计完成419个检修项目的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第二次年度检修工作圆满落幕。
“十二项世界第一”标注了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的技术高点,也意味着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从“零”开始到勇立潮头的攻坚高度。工程自2020年6月竣工投产,2021年7月入选中宣部、国资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条条银线纵横交错,一座座铁塔巍峨屹立。2022年,超高压公司成立的第10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写进了“绿色冬奥”的浪漫故事。
回顾非凡十年,超高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紧跟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发展形势、直面困难挑战、抢抓创新机遇,拧成一股绳、上下一盘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生动践行了“一保两服务”的职责使命。
电力保供责任在肩
2017年10月17日,超高压公司全面进入十九大保电特级状态。踏着初秋的凉意,928名专业人员、200余名兄弟省公司支援人员和4030名群护人员,21支党员突击队、8支应急抢险队、8支青年安全巡查队肩负着确保党的十九大安全供电万无一失的使命和重托,全力以赴共护特级保电时段。
当时的超高压公司所辖北京500千伏环网共有1000千伏、500千伏重点保电变电站17座。按照“五个最”“四个零”“五个杜绝”工作要求,超高压公司全面贯彻冀北公司“1+10”保电方案和“七大防区”体系部署,严格落实特级时段各项保电措施,确保安全责任逐级逐项落实到人、细化到站。
在500千伏某变电站,主控室内摆放着“十九大保电信息看板”,值班安排、应急小组、党员突击队、青年安全巡查队等各类信息一应俱全。巡视归来的运维人员正在伏案填写记录卡,红绿色标识的电脑屏幕前坐着聚精会神的运维人员。
“这里是北京500千伏环网通道的枢纽节点,‘西电东送远道而来的电能,源源不断地由这里输送到北京城区。”该站值班员刘东峰说。
40多天的保电期内,国庆、中秋、周末“连轴转”,值班员刘东峰早就对这份忙碌习以为常。该站投运之初,刘东峰便分配来这里上班。
跟随银线翻越高山大岭,32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变电站,“远离繁华的隐形人”背后是无尽的光荣与责任。追忆往昔,刘东峰充满自豪:“刚从电校毕业就分配到站,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能到华北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上班,那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
如今,300公里外的张北坝上,±500千伏某換流站拔地而起。作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的重要送端站之一,该站将坝上高原地区充裕的风能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冬奥会场馆,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了充足绿电供应。
该站主控室内,值班员张帅使用数字孪生系统调用全站监控,利用摄像头实时排查套管冰凌隐患。任岁月变迁电网升级,运维手段更新迭代,他的肩上挑着同样的光荣与责任。
冬奥保电期间,为了保障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大国重器”运行安全,超高压公司979余名保电人员利用数字孪生系统、5220套可视化通道监控平台等“智慧”运检手段,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六个零”保电工作目标,连续驻守100余个保电现场超过50天。通过“人”防、“智”防、“技”防三管齐下,用智慧与汗水编织了坚强的安全“防护网”。
“智慧”运检亮点纷呈
“‘龙巢就像一艘全天候承载多任务的智能航母,实时指挥协调现场各类物联设备集群作业,以不同的功能出现在线路上、变电站里、检修车上。作为电力能源通道的一个个枢纽节点,以龙的姿态守护着电力能源输送的大动脉。”2018年11月1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暨青创成果交易展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拉下帷幕,超高压公司《龙巢时代——智能巡检管控平台》斩获金奖,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副主任郭昕阳激动地说。
超高压公司辖区输电线路横跨京津冀晋蒙辽6个省、市、自治区,点多面广、地形复杂,为了终结传统的人工巡检工作模式和特高压大电网精益运维之间的矛盾,解决无人机续航能力差、机身依赖人力搬运等问题,无人化自主化的智能巡检模式应运而生。
为无人机在铁塔上安家,不仅能自主充电、精准起降、智能巡检,更要后方集中管控,前方智能巡检,这就是“龙巢”智能巡检管控平台。
依托“龙巢”智能巡检管控平台、卫星山火预警体系和可视化通道监控装置,超高压公司组建了输电集中监控中心和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创建了“卫星+可视化+人工”立体巡护模式、“运维+检修”专业值守模式和“高清视频+运维特巡+专家巡诊”多维协同巡检模式。
2017年10月,越南通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梁英俊头戴虚拟现实眼镜,手持交互手柄,脸上挂着兴奋和激动的笑容,通过MR混合现实智能巡检系统“漫步”在80公里外的冀北地区首座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廊坊站,“弹指”间就能轻松查看设备实时运行情况。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亚媒看中国》栏目中的一组精彩镜头。
亲身走进廊坊站,近距离接触到60多米高的门型架构“冀北第一梁”和国内最新款的第三代智能巡检机器人,梁英俊不禁伸出大拇指连声赞叹,并迫不及待地给出了“宏伟壮观”这样的评价。他对“中国国产”的印象最为深刻:“这里的主变压器、1000千伏组合电器等设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连运维检修管理中的创新也随处可见,的的确确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除了拥有变电容量、尺寸、重量均为全国第一的1000千伏主变压器这样的超强“硬件”,机器人与MR混合现实智能巡检系统、电力云综合运检平台、在线监测全寿命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由超高压公司职工自主研发的“亮眼”科技也为廊坊站实现了“软件”升级。
这些“智慧”运检手段不仅改变了巡检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单一种类的线路巡检为例,“龙巢”让全时响应查线成为可能,与人机协同作业相比,人工智能化的标准作业大量节约工时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寿命期内每百公里线路节约260万元。
十年间,超高压公司累计获得专利受理198项、专利授权63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43篇,指标完成率110.5%。荣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冀北公司级科技奖8项,15项创新成果获冀北公司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成果荣誉。
“党建+安全”蓬勃绽放
2022年7月,在“高温炙烤”、暴雨雷电和新冠疫情的“三重夹击”之下,超高压公司党委在迎峰度夏专项工作中开展“党建+安全生产”党建创新实践,对重要线路、重点变电站实行党员负责制,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对30余座变电站进行“差异化运维管理”。
“超高压公司划分18个党员责任区,成立5支党员突击队,各责任区党员针对不同设备情况定制差异化的运维管理策略,做到关键任务有党员认领、关键工序有党员盯守。”超高压公司二次检修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柏峰介绍道。
在500千伏某变电站一处泄洪通道,中雨过后,超高压公司变电运维一班党员董伟和两名同事按照差异化运维管理方案第一时间检查变电站内电缆沟的积水情况。与此同时,全体应急人员持24小时内核酸报告,车辆、物资全天候备班值守,协同配合共同保障人员、电网安全。
红色基因,电力传承。超高压公司以共产党员服务队、责任区、示范岗为“辐射源”,打通党的建设“最后一公里”,推进党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组织全覆盖和阵地全覆盖。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伴随着张北柔性直流电工程开工建设等一个个里程碑,金海望创新工作室、“绿电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应运而生,超高压公司职工相继斩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手拉手”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电力行业“十佳公益团队”,6名党员、4个先进集体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表彰。超高压公司党委先后获评国网公司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红旗党委,冀北公司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