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益最大化的露天煤矿煤炭产销模式分析与优化
2022-04-29黄庭祥
摘要:为提高X露天煤矿煤炭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分析其煤炭生产和销售特点,结合生产运营实际,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煤炭生产、销售模式优化及实施保障措施,总结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该露天煤矿提高经营绩效提供有效指导,为其他煤炭生产企业运营及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露天煤矿;生产方式;销售模式;效益最大化
0 引言
煤炭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1]。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煤炭资源缺口达到0.6亿~1亿t,煤炭供应紧缺,煤价高位运行,能源供应面临新的挑战。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别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煤炭行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而煤炭作为传统重要能源,将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变,消费比重将逐步下降。面对需求下降、清洁生产、“能源双控”等发展趋势,煤炭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 X露天煤矿概况
X露天煤矿可采储量13.5亿t,目前已核准生产能力为2 800万t/a,主要可采煤层分为5、6号煤层,5号煤层平均发热量约2 650kcal/kg,6号煤层平均发热量约3 350kcal/kg,属于中灰、低硫的褐煤。地质结构为地表往下约45.9m泥岩、平均厚度约18.16m的5号煤层、平均厚度60m泥岩、平均厚度36.64m的6号煤层;开采方式分为剥离生产与煤炭开采[2],剥离生产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工艺,煤炭开采工艺为单斗卡车+地面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主要采、运设备为WK-35电铲、MT4400及830E自卸卡车等,生产工艺较成熟。
X露天煤矿建设有1#、2#、3#共3套地面破碎站(即3套地面生产系统),小时生产能力5 500t,配套设施有筛分楼、输煤皮带、储煤筒仓、球型储煤场、铁运装车站等,用于煤炭的破碎筛分、输送、存储及销售外运,不同生产方式所动用的设备、输送距离、产生的能耗不同,生产成本不同。生产的煤炭产品主要分为混煤(粒度≤150mm)、块煤(粒度25~70mm),具备年产700万t块煤的生产能力。由于煤种的不同,煤炭销售价格有差异,创造的经济效益不同。地面生产系统建设有7座储煤筒仓、1座球型储煤场,设计仓储能力为18万t(实际有效仓储约13万t),其中地面生产一系统有2座缓冲仓(设计能力合计为1万t,实际有效仓容约0.7万t)、1座球型储煤场(主要供汽车装运,设计仓储能力为5万t,实际最大可用仓储能力约2万t)、2座块煤缓冲仓(设计能力合计为2万t,实际最大存储能力约1.5万t)。
2 影响X露天煤矿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分析
众所周知,影响煤炭生产企业经营效益的指标有多种,包括固定资产投入、生产运行成本、煤炭销售收入、各种财务费用等,经营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各种指标完成情况的优劣,直接表现为经营利润的多少,而经营利润与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指标息息相关。本文着重从生产成本、销售收入2个方面对实现X露天煤矿效益最大化进行分析。
2.1 生产成本
从X露天煤矿生产运营特点分析,生产成本包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和外委剥离费用,其中可控成本是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所在,包括燃油费、电费、卡车轮胎费用、爆破费、材料配件费、其他费用等,经统计测算,燃油费、电费、卡车轮胎费用三者占X露天煤矿可控成本的75%以上[3],可控成本构成见图1。
通过生产实践分析可知,燃油费、电费与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直接相关,卡车轮胎的使用寿命及消耗受生产现场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因此,生产效率、现场工程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露天煤矿生产成本。
2.2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企业生产运营获得收益的重要来源,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X露天煤矿销售收入分析可知,决定销售收入的是煤炭销售量、煤炭销售价格及煤炭销售结构,随着量、价的提升,销售收入将增加,而销售结构的调整、优化,则在总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煤炭最大价值,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例如,在X露天煤矿2017年的煤炭销售结构中,长协用户占比82%,块煤销售占比仅20.2%,煤炭销售方式及结构可进一步优化。
同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质量与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4]。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现金回收的速度较快,且账期较短,销售收入的质量较高,收入的水分相对较小;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占用的资金相对较少,且存货变现的速度较快,库存积压的产品可能会较低,间接影响收入的质量。对X露天煤矿某年应收账款情况分析发现,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4.2,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而对于存货,因X露天煤矿设备种类、型号较集中,存货多为易耗件,流动性较大,存货资金占用相对较低,存货周转率较高。因此,加强用户管理,及时做好应收账款回收,对提升煤炭生产企业经营效益至关重要。
3 煤炭产销方式优化及取得成效
3.1 煤炭生产模块优化措施及成效
3.1.1 煤炭生产方式优化
按照X露天煤矿2018年、2019年、2020年煤炭产销情况,其产销量保持在1 900万~2 200万t,其中通过地面系统生产的煤量最大为1 950万t(其余为露天煤矿坑下汽运煤销售),日均5.3万t,按照16点班及零点班平均有效作业时间12.53小时计算,地面系统煤炭生产平均效率需达到4 230t/h。同时考虑到X露天煤矿所在地区气候特点,6、7月份降雨天数最多,月均有13天左右,其他月份降雨天数在3~8天,气候对生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按照X露天煤矿目前生产运行实际,为充分做好生产准备、扎实做好设备保障工作,充分利用8点班视线好、作业环境优及安全保障能力强等优势,通过充分的煤炭生产方式可行性研究论证及生产实践验证,将X露天煤矿煤炭生产方式由以往煤炭生产24小时、3班制连续作业优化为“16点班及零点班集中力量进行煤炭生产,8点班适当安排块煤生产、暂停混煤生产、主要做设备整修及生产准备等相关工作”。
结合地面生产系统不同运行模式、装机功率、动用设备、生产效率、单班产量及每生产15h产生的电费等因素分析,可知地面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运行方式为一系统单独生产、三系统生产块煤与二系统生产混煤联动运行(以下简称“三块二系统联动生产”),对比分析见表1。
3.1.2 取得成效
(1)生产效率提升。煤炭生产方式创新优化调整后,8点班生产准备工作更加扎实,16点班及零点班生产运行更加顺畅,非计划停机次数减少,生产连续性更强,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加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优化调整后混煤平均效率2054t/h、较调整前提高123t/h,块煤平均效率1 221t/h、较调整前提高232t/h,生产效率提升明显。
(2)生产成本节约。煤炭生产方式优化调整后,地面系统煤炭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地面系统电耗由调整前的1.84kW·h/t下降为1.73kW·h/t,下降0.11kW·h/t,同时露天矿采煤WK-35电铲电耗由调整前的0.402kW·h/m3下降为
0.329 5kW·h/m3(此处已将煤炭折算成泥岩),下降0.072 5kW·h/m3,下降了18.03%,电耗的下降直接节约了生产成本。
(3)块煤产量增加。块煤属于X露天煤矿的高效益煤种,具有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生产结构调整等优势。生产方式创新优化调整后,块煤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块煤生产能力得到充分释放,产量增加,按照2018年下半年块煤累计运行1 878.78h计算,累计增产43.59万t。
(4)设备保障能力提升。生产方式创新优化调整后,8点班暂停煤炭生产作业,避免了设备连续运转带来的弊端与风险,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得到有效保障,设备的出动率上升、故障率下降。经统计,主要采煤设备出动率较调整前上升3%,故障率较调整前下降1.19%、同比下降3.91%,设备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工程质量及生产准备更加充分。8点班暂停生产后,露天矿可利用8点班作业条件好、工程维护力量充足等优势可充分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如道路维护、煤中夹矸剔除、大块煤治理、煤层顶底板清理、电铲作业面准备等辅助工程,工程质量效果明显提升,为16点班及零点班生产安全、高效运行做好了充分准备,为卡车运输创造了良好的运行条件,减小了卡车轮胎的磨损与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可进一步实施精准剔矸、精细采煤,提高了煤炭生产质量,实现煤质提效增效,助力整体效益的提升。
3.2 煤炭销售优化措施及成效
3.2.1 煤炭销售模式优化
充分研判X露天煤矿所处区域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立足于自身经营发展实际,在全力以赴做好煤炭保供工作的前提下,将以往“以销定产”的煤炭销售模式优化为“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协同”,按照效益最大化目标,深入推进精益销售。煤炭销售要立足X露天煤矿可持续生产、科学保障市场供应,围绕合理中长期合同签订、优化销售结构等组织,努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5]。
在年度合同签订方面,要紧跟国家形势及行业运行特点,始终坚持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己任、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服从国家及行业部门调度,合理区分各用户性质,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分行业、分用户制定不同保供优先级保障相应用户的煤炭供应,如2021年迎峰度冬期间,优先保障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用能稳定的供电、供暖等用户煤炭供应,及时签订长协合同,切实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在用户评价考核方面,要建立健全用户评价体系,对各用户的合同执行情况、计划兑现率、货款支付及时率等进行累计考核评价,实施长协用户退出机制,优者进、劣者汰,对于评价优秀的用户要提高保障优先级,对于评价较差或严重失信的用户可实施降级或“黑名单”管理,进而促进煤炭供需双方的战略合作和团结协作,保障双方共同利益。
在煤炭销售市场拓展方面[6],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调研及用户发现,尽可能拓展销售流向,增加销售用户,实现用户的多样性,对了解市场需求、挖掘煤炭价值创造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增加现有煤炭产品的销售渠道,如X露天煤矿在满足现有用户块煤最大需求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增加混煤用户装运块煤的销售方式,加快优质煤炭产能释放,提升煤炭价值创造能力,实现煤炭产需双方共赢。
在煤炭销售价格提升方面,在充分发挥煤炭生产企业保供稳价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合适的煤炭价格调整机制,如开展煤炭销售竞拍,通过市场化运作合理提升煤炭销售价格,保证供需双方利益。对于以长协用户为主的煤炭生产企业,亦可创新销售结算方式,在年度长协合同中明确月度结算方式,如采取一定比例的“年度长协价+月度长协价”,年度长协价格固定,月度长协价可参考地区煤炭价格指数(如内蒙古东部褐煤价格指数),保证产需双方的合理权益。
3.2.2 取得成效
(1)经营效益得到显著增长。一方面,高效益煤种块煤创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加了经营效益;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年度长协价+月度长协价”的结算方式,有效保证了煤炭销售合理价格,增强了煤炭产销双方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经测算,X露天煤矿在完成煤炭产销量1 850万t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将同比增加约4 500万元,可实现销售创效提效。
(2)提升了煤炭供需双方履约效果。通过制定严格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供需双方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约束、激励,提高计划兑现率,可有效促进中长期合同的签订与兑现,深化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有利于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有利于建立更加牢固的能源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民生用能安全。
(3)资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强化经济风险防控,既定用户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从76d缩短到45d甚至更短,新增用户应收账款实现零增长,提升了应收账款变现能力,提高了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4)销售结构得到合理优化。通过适度控制长协合同量,科学合理增加市场用户,进一步丰富了销售流向,实现了用户多元化,对各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5)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煤炭分级保供措施,煤炭生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落细保供要求,保障安全生产、深挖生产潜能,加快了煤炭产能的释放,有力保障重点用户能源需求,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效益凸显。
4 结语
煤炭生产方式、销售模式创新优化后,短期效益提升明显,远期效益更为可观。煤炭生产方式优化后,露天煤矿可利用8点班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检修保养、充分做好16点班及零点班生产准备、加大洒水降尘抑尘、加强工程质量治理等工作,有利于保障设备完好与出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与生产效率、提升清洁生产效果等,有利于推动绿色、环保、安全、高效露天煤矿建设。销售模式优化后,预计可为X露天煤矿年增加利润1亿元以上,有利于提升露天煤矿经营效益,可有效降低煤炭用户单耗,有利于平衡产需关系、优化产销结构,有利于推动产、运、销、需协同创效,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煤炭供应链条及销售价格体系,有利于促进煤炭供需双方协同发展,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乔瑞,安泰龙.基于SWOT分析法的内蒙古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0):14-15.
[2]王继承.煤矿调度工作应用指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邓明.浅谈黑岱沟露天煤矿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2(3):119-120.
[4]袁状.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研究[J].煤炭工程,2015,47(7):139-141.
[5]吉伟.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力求企业效益最大化[J].中国电子商务,2011(8):218.
[6]陈西平.浅论客户关系管理在煤炭销售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4):201-202.
收稿日期:2021-12-30
作者简介:
黄庭祥,男,1967年生,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