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王者

2022-04-29李灿光

时代报告·奔流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墨艺术家美术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文艺圈的朋友甚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王非。

第一次见王非是在十多年前。那时候,他的女儿王一宝恰好是我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当时正值春节,王非从北京回老家探亲,有朋友邀约,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他。王非身材瘦小,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眼光澄澈,更是饱览群书,才思敏捷,睿智健谈,透出一种天然的秀气、才气与灵气。只一顿饭的工夫,我就为他的魅力所倾倒。

后来,随着接触渐多,我们的交往也日益加深。酒逢知己千杯少,话既投机不嫌多,只要一见面,我们便谈社会,谈生活,谈家乡,甚至谈哲学,谈艺术,谈得最多的是画画,每每彻夜长谈,“不知东方之既白”。从他那里,你会受触动,受启迪,受熏染,受鼓舞。十几年来,我一步步完成了对他由相识到了解,由惊叹到崇拜的过程。

王非1984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在做了几年的中学美术教师之后,不甘寂寞和沉沦的他便只身去北京闯荡,成为早期“北漂”的一员。他先是到北京画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继而去中国佛教协会做佛教文化研究,后来从事艺术编辑工作,率先创办了国内首个民营美术杂志《艺术状态》,尽管承受着物质生存与艺术生存的双重炙烤,但他还是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最喜欢的画画上,并且明确而坚定了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当代水墨。

诚然,在艺术的人生中,王非无疑是不幸的,他有许多先天不足: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安徽西北部最偏远的农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普通农民,既无物质基础,又无社会地位,甚至连书香门第也算不上,他手无寸铁,一个人孤军作战,深入艺术沙场,无异于徒手在白纸上作画。但唯其如此,才更显得他三十多年在艺术道路上跋涉之艰难,意志之坚定,精神之可贵,成就之难得。有人说,荒蛮之地出大家,王非通过几十年奋斗,要用最坚实的脚印再一次去验证。

非者,不也。人如其名,名副其实,在他的骨子里,对世俗,对艺术,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批判性,并从中找到一种新的语言——当代水墨,去阐释自己始终未泯的梦想。因此,作为一个艺术家,王非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观念、风格与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对传统的亦步亦趋,没有某一流派的条条框框,没有对某种风格的刻意追求,他走自己选择的路,画自己喜欢的画,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与一辈子只愿画一张画或只能画一张画的画家不同,每隔一段时间,他的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思考与变化,早期神话题材的旱魃系列,后来的红粉、虚壳、关系、花开此处系列及现在的面孔系列等等,是他在艺术探索之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的清晰而坚实。其中,《镜像天庭》《丰欲的困倦》更是他当代水墨探索之路上的里程碑,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2016年开始,他连续两年应文化部“中国国家展”之邀,参加21届、22届洛杉矶国际艺术博览会,其面孔系列成了博览会上最受关注和最受欢迎的作品,许多作品被组委会及外国画廊收藏。不少专家学者更是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希望!

王非不做画家,只做艺术家,做一个开拓者、孤独者和思想者。他认为,当代水墨是对当代文化的思考,是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的思考,属于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水墨只是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既可以展示天分,抒发才气,绘制理想,也可以创新传统,表达哲思,坚守探索,最终去阐释人类未泯的梦想。他还固执地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让作品承载时代,让时代塑造风格。作品应该代表一个时代,代表众多人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格不应该是个人的,而是时代的。因此,当代水墨作品应该打破传统水墨的羁绊与程式,以全新的语言重构时代精神,展示时代的多元化。这应该成为一个当代水墨艺术家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他在肯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还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可以先创新后学习的主张。

有一段时间,我看到他创作的山水画,古朴,典雅,空灵,颇具宋元明清之风。我疑心他又回归传统了!那时候,他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与我探讨唐诗宋词中的艺术手法,探讨诗词中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由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古代的山水作品,创作了大量传统风格的山水画。“要跳得出来,必须先入得进去。”“拳头只有蜷缩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现代水墨是相对于传统水墨而言的,跳出传统必须先进入传统。”他如是说。

有人说,王非“在一个艺术工作室的黑箱子中孤独摸索”,“多年来,他在黑夜中做黑白水墨艺术”。是的,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王非是真正的探索者、跋涉者,更是罕有的坚守者和成功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非又是幸运者。

鉴于王非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广泛影响,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争相聘任他为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去年暑假,我偶然成为清华大学王非艺术研修班的一名编外学生,有幸在马鞍山聆听了他几天的课程。几乎与所有的美术导师不同,他不教所谓的“短平快”的速成技巧,不承认艺术道路上的“终南捷径”,更反对学生们学自己的画,他反复告诫学生:“你们不要学我的画,否则,一种可能是只能在我的身后亦步亦趋,永远超越不了王非,或者一旦超越了我,那你学的就更不像王非的了!我也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作画的。”

他认为,个性是艺术家的特质,风格是艺术家的生命。于是,他从美术史讲到美学史,从美学理论到哲学体系,从美术理论到美术创作,从传统绘画到当代水墨,从艺术流派到艺术风格,可谓博古通今,学贯东西,视野辽阔,见解独到。他提醒学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山顶,才知道哪儿的风景最美。你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知道你自己最需要什么,最适合什么。”几天的旁听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王非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格调与大情怀,对王非的学生们油然而生羡慕之心。在研修班交流群里,我忍不住向十几位青年画家发了感慨:

“尽管我不懂绘画艺术,但我略知文学艺术,艺术规律应该是相通的,从艺术史的发展规律上,我可以作出一个大胆的预言:王非必将是一个载入美术史册的人物,你们年轻,可以拭目以待!”

“尽管我没有同你们一起很幸运地学习绘画,但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王非老师的一个很幸福的学生。王非是一个艺术的巨人,你们完全可以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衷心祝福你们能够站住站稳站久站好,尽快达到一个让你们的同行们仰望的高度!”

我后来得知,这些学生中有不少是研究生毕业后,在美术界各自领域里或崭露头角,或业有所成,他们是为了寻求突破慕名来拜王非为师的。有一个画家曾代表国家参加“2016年洛杉矶国际美术展览”,在展览期间认识和了解了王非之后,报了“清华大学王非艺术研修班”拜师学艺的。

除去画画,读书几乎成了王非生活的全部。在他的家里,除书房之外,床头边,沙发里,马桶旁,楼梯的台阶上,到处都堆放着书。每次我们在一起,他总不忘提醒我多读书,甚至推荐几本书给我读。王非的当代水墨博大精深,融汇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剪纸、哲学、美学、宗教、历史……艺术之树常青,根深才能叶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幅美术作品就是一个生命,其中既有艺术方面的虚与实、浓与淡、疏与密、远与近,又充满着哲学层面的阴与阳、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等等,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正如水墨画乃中国所独有一样,水墨艺术家王非也应该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独一无二的。画家不计其数,王非只是王非。

如今,王非一直走在中国当代艺术探索之路的前列,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先锋最前卫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骄傲,必将以在当代水墨领域探索创新的丰硕成就,在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对此,我深信不疑。

王非是水墨的,正如他的画一样,有自己明晰淡雅的线条和色彩,有深邃辽远的意境和韵味,有超然纯粹的品质和追求,有理性睿智的思考和发现。王非就是王非,一个水墨的王非。

天下攘攘,皆欲何往?人间熙熙,异途同归。画家何其多,王非独不同。在攘攘熙熙的当代水墨艺术世界里,孰为王者?且看王非!

作者简介:

李灿光,安徽临泉一中高级语文教师,临泉县作协副主席,《临泉文艺》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水墨艺术家美术
水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