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路径研究

2022-04-29朱莹莹

江南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嘉兴

朱莹莹

摘  要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嘉兴作为南向拓展带,具有文化自然景观独特、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多式复合联运基础扎实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要重点突破战略定位、交通互联、要素空间等领域的问题制约,在突出错位特色发展、强化市域空间联动、加快枢纽经济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

关键词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嘉兴;路径

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分别向北、向南延伸至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其中,南向拓展带包括嘉兴南湖区、平湖市、海宁市和海盐县四个区域。作为一种新型开放形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以“一核两带”布局,协同打造空铁复合、海陆通达、电商云集、供应链完善的枢纽集群,通过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战略通道,全面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要素匹配效应,其本质是一种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的开放型枢纽经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上海超大中心城市能级,也能带动周边区域性节点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嘉兴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机遇

(一)接轨通道新叠加:“嘉兴枢纽”加快融入“虹桥板块”

当前,嘉兴已形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G60科创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组成的“一区一廊一枢纽”多平台驱动叠加发展态势。早在2018年,嘉兴与虹桥就围绕国际贸易、人才服务、科技创新、会商文旅等领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年来,嘉兴更是全面参与了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虹桥品汇”浙江中心落户嘉兴,虹桥商务区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设置了嘉兴“城市会客厅”等。2021年9月,嘉兴制定出台了《嘉兴市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行动计划》,聚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进一步推动“嘉兴枢纽”加快融入“虹桥板块”。

(二)枢纽经济新跨越:多式复合立体联运体系日益完善

随着“枢纽嘉兴”建设的不断推进,杭海城际正式运行,通苏嘉甬、沪平盐城际铁路开工在即,当前已有8条高铁在嘉兴交汇。军民合用机场获国家正式批复,正加快建设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嘉兴航空联运中心,推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机场协作分工,共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嘉兴港是浙北深水良港。正在规划建设的嘉兴航空联运中心年货邮量将超过240万吨,可快速连通长三角城市群、通达海内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嘉兴汇集国际高端资源要素“门户”功能,为浙江省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双循环黄金链接点提供战略支点。

(三)开放经济新支点:以协同开放融入国际化堡垒门户

依托民营经济发达、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嘉兴先后打造300多个面向国内国际的贸易平台,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构建了“数字引领+先进制造+自由贸易”的发展模式,与2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嘉兴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红利,高质量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三。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为嘉兴对接全球要素、国际资源进一步打开门户,加快承接虹桥服务长三角的策源功能与辐射效应。

(四)创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构建跨区域开放型创新网络

嘉兴坚持科创资源跨地区共建共享,持续推进科创赋能。近年来,已集聚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等370多个创新载体;R&D占比3.2%,列全省第二;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6家,居全省第三;人口净流入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列。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南湖区智立方(上海)中心、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平湖右先锋国际创新中心等扎根虹桥的“反向飞地”,正加快探索“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嘉兴”“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嘉兴”的协同创新模式。

(五)城市经济大转型:打造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湾北新城

近年来,嘉兴以打造“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突出建设红色旅游标杆城市,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更加凸显。立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定位,嘉兴进一步挖掘江、湾、湖、城交汇集结,人文与科技相伴而生,创新和产业合奏共鸣的先天优势潜力,以港产城湾一体发展为牵引,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打造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湾北新城。

二、嘉兴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存在的困境

(一)战略定位梯次偏低

基于南北不同的比较优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中,北向拓展带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从战略定位来看,北向拓展带与“一核”的定位更加密切,成为实质上的“副中心”;南向拓展带为特色专业性定位,总体处于“第三梯度”。定位差异意味着要素配置重点不同,相对而言,汇集资源能力较北向拓展带弱。

(二)交通互联差距较大

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南北拓展带存在一定差距。从北向拓展带看,可通过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沪苏通铁路、沪宁铁路等与虹桥枢纽连接,沪宁第二城际铁路也在加紧建设中,沿线串联了北翼的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从南向拓展带看,只有沪昆高铁、沪杭铁路与虹桥枢纽连接,沿线只串联了南翼的南湖、海宁。在交通枢纽方面,以两翼的两个标志性高铁新城嘉兴南站与苏州北站为例,二者定位相似。但是苏州北站规模更大,建设进度相对较快,而嘉兴高铁新城形象还没有完全呈现。

(三)要素空间受限突出

依托于沪苏同城化发展,北向拓展带潜在要素空间较大,建设规模已超过1324平方千米,呈现连绵态势,加之江苏省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对苏州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而沪嘉两地核心城区相距较远,两者交界区域的土地承担了大量的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的功能,限制了南向拓展带融合发展,缺土地、缺能源等问题成为制约嘉兴市参与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主要瓶颈。目前,嘉兴经开区的工业招商用地空间不足2000亩,加上耕地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导致“项目等土地”问题比较突出。

三、嘉兴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对策建议

(一)锚定三大定位,打造虹桥开放枢纽金南翼

1.打造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建设多式复合联运的综合性枢纽城市

加快促进重大交通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嘉兴高铁新城、嘉兴机场、嘉兴港海河联运枢纽与虹桥的配套建设,构建完善江海河空铁联运综合交通体系。一是高水平实施高铁南站扩容提升工程,推动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轨道网、有轨电车网“多网合一”,建设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的“Ⅱ型”枢纽,打造与北拓展带苏州相城高铁枢纽相呼应的南拓展带中心枢纽。二是高标准打造比肩虹桥机场、宁波机场的4E级嘉兴军民合用客货机场,加快发展航空物流枢纽、口岸服务、商贸集散中心一体发展的综合型空港物流园区,打造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三是以航道整治建设为抓手推进内河港口、航道与海港的无缝对接,完善公路网、货运铁路支线建设,协同构建苏南、京杭大运河、浙北高等级航道网络,提升内河码头和航线建设,加强江港河港无水港等内陆港口与嘉兴港对接,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协同建设虹桥“海空联运”示范区和联运枢纽建设。

2.建设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打造开放协同的数字贸易创新港

加快信息港与海港、陆港、空港等 “四港”联动发展,完善国际贸易全链条数字化生态,打造国际知名、长三角领先的“数字贸易特区”。一是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立足“区位优势、自贸联动、产业集群”和“数字+”优势,加快电商进出口、服务主体、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适应跨境电商贸易特点的海关、退税、物流等监管和跨境支付等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海宁)、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大平台落地。以中德、中日、中法等国际产业合作园为依托,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三是以推动完善数字贸易要素流动机制为重点,探索“进博会+嘉兴分馆”合作模式,完善进口博览会跨区域协同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共建共享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建设。

3.打造国际化品质的文旅特色商务区

立足生态经济和文化优势,提升国际视野、树立国际胸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积极谋划更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一是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城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积极对接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大力吸引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强化商务流与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深度融合,建设开放协同的国际商务合作高地。二是建设长三角知名的专业型国际会展中心。依托互联网大会的品牌效应和国际效应,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构建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协同区。三是打造世界有影响力的江南特色文旅商务城。依托杭州湾北岸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商务条件,不断放大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的品牌效应。以江南水乡古镇群及黄金生态海岸带建设为突破口,高标准推进乌镇、西塘、盐官、澉浦古镇群落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商务标志性工程。

(二)突出优势互补,推动形成“四区联动”空间布局

1.平湖市:打造“金边银线”虹桥南拓展带第一站

利用好平湖58公里与沪毗邻的“金边”、27公里杭州湾海岸线的“银线”独特资源,打造虹桥南拓浙北第一站。重点依托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田园五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跨区域载体建设,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中日等国际产业园特色发展优势,积极导入国际资源,创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运营闵行紫竹园、虹桥协信中心等域外孵化器,强化与大虹桥创新飞地联动。发挥“前海后河”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实现内河运输体系和海港的有效衔接。

2.南湖区:打造“红”“虹”融合强劲活跃增长极

叠加南湖红色文化的“世界会客厅”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影响力,以理念上的“软融入”推动合作上的“硬融入”。发挥南湖区标志性创新载体、科创资源相对集聚优势以及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地域优势,重点推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高端产业协同发展,与虹桥南向拓展带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依托“南湖天地”“南湖风景区”“梅花洲”“湘家荡”“美丽乡村”等特色生态文旅资源,打造富含江南水乡特色的高端文旅商务圈。

3.海盐:打造滨海绿芯“城市西客厅”

聚焦杭州湾融创文旅城、南北湖风景区和美丽乡村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南北湖未来城、湾北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打造滨海绿芯“城市西客厅”。加快完善滨海新城功能配套,建设有滨海特色的文旅商务区,承接会展经济溢出。积极发挥海盐(上海)国际创新中心域外科技孵化器和复旦科技园海盐创新中心作用,重点推动集成电路、高端文旅商务、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内河航道,推进浙北集装箱通道建设,加快水港(海港、内河港)和公路港联动融合,打造海河联运物流园区等综合型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节点。

4.海宁:打造产城人文融合的数字经济第三极

建设杭海城际发展线,谋划推动杭海城际向嘉兴延伸,联通虹桥国际商务枢纽,着力打造浙江数字经济第三极。加快建设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海宁),对标未来科技城、杭州高新区(滨江),重点布局智慧物联、区块链、数字医疗、数字时尚等特色产业,夯实创业服务、公共服务和商务配套基础;聚焦钱江北岸生态环境优美、产业要素集聚、创新活力凸显等优势,建设沿钱塘江文旅特色商务带;重点推进海宁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将“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等元素融入城市各领域;推进浙大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助力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国际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和产教融合示范效果。

(三)着力发展枢纽经济,开辟“枢纽—产业—城市”蝶变发展新通道

1.嘉兴航空港—空港产业区—空港新城

结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嘉兴航空联运中心建设”的要求,加快嘉兴机场建设,促进航空港向空港产业、空港新城拓展延伸。聚集航空供应链网络、共享多式联运两大创新,打造长三角千亿级临空产业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电子信息、高端食品等高附加值临空制造业以及航空服务配套产业,打造具有相当能级的航空产业集群。对标未来社区标准,将城市现代商业和文化生活元素导入集镇开发,优配高配商业资源,布局高端学校医院,打造代表未来生活场景的空港新城。

2.嘉兴高铁南站—高铁经济区—高铁新城

强化嘉兴高铁新城与上海虹桥商务区“双节点”对接,加快高铁嘉兴南站扩容提升,打造站城一体、与虹桥商务区比翼齐飞的长三角复合型交通枢纽。建设连接车站与CBD核的,集交通集散、体验商业、文化休闲、形象展示、商务科创功能为一体的枢纽型综合体。加快形成以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即科技、媒体和通信三者融合为一体)办公、高端研发、会议会展、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为主的高铁经济区,打造城市未来生活的典范城区和长三角创新共享先行区。

3.嘉兴海港—海港经济区—滨海新城

坚持“前港后产、港产融合、区港联动”的发展模式,发展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大宗商品交易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临港型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加快集聚金融、商贸、居住、旅游等服务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彰显“山、海、港、桥”特色,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强化新城对产业和港口发展的支撑能力。

4.TOD轨道交通圈—TOD产业社区—TOD城市综合体

以老火车站区域改造为中心,加快推进沪嘉城际一号工程,联动市域有轨电车建设,打造市域TOD轨道交通新动脉。按照水绿交融、古今贯通、人本理念导向,重点通过拔高城市面貌、重塑产业结构、引导生活方式,为城市和地区注入活力,打造轨道物业综合发展区、绿色宜人城市新空间、南湖研学红色教育新场景,让历史记忆转为展示窗口、让流量效应转为发展效应。

参考文献:

[1]高传华.枢纽经济形成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基于要素集聚与资源整合理论的探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157-160.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虹桥国际

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地区〔2021〕249号)[EB/OL].(2021-02-22).https://

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102/

t20210224_1267780_ext.html

[3]熊健,孙娟,葛春晖,罗瀛.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枢纽地区规划的实践探索——以上海虹桥枢纽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0(4):73-80.

本文系2021年度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JSKGH2021040);2021年度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环研字〔2021〕5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江辰】

猜你喜欢

嘉兴
嘉兴,科技点亮传统
《初心》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学院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嘉兴翼波电子有限公司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日报视觉全媒体实战攻略
日军暴行及对嘉兴和周边地区蚕丝业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