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管得少一些 放得宽一些

2022-04-29

中学生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雅兰刘欣家长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心理健康成了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重点话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刘艳提出:注重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成长型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环境。她表示,亲子关系问题主要有家长不理解孩子,一切以学习至上而忽视孩子的内心需要,从而让孩子和父母关系越来越远,从开始的小冲突,演变为大冲突和离家出走。根据上海市心理热线统计数据显示:情绪、学业、亲子关系问题,占家长及学生来电的前三位。

如何营造积极健康成长型的家庭呢?理念和方法很重要,本期,我们邀请到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心理教师覃雅兰,从一位初中家长的十二年的育儿分享中,为我们解读个中奥妙,同时,也就“营造共成长的家庭”这一话题提出她的建议。

覃雅兰老师: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被恰当满足后,孩子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家长所说的“感受到了爱,才会感受自尊自爱,才会有自我价值的存在。

覃雅兰老师: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萌芽,他们开始需要拥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这样责任意识的养成便在潜移默化中了。文中的家长看到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懂得恰当放手。家长分享而不教导、关怀而不干涉、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极大满足了孩子在身心快速发展过程中被尊重的需求。这与《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中第五条提出“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不谋而合。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家庭责任,在第十七条,实施家庭教育时提出合理运用九大方法,其中包含“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我们看到文中的父亲在陪伴孩子这个过程中将这些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他们来讲,陪孩子去攻克难题、与孩子一起讨论,是一件自然而然十分享受且陶醉的过程。这些“无声”和“有声”的陪伴,让孩子无时无刻都感受到父母温暖而坚定的爱,这些爱又反过来充盈了孩子爱与归属的需要。

我的孩子名叫刘欣,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十二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回顾自己与孩子的相伴时光。这一路下来,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与大家共勉。

我想,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让她感受到爱,获得安全感,建立自信心。感受到了爱,才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才会自爱、自尊,安全感和自信心才得以建立,才能自然地展示真实的自己。那么,作为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有要求,但没有严格的标准,与孩子相伴成长。

从现实来讲,我们确实比孩子有更多的经历和见识。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判断力和选择力。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要求,告诉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要求而不是其它。但是,这当中请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不能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标准来完成某些具体的事情。像很多家长一样,我们从小学时就给刘欣制定了目标:要选择哪所初中,初中毕业后读哪所高中,然后升入哪所大学。但是我们没有要求她每天必须完成哪些具体任务,没有严格限制她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自己有了更好的控制。在我们家里,没有虎爸虎妈,刘欣在道法课上曾说我们家的家风是“无为而治”,作为父母,我们确实没有过多强求干预,心中有目标,前行有榜样,她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实现自我的目标。她也曾跟我们说,她在家里感觉很幸福。

孩子升入初中后,很多家长习惯性认为,在学习上很难帮到孩子了,其实不然。每个周末,我们可以认真看看孩子带回家的学案,可以像学生一样再去做一下那些题目,我相信很多家长已经那样做了。刘欣爸爸,就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学生”,他做数学题可以做到深夜,也有一本好题本。周末,刘欣回家,他们就一起讨论,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不觉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管是数学题还是其他话题,他们都很享受拉大嗓门、手舞足蹈地讨论的过程。这些相伴成长的时光和孩子拉近了距离,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

第二,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让他多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经常不自觉地就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孩子的希望。小时候我们未能达成的理想,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努力达成。我们希望女孩拥有的柔美高雅的气质,就让她们学习音乐和舞蹈;我们希望男孩子健硕阳光,就要求他们做更多的体育训练……这些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可强求,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为他们提供物资,带着他一起探索世界,陪伴他一起成长,同时,也同样努力去达成自己目标。几年前,刘欣爸爸开始健身,还跟孩子们开玩笑说,到60岁时,他要去参加老年人健美比赛。刘欣爸爸希望儿子也能养成去健身房的好习惯,可刘欣的哥哥还是更喜欢篮球,真正去健身房的时间不多。对于这些,我们并不强求。孩子的路,终究是他自己走下来,我们终归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每个父母都要面对的残酷事实。不要试图告诉孩子,每一步要怎么走,孩子应该更多听从自己的内心。

第三,沟通不一定有正确答案。

在和小孩的沟通中,我们不必追求得到正确的答案。我们看重的是一起讨论分析的过程。尽量启发孩子去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不要试图去讲许多大而空洞的道理。这些所谓的“正确道理”,只会让你在和孩子的争辩中获得胜利,却无助于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你可以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思考。刘欣爸爸很喜欢带孩子们一起看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这个节目的观点很多元,一些貌似荒诞的观点在这个节目中也能够被接受,不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然后,刘欣爸爸和孩子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就自然多了起来。在思想上靠近了,亲子关系就成功了一半。我记得,他们因此经常一起讨论中国的孝道文化,比如割肉救母、卧冰求鱼,探讨为何孝道文化在中国盛行了几千年。虽然讨论出来的观点未必正确,但亲子间能通过讨论最终达成观点一致,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覃雅兰老师: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又或是希望孩子努力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来补偿当初的一些遗憾。父母有这样的想法和期望太正常不过了,但家长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借用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描述亲子关系是这样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那趁孩子还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让日后远行的背影更加的稳重和坚定。

覃雅兰老师: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关系网逐渐会从亲子关系转向同伴关系,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和珍惜孩子还愿意父母参与自己生活的阶段。怎么和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维系良好亲子关系相当重要的议题。家庭应当营造平等、接纳、包容、轻松、的沟通氛围,才能让孩子得以安全、真实地表达。我们看到这个家庭并没有以“家长就是权威”的认知去与孩子沟通,而是充分聆听、允许表达,最终达成一致的观点是互相讨论、说服的结果,即调动了沟通的积极性,又让孩子有相当的成就感。

教师建议

覃雅兰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专职心理教师

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州市天河区心理教研中心组成员

怎样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孩子共成长的家庭呢?有几点建议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给孩子一些时间上的空间。让孩子有相当的自我安排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看自己愿意看的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有意义。家长给予适当的指点、引导和把关。这不但能劳逸结合地、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可以让孩子懂得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养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第二,给孩子一个活动的空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十分向往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他自己的天地里,他会觉得特别美好,读书、做功课特别带劲。孩子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活动的空间还包括允许孩子在课余到可以去、应该去的地方看书、参观、游览和玩耍,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

第三,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可以对孩子管得少一些,放得宽一些,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请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安排活动的能力。孩子只有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分清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承担起责任。

家长心声

孩子们,爸爸妈妈是最爱你们、最关心你们的人,请你们相信他们,在遇到任何困难或疑惑时,第一时间要向他们寻求帮助。如果你以前是这样做的,那很好,请你继续坚持;如果你还有些犹豫,请你从下次回家就开始去尝试,相信你们的人生道路会越来越开阔。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初一(10)班刘欣的母亲周卫丰女士

猜你喜欢

雅兰刘欣家长
雅兰和她的《中国人在德国》
室雅兰花香
清明节与介子推
毛南和歌
小年赶集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The use of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to improve Chinese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