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22-04-29
时序正进入酷暑,希望我们的文学评论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清凉。
本期“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刊登陈伟军、周小铃的文章,讨论当前文学的价值导向问题。确实,价值导向对一时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非常值得探讨。
“前沿观察”刊登的是南帆的文学理论文章。文章讨论的是现实主义叙事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文章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性,又能够充分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是问题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本期“思想圆桌”的主题是讨论“影视与文学”。这个问题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过讨论,今天人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文学与网络”等更前沿的问题。但是,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艺术,在社会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影视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它们在共同承受新媒体冲击的同时,相互之间也呈现出更多的一致性特点。参与讨论的四位学者都长期专治影视文化,相信他们的思考能够促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粤港澳文学瞻巡”的“经典重读”介绍的是广东知名作家于逢。在现代文学时期,于逢曾创作出《乡下姑娘》等有较大影响的作品,1950年代创作的《金沙洲》也曾引起文学界广泛的讨论。可以说,我们文学史界对于逢的认识还不够透彻,《金沙洲》的文学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杜昆的文章聚焦于《金沙洲》,从思想和艺术角度进行考察,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新意。
这一期的“粤港澳大湾区作家评论小辑”在形式上有点创新,三篇文章以有差别的文体形式承担关注广东文学的共同使命。其中,詹谷丰的创作谈展示自己的散文观和创作散文的心迹;朱郁文立足于地方性角度对青年诗人谢湘南的创作做出整体扫描;卢伟填文章则是针对一部具体作品——深圳作家厚圃的新作《拖神》进行评论。
本期“青年作家专辑”推出的是广东青年诗人冯娜。冯娜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少数民族诗人,曾经获得过中国作家协会的“骏马文学奖”。其作品气质独特,艺术圆熟。诗人和评论家都很年轻,应该能够产生更多的共鸣。
“作家作品评论”和“文学现象扫描”栏目刊登的文章,有高玉等对晓风教授新作《湖山之间》的评论,梁向阳等对秦兆阳文学编辑思想与实践的考察。
“世界文学巡礼”是本刊不定期的栏目,但它体现了我们立足世界文学视野的编辑意图。本期刊登赵晓彬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文章。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将这一文论放在诗学与政治相结合的视野下考察,观点也颇有独到之处。
本期“网络文学观澜”文章也值得一读,文章从审美角度考察网络文学与六朝志怪文学的关系,角度新颖,论述也比较合理。
贺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