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教学分析

2022-04-29黄新程

当代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早期奏鸣曲教学探索

[摘 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1]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自《巴赫十二平均律》[2]之后,钢琴音乐文献中最重要的瑰宝,被誉为“新约圣经”。本文将对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加以介绍与分析,并以两首他的早期作品《第九钢琴奏鸣曲Op.14 No.1》第一乐章和《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为例,探索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095-03

[作者简介]黄新程(1998— ),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沈阳 110000)

一、贝多芬音乐概述

(一)贝多芬的创作生涯

贝多芬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从1795年至1802年,这一时期贝多芬写有交响曲2部、钢琴协奏曲3部,钢琴奏鸣曲10首和首批弦乐四重奏。中期从1803年至1814年,此时的贝多芬经历了因耳聋和失恋而产生的精神危机之后,创作走向成熟,完成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唯一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三部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以及众多钢琴奏鸣曲,完全确立了当时最伟大的作曲家的地位。晚期从1815年至1827年,这一时期他的主要创作有《第九交响曲》[3]《D大调庄严弥撒》,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和6首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是时代、命运、个性和勤奋造就的一代巨人,他成长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他的音乐体现出这一时代性,体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而这背景与他对个人不幸经历的反抗相结合,形成了作品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他是时代和个人经历造就的一代宗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赋予了他的音乐极其广阔的表现题材,与他不幸的个人遭遇相联系,形成他创作中的英雄性构思和革命精神。在古典音乐的技法和体裁形式、音乐表现力、思想深度上,贝多芬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4]

(二)贝多芬与32首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早期钢琴奏鸣曲显示出对古典传统的依赖,钢琴语汇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的影响。中期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进行了大胆革新,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黎明”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代表了中期奏鸣曲的顶峰。晚期5首奏鸣曲风格有所转变,从戏剧化转变到沉思的哲学思维中,广泛运用了赋格和变奏曲。[5]

二、贝多芬两首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教学

(一)对《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教学探索

《第九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富有田园风格。调性为E大调——这是一个清新雅致,充满自然的乡间风情的调性,这一点我们从音乐的开头,平稳的拍子配合E大调正三和弦的出现就可以感觉得到调性带来的恬静的特点。节拍是方整的4/4拍,这就要求演奏者的心中要始终保持律动感。

1.曲式结构分析

这个乐章的曲式为奏鸣曲式。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呈示部从1—61小节、发展部从62—90小节,再现部及尾声从91—162小节。呈示部的旋律音调舒缓,呈螺旋状向上进行;伴奏织体采用柱式和弦,在p的音量当中,具有仿佛日出时的朦胧色彩。发展部经过了带有疑问一般的调性游离之后,伴奏织体变成了分解和弦,密度增加,动力加强。准备句又回到了压抑的音量和色彩当中。再现部的开始,明亮的E大调七和弦配以音阶式的伴奏出现,这里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在保留呈示部结构的同时也保留了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的题材风格和音乐性质。

在这个乐章中,无论是调性、旋律、和声,节奏都体现了贝多芬的众多音乐内涵中表现自然的方面,同时,我们也不难感受到音乐具有高度交响化的音响特点以及贯穿全曲的矛盾性。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2.演奏要旨分析

(1)乐曲的开头出现了带休止的4个8分音符为一组的连续进行的和弦,在开始弹奏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心中用他认为合适的速度把开头几小节打出节奏,避免出现节奏不稳的情况。涅高兹[6]说过,一部作品的速度和节奏是它的基础。

(2)在呈示部中的连接段里,右手出现了带有保持音的多声部连奏技巧,这就需要学生在练习时将右手的不同旋律线条单独练习,并熟知其旋律走向。此外,学生在练习的初期,教师应和学生一起策划出一套合适的指法,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手的大小、跨度、伸张能力来综合考虑,合理设计;当指法能和旋律、音色合而为一时,自然能表现歌唱性。

(3)副部主题的出现,给人带来了一丝俏皮、欲说还休的不同感受。音乐的织体变薄,旋律具有宣叙性的特点,需要用更加单纯、平静的心境去演奏,因此,在触键上也需要让学生稍作调整。在这里采用非连音奏法,要找到歌唱性的弹奏方式,结合人声的特点来思考。

(4)副部的第二主题变得活泼好动了一些,出现了很多表现愉悦气氛的跳音和装饰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试着不加装饰音,只弹奏大的旋律线条,然后再将装饰音加进旋律当中,作不同的感受。此外,为了奏出古典风格节制典雅、清新自然的普遍特点,教师要提醒学生以轻松的姿势和心情,顺着旋律线条的走向,用手腕来带动弹奏。

(5)发展部的中心部分,八度连奏集中在这里出现,高音大多数只用4、5指,这就要求手腕有更强的适应性,手腕要柔和,动作要协调,以达到声音连的效果。应引导学生练习高声部的半音进行,根据黑白键的交替,指法也可用4、5指交替。

(6)再现部再次出现了主部主题,贝多芬将原先单薄的单音变为和弦,伴奏织体也变为了音阶的形式。此处可以使用节拍器用和呈示部相同的速度练习再现部。左手的音阶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要与右手明亮的和弦形成配合与对话的关系,并随着旋律线条的上升推动音阶句的行进感。

(二)对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的教学探索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于1800年,方整的4/4拍要求学生心中始终保持律动感。降B大调是一个“温暖的”大调,像心中的一阵暖流,给予我们复苏的力量。这一点我们从音乐的开头,主题动机经过两次的重复后,音乐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就能感觉得到。

1.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从1—68小节,核心动机迂回重复了两次之后,核心主题在原有基础上以上行琶音的形式展开;同时,在这个快速音流的乐句中,隐伏着旋律的骨架。伴奏织体在音乐展开后,紧紧围绕降B大调主和弦,以分解和弦的形式作为一个和声性背景不断重复。大三和弦的出现在古典乐派中往往是光明性的象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弹奏时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展开部从69小节开始,准备句的素材依然来自呈示部的主题动机。中心部分围绕着一个核心音程,即向上或向下进行的小二度及大二度音程,从76小节开始,左手不断重复的分解八度的伴奏织体再一次体现出了贝多芬的重复音情结。再现部是127—199小节,这里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在保留呈示部结构的同时也保留了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的题材风格和音乐性质。

下面就让我们从演奏技巧出发,看看在实际演奏中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与技巧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技巧来帮助学生展现出这首奏鸣曲中丰富的音乐内容。

2.演奏要旨分析

(1)连奏

连奏的含义是连贯地、不间断地奏出旋律的每个音,可以把它想象成好像在小提琴上用弓演奏一样。在呈示部中,第4小节的右手旋律音调被赋予了更具歌唱性和宣叙性的特点,在弹奏时,“可以用‘运音的方式来弹奏圆滑的音乐线条:手指先分开放在欲弹奏的琴键上,手腕则聚集所有的力量,顺着音符的走向将‘力延续至每一个手指。如此,音与音之间便有十分黏密的感觉。”[7]

在呈示部中,从第30小节开始,同样出现了歌唱式的连音弹奏法,这里更加困难的地方在于连奏的形式由单音变为了双音。首先应该保证高声部音响的紧密连接。这里没有特别激烈的感情冲突,要求我们像女中音的歌唱一样,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这个部分出现了很多小连线,我们不妨将它们理解为弦乐器的演奏方法,因此不必过分强调,重要的是将这些小连线融入大的乐句中去。

(2)断奏

呈示部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奏法是第16小节出现的“轻快地”手指断奏。断奏是指音的规定时值不保持到底,音是间断地、单个地奏出的演奏法。如果说连奏要求每一个新音是不知不觉溜进旋律的,那么断奏则总是加重地弹奏每一个新音。在弹奏断奏片段时,发音必须有力,运用手指短促的、快速的弹奏来引起断奏的感觉。还要注意,演奏古典时期作品应当非常轻微地强调每小节的第一个音,使听众能清楚地感觉到小节的划分,在这里,这些被强调的音也同时是旋律的骨架所在。

(3)分解八度

第49小节开始,右手出现了分解八度的弹奏技巧。分解八度是以八度的坚实弹奏为基础的,必须单独练习,手指支撑点的要求与弹八度相同,但分解八度更需要依靠手腕的转动,弹奏时中心要在1,5指之间转移,防止手腕僵化。

在这里,分解八度并不是在固定位置弹奏的,还要改变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在移位时手要自然,在移位的方向改变时手指要提前展开。比如第49小节的第二拍,A-E-F向上弹奏之后,需要将位置由5指弹奏的F音向下移至相隔十二度的降B音。在弹奏这样的大跨度时,突然改变位置,会产生不均匀、有棱角的情形,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预见地使右手手掌及手腕产生向左转动的倾向,并且拇指要做好准备,让它具有弹奏远距离音程所必要的伸展度。总之,要平稳、灵活而流畅地弹出这个音,并且整个过程中手掌依然保持弹奏八度的姿势。(4)分解和弦

在整个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中,从第4小节开始,左手基本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演奏的。分解和弦的弹奏首先是以和弦的坚实弹奏和手指的积极挥动为基础的。不同于通常的手指工作,由于相互间的距离很大,容易处在紧张的状态,这时的手指应该适应于和弦诸音,这就要求两边的手指需要更多的帮助,要通过比如以手腕为中介的重心的转移来提供帮助。

(5)音阶

音阶作为一种钢琴演奏的基本训练技巧之一,弹奏要点在于要尽量使音与音之间密合圆润,因此音阶的弹奏首先要统一动作。在展开部中,第83—91小节,出现了改变方向的音阶进行。为了达到均匀和良好的音响,音阶方向的改变需要我们用一个大幅度的手臂统一动作,使音阶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音乐整体。

(6)速度和节奏

这是一首音乐元素非常丰富的奏鸣曲,除了上面提到的手指技巧之外,节奏也颇具特点。有时节奏密集,有时则比较稀疏,夹在两者中间的过渡片段就是乐曲4/4拍节奏的方整框架,需要利用节拍器严格把握。在由动力性乐段向气息宽广的乐段过渡时,应在后者的开始处,先顺应前者所带来的紧张度,然后配合呼吸,在歌唱性的旋律中逐渐将它们融化于其中。还有一些由右手带休止的切分节奏对应左手附点节奏的乐句,应注意让左手来带动右手,始终保持向前流动的感觉。

三、贝多芬两首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总结与提升

在刚开始练习这两首奏鸣曲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对整部作品的调性特点、曲式结构,各主题之间的性格对比,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也能为背谱打好基础。在学生着手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段落的侧重点,让学生进行改变触键方法的练习、分声部练习、分句练习、分手练习、保留音练习等。

对这两首钢琴奏鸣曲进行教学分析,从前期准备,再到对音乐结构和演奏要旨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并在对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教学时,灵活地借鉴这些方法。艺术是相通的,想要弹好一首贝多芬的奏鸣曲,可以从培养学生聆听贝多芬早期其他奏鸣曲以及中期和晚期的奏鸣曲开始,大致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再慢慢拓展到贝多芬其他种类的作品,比如艺术歌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作曲家以及作曲家所处时期的整体音乐风格。这样再回到特定的某一首作品时,学生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中的内涵。

此外,想要弹奏好这类曲子,只有优异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技巧只是实现音乐的工具,霍夫曼[8]说过:“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毫无意义;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本能——是那种知道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来运用这工具的艺术直觉。”[9]因此,在实际弹奏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巧将如何为表现音乐服务,使学生的演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成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教学相长。

注释:

[1]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

[2]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是巴赫古钢琴作品的最高杰作。

[3]由贝多芬创作,又名《合唱交响曲》。他构思宏大,手法新颖,独创性地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不仅为浪漫主义音乐开了先河,还成为后来各种现代技法的先兆。并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歌词,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和平友爱欢乐境界的追求。

[4][5]王丹丹.西方音乐史习题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203—204.

[6]前苏联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培养了俄国在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几位钢琴家,包括里赫特、吉列尔斯、韦德尼科夫、扎克等。著有《论钢琴演奏艺术》一书。

[7][美]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王润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

[8]约瑟夫·霍夫曼,(1876—1957)波兰钢琴家。

[9][波]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5.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早期奏鸣曲教学探索
手机上的奏鸣曲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刀木情深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