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传统
2022-04-29曹恬宁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活态传承,是民间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展现,而非遗传承人则承载和掌握着传统技艺的精髓。长兴县西河大鼓,是长兴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长兴县西河大鼓鲜有演出,非遗传承近乎停滞,其受众群和影响范围也不断缩减。本文详述了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现状,分析其文化价值,通过对传承困境进行讨论,探寻长兴西河大鼓传承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西河大鼓;传承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089-03
[作者简介]曹恬宁(2000— ),女,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生。(苏州 215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展现。非遗传承人,则是其中承载和掌握着这些传统技艺精髓的重要载体,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兴县西河大鼓,是长兴老百姓非常喜爱的曲艺形式。近10年来,因为环境变化、科技发展等原因,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受众群和影响范围都在不断缩减。作为长兴县西河大鼓传承人的李宏,始终未能正式收徒,西河大鼓在长兴的传承面临着停滞的窘境。
一、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现状
(一)西河大鼓及长兴县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源自“木板大鼓”。清朝初期,“木板大鼓”唱腔朴素、伴奏简单,演员敲击木板或三弦自弹自唱,后经艺人改进,嬗变为西河大鼓,传入天津。初时演唱西河大鼓的演员,一张桌、一把椅、一架鼓、一醒木、一把扇,演唱时可站可坐。西河大鼓因曲调婉转优美、便于哼唱,又形式活泼,同时充分结合老百姓们非常喜爱的地方乡村小调,因此很快在天津流传开来,之后又相继传播到山西、河南等地。长兴县西河大鼓,便是由学习西河大鼓的河南人李正俄带到长兴的。
李正俄修习西河大鼓后,自北向南一路唱演,最终落脚长兴县姚家桥村,收徒传艺、组队演出,长兴县西河大鼓由此始。长兴县西河大鼓充分结合农村老百姓观演需求,吸取了苏浙地区民间小调形式,同时充分改良歌词,结合老百姓实际需要演唱,如民间故事、历史演义等,因此在长兴深受老百姓欢迎,盛行数十年。20世纪末,长兴县西河大鼓逐渐转向演唱劝人为善的现世教育。
十劝歌(部分)[1]未丛开言唱一声 劝劝父子莫相争 父是天来娘是地 父母恩情比海深
人人都是父母养 父母养儿疼儿心 不是父母抚养大 世上怎能长成人
人人都望生儿女 个个都望后代根 为人不把父母敬 问你根从何处生
不信单看檐中水 点点滴在不差分 虽说不是一母养 好比姐妹亲三分
......
家有贤娘传千里 嫂嫂年长姑年轻 长哥长嫂爷娘样 做嫂为人让三分
唱了七声并八声 八劝娘舅莫相爭 世上栎柴是好火 姑父娘舅是近亲
亲戚要好长来往 不可有事便相争 人人要学仁义德 不可翻脸断铩隧
丝瓜种在坟山上 藤连藤来筋连筋 古人言语说的有 竖不起大路砍不断亲
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变化,充分反映了普通劳动民众的需求和思想变化,是长兴老百姓在乡村生存生活的缩影。2010年,长兴县西河大鼓列入湖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二)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情况
长兴县西河大鼓由李正俄传入,长子李法金传其衣钵,长孙李宏传承至今。清末,李正俄从河南到长兴。李正俄之子李法金随其父学唱,在地方小有名气。从李正俄起,长兴县西河大鼓即收徒组队演出。李宏师承其父李法金,自幼耳濡目染,7岁时已能完整背唱作品。
“那年春天,我一个人到附近村子里挨家挨户‘拜门子唱《皇龙船》大人们看我这么小,就逗我,让我唱一曲给一条年糕。那时毕竟小,也就只能唱那一个曲目,不过年糕还是给我的,让我背都背不动。”[3]
李宏因为天赋极佳、记性极好,所以能博采众长,将各类地方曲调的精髓都吸收融汇进了长兴县西河大鼓中。1956至1967年,李宏在集体劳动同时通过业余时间演出赚钱。这个时期,李宏将唱腔曲调融进西河大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民间艺人李宏逐步在江浙皖一代小有名气。
“我17岁时农村成立人民公社,我就回到自己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了。那时,到了每年正月,我就自己扎条旱船,并了几个小伴,外出到各村子调旱船“拜门子”,热闹下气氛,搞点收入。”[4]
改革开放后,李宏革新西河大鼓唱腔,吸纳小南口曲调,并将旱船调、山东大鼓、花船调、安徽大鼓等民间曲调融入西河大鼓中。
为进一步扩大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市场,也为了获得更多收入,李宏除演出外,还将西河大鼓的唱词编成册贩卖,将西河大鼓录音做成光盘进行售卖,销量极好。经过长期推广,到21世纪初,长兴县西河大鼓已成为苏浙皖交界区老百姓最喜爱的曲艺之一。
“我把我的唱词曲目,印在纸上,边唱边卖唱词,每张纸卖一毛钱,听唱买唱词的人给我围得太多了,买唱词的人到底有没有付钱我也弄不清楚了。后来有朋友给我出点子,教我把唱词装订作一本,毎本我卖一块钱,仍然十分好卖。”[5]
2010年,长兴县西河大鼓列入湖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李宏被评为长兴县西河大鼓传承人。
(三)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现状
长兴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流传的曲艺多以婉转悠扬的唱腔为主。娱乐活动相对匮乏和演出稀少是长兴西河大鼓得以广为传播和兴盛的原因,西河大鼓又反映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很受老百姓追捧和喜爱。随着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提升、科技进步和人文环境变化,老百姓的娱乐项目和时间逐渐增加,广大乡民有更多方式渡过闲暇时间,普通民众对西河大鼓这类戏曲音乐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少,加之西河大鼓的传统鼓词未能及时与新时代保持一致,所以被老百姓有选择地逐渐淡忘。由于失去了广大市场,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学习者很难获得丰厚酬劳,因此包括李宏子女在内的爱好者,都放弃了学习和传承西河大鼓。
“我现在年纪大了,以前还有许多唱曲爱好者找上门来,邀我去传授技艺,现在他们来得少了。我李家经营几代的民间唱腔流派,我总想传下去。但是我自己的后代不太愿意学习,这是我的一个心结。”[6]
除此之外,西河大鼓的唱腔对于学习者的嗓音要求较高,再结合上述的各种原因,长兴县西河大鼓至今仍未能寻得合适的传承人。
二、长兴县西河大鼓的文化价值
(一)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历史价值
长兴县西河大鼓在一百多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在长兴县及其周边地区老百姓的传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其不断吸收各类唱腔为己所用、不断改良,因此蕴藏着很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在西河大鼓的作品中,人们可以听到汉代历史、明朝故事,也可以听到北方大漠和南方山林,还可以听到时代序曲、劝诫箴言。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唱词,时间上纵贯古今,地域上纵跨南北,内容上兼收并蓄,曲调上博采众长,在传承的过程中形象地记录了长兴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习俗、心理,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并通过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来满足长兴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长兴县西河大鼓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市场价值
作为商品的长兴县西河大鼓,有良好的市场价值。1980年代,李宏将西河大鼓唱词印制售卖,市场火爆后改为按册售卖,销售依然火爆。1990年代,李宏将自己编唱的西河大鼓作品曲目录制成光盘磁带,在农村地区售卖,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民众争相购买,光盘、磁带共计售出两万余张。从销量来看,彼时长兴的西河大鼓对乡村老百姓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长兴县西河大鼓具备非常大的市场价值。长兴县西河大鼓还具有文化传播市场价值,作为音乐表演的现场,它不仅可以传播民间音乐文化,还同时将演出场地转变为社交场所,提升各村、各组老百姓的信息交互和交流。此外,它因为唱词的创新和唱腔的兼容,还促成了民间曲调的交流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音乐的传播渠道。
(三)长兴县西河大鼓的消费价值
长兴县西河大鼓还具有对长兴县及其周边地区老百姓生活、娱乐、休闲需求的消费价值。对李宏来说,西河大鼓更多是通过物质进行交换的,比如香烟等有价值又广泛使用的物品。因此,长兴县西河大鼓是以文化消费产品的性质存在于老百姓的生活中的,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也由此具有相应的消费价值。
三、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困境
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深入,长兴县西河大鼓赖以产生、传播和发扬光大的土壤正在逐渐消失,以传统农业和自然生活为背景的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当代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发现,长兴县西河大鼓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少创新、后继乏人和途径受限。
(一)缺少创新:作品与新时代脱轨
长兴县西河大鼓当代传承的首要困境是缺少创新,大部分作品作品的创作时间在20世纪末及之前,在此之后几乎没有新的作品。由于传承人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降低,曾经结合时事创作新作品的优势不再,在近十年正式演出的作品中,除了没有新作品展现,鼓词里也鲜有出现新时代、新世纪、新科技等相关的内容和题材。
(二)后继乏人:西河大鼓传承范围缩小
由于长兴县西河大鼓只有一位传承人,且对传承人先天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慕名求学的爱好者中,李宏始终未能寻得合适的徒弟。成为非遗传承人后,李宏也通过政府发布招徒信息,但因西河大鼓的传唱度及影响范围不再如从前,年轻人不衷于此道,因此报名者寥寥。传承人李宏一直劝说自己的子女学习传承西河大鼓,但因各种现实原因,李宏的三个子女均不愿意,西河大鼓的传承因此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三)途径受限:大众传播下的困窘
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大众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如果说时代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是长兴县西河大鼓传承的客观限制,那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途径和模式就是传承困境的主观因素。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光盘和磁带这些曾经先进的传播手段,已经被淘汰,手机、网络、自媒体在传承当中的功能并没有被使用。[7]因此完全无法让长兴县西河大鼓被更多人熟知,也很难发挥大规模传唱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承。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至关重要,而没有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严重制约了长兴县西河大鼓在当代的传承。
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当代传承遇到了较为严峻的考验。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对于培育和根植中国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实现长兴县西河大鼓的当代传承,可以有效推动和培育当地民众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四、长兴县西河大鼓传承路径的保护对策
长兴县因地理位置优越,音乐种类和曲词唱腔极其丰富。随着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将被边缘化但又极具文化价值的长兴县西河大鼓进行传承和保护,如何将被遗忘的传统转变为时间的礼物,是人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通过,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地方政府帮扶机制。地方政府通过乡村大舞台、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推动西河大鼓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长期表演,对传承人加以宣传。政府介入既能对长兴县西河大鼓进行保护,又能增加西河大鼓的展示度。
2.建立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区。对包含西河大鼓在内的音乐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同时对传承人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帮助等。
3.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运用各类数字化技术将西河大鼓的唱腔和鼓词进行记录,越过传统的口传心授的环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复原演出情况,推动网络传承和隔代传承。
4.定期开展传统音乐进校园等活动。年轻一代是传承的主力,通过传统音乐进校园活动,将西河大鼓搬到学校,让学生培养起对西河大鼓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建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8]
5.将延续传统与创新变革结合。传承人需继承传统,还需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作,使演唱内容更贴近当代民众的生活,从形式上拉进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在曲调上,也可吸收流行音乐的特征,吸引年轻民众,让民众感受到长兴县西河大鼓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
李氏三代人在长兴这片土地生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保存了这些音乐。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不断发展实质上是文化变迁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文化样态要不断保持生命力,则必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自我调整和进步,在上个世纪,长兴县西河大鼓做到了,在当代,它却又慢了一步。时代在发展,新的传承方式层出不穷,即便如长兴县西河大鼓一般盛极一时的艺术形式,也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被遗忘传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长兴县西河大鼓想传承发展,就必须不断变革,让自己具备充足的竞争力。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对于长兴县西河大鼓来说,最重要的都是创新。
注释:
[1]访谈人:曹恬宁,访谈时间:2021年7月14日,访谈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办事处。
[2]黄朝军,王 列.民间音乐的文化认同与社会传播价值——以长兴县西河大鼓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123—124.
[3][4][5][6]访谈人:曹恬宁,访谈时间:2020年7月6日,访谈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姚家桥村西河大鼓传承人李宏老师家中。
[7]格桑卓玛.地方课程视野下西藏民间童谣的当代传承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6.
[8]刘小覃.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2017(06):67—70.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