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融入德育的新思路探索
2022-04-29毕欣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讲,需要结合学生的主观需求以及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思路和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方法上进行研究和规划,尤其是对于本文探讨的艺术类高校学生而言,由于其所学专业的差异,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应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工作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确保宏观上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将德育教育作为宏观目标和任务融入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课程形式、加强日常生活维度上的德育教育以及解决学生问题开展德育教育四方面路径实现在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德育教育;融合路径
立德树人的宏观教学目标使得德育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领域各项工作开展的侧重点和主要目标,德育与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能够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具备更加科学有效的思路指导,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其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状态,这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态度
艺术类高校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征,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能力水平是处在相对较低的层次上的。这引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在合理的组织和管理背景下能够更好地完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状态和行为规范性进行管理[1]。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则的制定对学生的行为和日常学习程序进行约束和控制,对于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是相对缺乏的。当德育教育作为一种以思想引领和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工作融入艺术类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能够确保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得到保障。从学生行为规范的落实效果上来讲,也只有学生首先受到了思想上的震动和影响,才能够使其个人的行动状态和行为规范性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讲,端正的专业学习思想态度也是取得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对于提升艺术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认知
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和思想认知状态的调整优化在高校教育时期迎来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类的专业学习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之部分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内容和目标,若教师在专业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不重视同步进行思想道德认知的教育,很容易导致学生受到一些创新思维或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出现思想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率不断提升的状态下,学生所能够接收消息的渠道在多元性上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若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引导和教育,则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方向就有可能出现偏差的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个人成长发展。从更为宏观的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上来讲,相关工作者的思想认知若出现问题或偏差,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宣传方向和文化氛围,可能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基于此,德育教育应当作为一项重点的教育教学内容融入常规的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確保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向的价值观念认知状态[2]。
(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性与复杂性,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就业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艺术类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学习天赋和学习的思维灵活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外,艺术类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与其专业类型的特征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学的专业在内涵和发展前景方面缺乏认知和了解。这容易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或者后续进行职业规划的环节中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缺乏信心。若教师能够在专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中融入一部分德育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个人专业学习的目标,并且对未来就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对专业学习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有一个稳定清晰的认知,保持客观的态度[3]。
二、德育教育在高校艺术生的课程教学中融合的基本原则
(一)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
到了高校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展。对于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来说,其思想认知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德育教育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具有规范性和固定性,但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主观兴趣和学习理解能力在方式方法上进行转变[4]。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只有符合其主观意愿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讲,为了减轻学生对管理工作开展的抵触情绪,教师更应当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时注重结合学生的反馈转变管理工作落实的方向。
(二)德育教育的融合应当重视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所应用的教育引导方式都是以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为主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保证高校艺术类学生都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达到德育教育的具体效果,但由于教育教学内容的固定性较强,对于灵活性和发散性很强的艺术生来讲,容易出现无法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作用的问题。尤其是在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实现融合的背景下,若教师所应用的德育教育方法无法做到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衔接时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衔接点,并且积极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则依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活动开展达到德育教育效果的目标就无法切实有效地实现。
(三)融合教学管理的评价工作应当受到重视
高校艺术生在长期的高校学习生涯中,评价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主要方法为依托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和专业课实践成绩开展评价。教学管理人员在认定学生管理效果时,也将最终是否获得良好的专业成绩作为管理成效的衡量标准。这虽然能够保证培养出专业能力过硬的艺术生,但从这一专业学生的未来从业角度上来讲,只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但缺乏对于这一专业的理解和热爱,并不能被认定为一种成功的专业人才培养状态。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未能发挥出调动学生思想上的灵活性和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性的作用,这也不符合艺术类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5]。为了引发高校对艺术生思想道德认知和修养培养的重视程度,高校方面应当基于德育与学生管理的融合提出针对性与系统性都达到一定水平的评价方法。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角度上来讲,应当从艺术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状态入手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工作。并且重视对其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效果的观察和评价,力求通过生活化维度上的观察和总结及时发现德育教育融入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后对教学管理成效带来的促进作用,并且为进一步明确未来的高校教学管理方向提供支持。
三、德育与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科学路径
(一)创新管理理念,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德育内容
高校方面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当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将传统的只注重学生艺术专业能力和成绩的管理成效衡量方式进行调整和转变,通过在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一部分德育教育的专题内容,促使学生在初期接受专业艺术教育时就能够同步接受德育教育,从而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工作人员也应当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发展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引起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重视学生德育方面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对德育教育的认知程度存在不足的学生,则应由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认识到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中,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人艺术造诣提升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主观上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实现基于教学管理与引导的两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6]。
(二)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融入德育内容
上文已经提到,不同的高校艺术生在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基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和学生管理方式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要想实现两者之间合理有效地融合,就更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在面向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将德育用一种更加丰富多样且轻松愉快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达,这也是最终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了竞赛类活动以及文化艺术交流类活动[7]。教师可通过组织书法或绘画竞赛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检验和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学生提出思想道德认知和文化理解方面的要求,依托学生管理的渠道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不同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对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以及艺术修养进行观察和考核,达到融合教学管理的良好效果。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方面来讲,当德育教育与具有约束性的教学管理工作都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落实具体的工作,学生主观上对于融合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在认同感上也会得到提升。另外,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反馈环节方面出发来讲,当教学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检验和管理工作都能够融于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也更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思想认知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教学管理教师和辅导员进一步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更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对于上文所提到的艺术生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存在迷茫心态的问题,辅导员和承担思想教育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日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将正确的思想认知和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专业发展信息向学生进行渗透,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从主观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以及积极学习和规划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类课程保持热情和兴趣,这是艺术类学生精神和思想上需要鍛炼和培养的一种重要品质[8]。
(四)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好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除了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外,还应当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德育教育的角度进行管理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来讲,其思想和心理上的引导和教育需要教师付出足够的耐心,并且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心理层面的辅导和教育措施,使学生感受到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柔性和人性化特征。这也是提升大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认同感的重要条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当学生主观上的思想观念得到扭转,其自主服从管理要求的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升和优化。
结 语
综合来讲,学生管理工作在艺术类高校的背景下更需要重视个性化和灵活性。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管理的融合,需要教师结合艺术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分别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实践活动的角度、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到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的科学途径,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提供支持。
注释:
[1]蔡瑞昌.融入安全教育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评《校园安全管理与教育学校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09):191—192.
[2]徐静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生德育课堂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53—154.
[3]杨晓芳.“微时代”背景下我国应用型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存困境与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03):40—44.
[4]姜 威.德育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方法探究——评《校园安全事件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0):189.
[5]栗嘉忻,娄淑华.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138—141.
[6]戴海军.德育理论体验教育与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127—128.
[7]吕智敏,王小明.基于Y理论的中职德育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究——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02):36—42.
[8]孙 婧,张蕴甜.新中国70年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基于7套人教版初中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6):57—63.
[收稿日期]2021-09-26
[作者简介]毕 欣(1985— ),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辅导员。(沈阳 110818)
(责任编辑:韩莹莹)
邮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文汇街18号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 毕欣
联系方式:1880408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