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绘老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新画卷

2022-04-29孙硕

前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

[摘要] 北京老城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西城区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都”的功能,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居民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持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品质,不断增强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软实力。推动老城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将北京中轴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联系起来,为人们呈现一幅连珠成串的数字文化长卷。

[关键词] 老城保护;  中轴线申遗;  文物腾退;  城市更新

[中图分类号] D616;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10-0074-0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北京老城保护,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西城区作为北京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认真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积极探索老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新路径,更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更好服务和改善民生。

立足“都”的功能,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决定了北京城市壮美的空间秩序,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西城区认真落实《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遵循原始特征与后续特征兼备的世界遗产立场,勾勒中轴文化拥有现代与未来的生命形象,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任务落地见效,不断强化“都”的空间秩序、大力优化“都”的核心功能。

不断强化中轴线的空间秩序和统领地位。发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作用,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整治,地安门外大街立面修缮,110路总站御道部分占地搬迁等重点文物腾退和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北京城的脊梁上,多处遗产点焕发生机,一颗颗历史明珠被擦亮。未来,将继续加强中轴线核心文化资源保护及景观整治,完成沿线重要节点的空间织补和沿街建筑立面与景观提升,延续中轴线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整体风貌,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

扎实推动老城整体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把握中轴线遗产核心区和中轴线缓冲区的不同层次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逐步恢复城市风貌、街区肌理和文化底蕴。围绕“两轴、一城、一环”重点区域,1持续抓好重点标志性区域、代表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效果呈现,为中央政务营造更为安全、整洁、有序的环境。采用微循环、渐进式更新方式,保护传统街巷、院落和民居,保护好老砖、老瓦、老物件。现在,站在景山上南北眺望,可以看到中轴线沿途,古建、四合院栖身的胡同街巷正在恢复风貌,古都风韵日渐成为核心区的风貌基调,“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持续深化中轴线内涵挖掘和阐释。在保护好建筑和风貌的同时,强化对中轴线资源的系统梳理和价值研究,讲好中轴线故事、文物故事、工匠故事,更好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推动中轴线主题非遗宣传展示传播,通过举办“大都工匠”“我在中轴修文物”等品牌活动,将中轴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联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通过技术加持和创意赋能,着力打造“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2022年8月,鼓楼前、万宁桥、万春亭3个打卡体验点首发上线,地安门数字重现等4个打卡点位将于年底前全部上线投入使用。届时,中轴线北段将为人们呈现一幅连珠成串的数字文化长卷。

腾退改造持续用力,推动老城保护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有机融合

把文物建筑保护腾退与创造城市美好生活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在加强老城保护、留住老城特有的古都韵味和历史记忆的同时,更加重视市民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打造城市优美环境和居民生活舒适空间。

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居民参与、社会协同”,积极探索城市存量更新新路径。采取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公益立项的办法,完成了粤东新馆、护国观音寺等文物建筑的征收腾退。借助疏解整治促提升、棚户区改造等民生保障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杨梅竹斜街、白塔寺、什刹海等地区登记式疏解、整院式疏解工作,推动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全部启动,34处文物建筑实现完全腾退,1876户腾退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一步,将继续加快重点文物腾退修缮,形成连点成片的规模效应,让群众看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感受到温度。

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平房区有机更新,让老城区、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注重政策机制创新,探索形成老城有机更新的西城经验。在菜市口西片首推申请式退租新模式,加大平房院落更新改造利用,目前已完成菜市口西片、观音寺片区等6个直管公房自愿申请式退租项目,惠及居民5700多人。在真武庙五里等央产老旧小区率先探索租赁置换新路径。在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尝试申请式换租新模式,在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抓好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3年行动计划实施,推动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全覆盖。

坚持规建管一体化,做好老城整体风貌保护的后半篇文章。坚持用绣花功夫破解老城城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深化违法建设和转租转借专项治理,推动违法建设拆除向院落拓展。持续开展街巷环境治理,改善阜景街、前三门大街等重要节点街巷环境,积极开展“最美街巷”“最美院落”试点,推动老城保护向街巷院落延伸。实施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3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停车综合治理,逐步推动老城风貌保护、功能优化、民生改善、品质提升相统一,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好用活历史文物,不断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软实力

合理利用才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西城区将文化遗产视为宝贵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居民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变,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转变,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坚持用市场化方式创新,积极探索腾退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新模式。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新格局。制定实施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推动越来越多文物建筑里的住户完成腾退,郭守敬纪念馆、京报馆等文物空间实现社会化运营,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在全国率先推出文物活化利用计划,新市区泰安里、西单饭店旧址等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实现签约,杨椒山祠、绍兴会馆等9处文物建筑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借助社会力量,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禀赋和价值,推动老北京城市风貌的逐步恢复。

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挖掘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盘活存量,大力构建以区属博物馆为支撑、以类博物馆和展览馆为补充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西城博物馆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支持知名藏家举办专题展览。充分利用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腾退空间扩大增量,推动主题博物馆建设,打造各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创建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博物馆,形成一批主题博物馆群落,让生活在西城的人们“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更好感知文化底蕴、品味城市魅力。

系统串联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规划建设文化探访路线体系。依托街巷胡同,整合文化资源,聚焦不同主题,以会馆、名人故居、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为载体,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探访路线。研究文化探访路线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优化探访路线的空间营造和步行体验,不断增强城市的空间辨识度。其中,全长近10公里的什刹海文化探访路线串联起多个街区的老城文化,推动中轴线沿线等重点街区集中亮相,让人们在感受历史印记的同时,品读老北京的多元文化。

着眼赓续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以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抓手,健全完善认定评估机制、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深入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进社区、进校园,拓展“非遗+”融合范围,开展“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非遗+文创”等合作,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认定各级老字号,加强老字号的原址、原貌保护,鼓励老字号在原址筹建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企业文化展示馆、体验馆等。建立健全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持体系,推动观念转变、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及商旅文融合发展,激发老字号企业全新发展动力。

积极推动文化活动同遗产空间相融合,倾力塑造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匹配的文化品牌。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央地合作,打造一批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文化品牌活动,用璀璨的历史文化之光,点亮首都北京的城市之美。深入推进“书香西城”建设,持续高水平举办什刹海文化旅游节、老舍戏剧节等品牌活动,“白塔夜话”已经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城保护和文化建设活动新名片。积极擦亮“西城京剧发祥地”文化品牌,打造京剧文化地标,使老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扩大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孙硕,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