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
2022-04-29薛佳
薛佳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视频制作 制作周期 画质修复
1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也被称作为AI 技术。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其应用的行业也变得越来越广。由此可见,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将会对人的意识、思维等相关信息进行模拟。人工智能本质上不是人的智能,但它可以像人一样思考,甚至能够超过人类的智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同时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现阶段人工智能属于“用人工智能”的范畴,离不开人类主体自行运行。然而,借助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也有效提升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生产制作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发展与优化。图1 为传统的视频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包括自动采集、生产制作、播出分发和用户体验四大环节。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视频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视频采集阶段,传统工作方式采用是专业的摄像机、录像机进行视频采集,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生产者,其利用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素材。在视频的生产和制作阶段,传统视频制作形式是采用专业级别的非线性编辑軟件制作视频,而目前各大手机品牌都为其产品配备了滤镜、美颜、专场、特效等制作功能,使得视频制作工作者能够在云端进行视频制作。同时,在视频的播出分发阶段,传统工作形式是微信直播、有线电视网络直播,而现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观看直播或者点播视频,这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1] 。由此可见,在整个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参与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视频领域的相关应用变得越来越多。
2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
2.1美颜滤镜类
所有的视频和照片作品都在画质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在传统视频剪辑中,人们采用PS 等工具制作影像作品,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绝大多数的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影像作品,其中最受广大用户喜爱的是美颜滤镜类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瘦脸、磨皮、美白、祛斑等诸多功能。除此之外,滤镜也是图像修复中的常用功能。滤镜最初是指安装在摄像镜头前过滤自然光线的附加镜头,其目的是实现风格化的调色效果。各大软件的滤镜功能则是通过滤镜算法实现场景模拟,进而获得类似的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深度学习的风格滤镜算法和滤镜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其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远远超出了物理滤镜能够达到的水平。
2.2画质修复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画质修复主要是针对老旧照片和老旧视频进行修复和翻新上色。人工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其修复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其能够为画质修复工作带来全新的工作模式。例如,在2020 年国庆节前夕,央视某部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修复了拍摄于1956 年的黑白电影《上甘岭》中的合唱曲目《我的祖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修复手段与人工智能上色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采用4K 数字化的修复技术去除了胶片中所残留的物理损伤。之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上色技术把黑白影像转变为彩色影像。
2.2.1画质修复
视频影像资料的修复主要是补足帧率。由于老旧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受到相关条件的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都会带有卡顿、闪烁等问题。然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修复老旧视频,能使其画面变得更加流畅和清晰,其中补足帧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2.2着色
着色是黑白影像资料修复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人工上色流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着色能够针对黑白影像资料进行上色处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原样影片的相关历史资料对上色模型进行修改,进而使得所修复的影像资料更加符合原片的时代背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注册模型能够为黑白图像带来高质量的着色效果,并且为相关视频赋予全新的生命。
2.2.3提升分辨率
众所周知,影像资料中的分辨率对于欣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影像资料的分辨率的主要手段是将原有视频的分辨率提升到“高清”甚至到“4K高清”的水平。目前相关平台的播出要求是必须充分满足受众群体的欣赏需求,如将影片《上甘岭》的片段进行还原。将影片修复到4K 分辨率能够有效提升画面清晰度,并且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3字幕自动配音
视频制作是借助软件实现对相关信息的自动化解锁与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确保视频所表达的内涵符合相关设计的制作需求。传统形式下的视频设计软件必须以人工为基础,之后进行修改。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视频编辑工作流程得以简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2] 。除此之外,视频剪辑还能降低门槛,如帮助非专业的编辑人员快速了解和应用该技术,以及让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语言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识别能力,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一体化操作和服务。
制作视频字幕实质上是针对视频所表达的内容通过字幕的形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使得编排好的解说文本以画面的形式进行同步录入,能够有效保障在播放过程中解说人员不会产生口型和文字不对称的现象。传统形式下的视频编辑工作在字幕和配音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要求配音人员具备极其专业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后期编辑人员具备超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进而使其满足匹配字幕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语音合成的智能化操作方式根据字幕实现同步配音效果。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语种进行同步翻译。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新闻采访工作中可以同步支持多种语言,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视频编辑的效果和质量。
2.4视频字幕的提取
视频剪辑中的字幕提取主要是针对视频内容中的同期声音配上与之相应的字幕。通常情况下,该做法都会应用到会议和采访中。例如,工作人员在录制视频时所采用的是远景拍摄方法,而由于外部杂音过大,无法把整个演讲内容同步录入视频介绍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视频字幕进行同期声字幕处理,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视频解说中的内容。传统形式下的视频编辑工作是借助人们所听到的文字进行翻译,并且还需要针对字幕的同步时间和同步语速、音调进行调节,此时翻译内容极易出现一些误差和错误[3]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语音识别技术将视频字幕同步翻译出来,从而把字幕和语音进行自动匹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針对文字进行二次核验,而文字的匹配率超过99%。除此之外,在国际化的视频会议中,部分小语种翻译还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传统人工编辑模式必须借助语种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充分结合不同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进行分析与处理,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小语种翻译,相关工作人员则可以有效地针对人工审核环节进行强化处理,之后在不同项目中同步生成多种语言[4] ,如法语、藏语,并且借助自主生成的形式确保成品视频的音质和音量,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视频前期的设计工作量。
2.5虚拟主播
在传统新闻视频编辑工作中,主播是新闻播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合成虚拟主播,并且根据不同场景将主播形象切入背景之中。在输入检索词之后,新闻主播可以通过各个嘴型以及肢体形态根据不同场景的实时变化而形成独特的播放效果。例如,口型语音内容等播报形式也可以借助人工调节来约束其形态,从而有效提升主播与环境之间的契合性,使得整个播报过程变得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进而有效规避视频剪辑不精准的问题。
2.6智能编辑与解锁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视频剪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编辑时,必须要求编辑内容符合播报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诉求形成正确导向,这促使视频制作中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素材之间的片段存在一定的断续性。一旦此类空白区域和用户的诉求发生重合就会产生视频的同质化问题,从而降低视频内容的播放量,影响视频的播放效果。鉴于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视频的编目和解锁,从而使其根据视频内容的具体需求自主识别,并且把主体要素和视频内容进行有效关联[5] 。例如,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场景识别等功能,在文献中查证不同的文字内容和信息内容,使其能够快速定位到相应的片段中,实现相关信息的有效链接。这可以把各个视频进行关联和调度,能够缩减人工查询时间,达到提升视频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在视频制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视频产业变革提供帮助,从而有效降低从业门槛并且提升工作效率,使得视频更具创意,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视频制作行业,进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