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 乡村兴
2022-04-29李坤说陈思明黄锦浩
李坤说 陈思明 黄锦浩
长青村,坐落于陆丰市甲东镇西南部,村域面积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6亩,全村共有999户4668人。该村可耕种面积少,粮食经济作物收益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是个不折不扣的“一老一小”空壳村、贫困村。
2020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后,新的“两委”班子成员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战。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
“穷则变,变则通”。多年来,该村“两委”干部潜心研究探索势必挖掉“穷根”的出路,让村民、村集体增收。
长青村位于瀛江北侧,南沿南海,西面为甲子渔港,鲳鱼、金龙鱼、鳗鱼、鱿鱼、海蟹、九节虾等海产品丰富。村“两委”干部依托村天然靠海优势,提出让村民转行为渔民,开启捕鱼新生活的方案,这一方案提出后,便召集村民们商讨转行的可行性,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建议。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长青村渔业从零起步,从无到坐拥国库渔船33艘、乡镇船舶117艘,让村民通过渔业捕捞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通过发展,该村成为了甲东镇名副其实的重点渔业村。
撂荒地焕发新活力
转行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种地的人少了,撂荒地也增多了。同时,年迈、残疾的村民因无法从事渔业捕捞致使家庭经济依旧拮据,这成了长青村亟待解决的两件大事。
村“两委”干部认为打好“土地”牌,是破解无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该村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村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党建模式新路子,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元路径。
此后,村“两委”干部一遍又一遍地做好村民工作,还由村党支部作为“担保人”,消除村民“流转出去就要不回来”的顾虑。最终,通过土地流转,长青村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200亩。村“两委”干部还积极主动与种养公司协商,以每亩200元的價格发包给种养公司,并引进优质甘薯种植项目。长青村成功将撂荒地“唤醒”,播下“金种子”,既发展农业产业,又增加集体收入,留住了青山,摸着了“金山”。
贫困村迎来新蝶变
长青村立足本村实际,广开思路探索发展路径,创新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至目前,初步形成了物业经营型、稳健投资型和特色种养型等多种发展路径发展综合体。
该村大力实施旧村改造,依托扶贫单位的帮扶,投入140万元,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仅租金每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6万元;另一方面,引进客商投资900万元,分别建设了一个占地1.4万平方米的水产品加工厂和一个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针织厂,发展海产品晒脯业和服装制造业,以租金形式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凭借临海临港地理条件,长青村引资建立一个海鲜产品收购点,参股陆丰邻里中心建设项目、陆丰瀛泓渔农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基地、甲子水厂,解决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就业,并把年总收益的69万多元以分红形式发给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村委和学校顶楼建设90.16千瓦光伏发电收益类项目,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
通过各方努力,长青村不仅实现了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穷到富的转变,更把党组织和群众拧在了一起,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跟着党走”俨然成为长青村广大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