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跑书记”和他的“亿元村”

2022-04-29冯杰贺柯玮

党员生活·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黑猪村民

冯杰 贺柯玮

3月中下旬,淅淅沥沥的春雨连绵下了两个星期后迎来了晴天。在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村民何珍香正带着孙子、孙女在自家庭院享受难得的阳光。

何珍香的家是一栋漂亮的白色小楼,前几年建成共花费60多万元。儿子冉孟培和媳妇都在家养黑猪、种白柚。她指了指小楼边上一排干净整洁的平房说:“那就是咱家的猪圈,最多的时候能养600多头猪,一年收入能有70多万元。”何珍香告诉记者,在彭家沟他们起步比较晚,年入百万的大户很多。

走在错落有致的村间步道,路旁点缀着花花草草。连片的柚田中,是一栋栋各有特色的农家“别墅”和统一标准的猪舍。空气里是泥土和花草混合的芬芳,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充分展现。

“这都是焦书记带着大伙干起来的。”何珍香口中的焦书记名叫焦宪,17年来,焦宪带着全村跑政策、跑项目、跑市场,彭家沟致了富、变了样、成了“亿元村”,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跑跑书记”。

不等不靠“跑”实基础

在山区,路是制约大部分乡村发展的瓶颈,彭家沟也不例外。一条狭窄软烂、不能行车的土石路是进出彭家沟的唯一通道,肩扛手提是村民运送货物的唯一办法。5公里的烂山路,最健壮的汉子,一天也最多只能运两趟。

“村民真的被这条路搞怕了。”焦宪说,修路成了他要解决的首要难题。然而,当时村集体却没有1分钱。

包包挎肩上、公章揣包里。焦宪迈开大步一户一户地动员起村民来。山区农家分散,从这个农户走到另外一户,有时候要走上一天。每到一家,他都苦口婆心地讲述修路的重要性。上门不光是动嘴,焦宪还主动帮着剁剁猪草、干干农活。一个夏天,本就黝黑的焦宪已经晒得看不出“底色”。

终于,焦宪说动了50多户村民,凑齐了5000多元“巨款”,并约定每家出一个壮劳力,义务修路、补路。最终,一条不算宽敞但勉强能行车的道路修了出来。老百姓走在这条不崴脚、不扬尘的路上,觉得这个书记还不错。

曾经的家乡,除了路破,还有个特点,就是臭。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养猪是彭家沟村的传统,“到处弥漫着粪臭,脏水横流,不堪回首。”焦宪回忆。

2005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借“小沼工程”“三改一建”的“东风”,焦宪带头在自家建起现代化的沼气池,并鼓励村民都参与改建。挨家挨户地宣传、引导……持观望态度的村民渐渐把沼气池建了起来。露天的粪池慢慢不见了踪影,村子干净了起来,春天也能闻到阵阵花香,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彭家沟渐渐有了一些美好田园的味道。

焦宪十分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扭转村级原班子年龄老化、效率不高的局面,他不断地把回乡大学生、在外创业能手充实进村“两委”班子,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党员队伍。

“彭家沟村位置闭塞、资源匮乏,想要致富,还需要外部的帮助。别人帮你是要看到希望,我们必须先好好干,再寻求支持。”焦宪说,以干促助、不当懒汉的共识逐渐形成。

以干促助“跑”出产业

2009年,省地税局想在唐崖镇对口帮扶的一个贫困村并驻村成立帮扶队。队长胡中福在唐崖镇各村进行考察。焦宪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没有犹豫、耽搁,挎上背包就跑到了镇上,为自己的村子“代言”。乡镇黨委政府各个部门,焦宪跑了个遍,终于找到了队长胡中福。

“到我们村看看吧!”这是焦宪与胡中福初次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被这番朴实的诚意打动,帮扶队最终进驻彭家沟村,为村里硬化出第一条3.5公里长、4米宽的村组公路;同时,引进了白柚品种,种植规模迅速达到300亩,每亩年产值1万多元。

以干促助摘得果实,彭家沟村在脱贫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6年,机会又一次悄然来临,它再次眷顾了有准备的人。

这一年,国家农业农村部4个司局计划在全县挑选4个有潜力的村进行支部联学共建,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一天傍晚,已经下班正准备晚饭的焦宪突然接到电话,被告知畜牧司临时来调研的想法,焦宪喜出望外地答应下来。

突然到访的调研组发现这个山区贫困村很有特点,养殖村异味不大、村容村貌整洁,百姓不懒、干部能干。在焦宪家里举行的座谈会上,调研组问了很多问题,焦宪一一作答,有远见且务实,调研组频频点头。

调研组离开后的一个月,焦宪没有坐等结果,而是在县里、乡镇各个部门到处奔波,为与畜牧司共建作最后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支部联学共建点定在了彭家沟村。

“书记啊,你这回给我们找了一个好亲戚啊!”村民们见了焦宪都高兴地说。

“别人帮助是一方面,要过好日子,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焦宪鼓励大家。

支部联学共建为彭家沟村的未来发展把好了方向,农业专家先后到村中考察,确定了以养殖新型黑猪替代传统白猪为基本产业,以扩大白柚种植规模消化养殖产生的肥料,以农家新型沼气设施进一步净化环境的“猪、沼、果”生态循环发展格局。

只要有好项目,焦宪便立刻“跑”起来。几年间,他为彭家沟村争取到省农业农村厅推进实施的粪污资源化合理利用项目;争取到省畜牧兽医局累计帮扶投入各类项目资金560万元;争取县畜牧局专项资金,在全村建起“16113”标准猪舍150栋;争取县林业部门以奖代补资金,在全村每家每户庭院前种起了漂亮的花花草草……

不懈努力“跑”活市场

2017年底,第一批黑猪就要出栏了,然而市场上白猪价格低迷,1斤仅4到5元。若按这个价格出售黑猪,就要赔钱。想起当初动员老百姓改养黑猪时的承诺,焦宪便愁上心头。“当初在全村面前表了态,黑猪卖不出去没法交差。”焦宪回忆道。

没有市场自己闯。焦宪拿出“跑跑书记”的劲头,开始了一段心酸曲折的历程。

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某农贸公司,了解到彭家沟村的黑猪品质很好,准备大量收购。听到这个消息,焦宪喜出望外,冒着严寒辗转赶到武汉的一座写字楼会面。

在进行了一番商谈后,对方表示愿意收购全部黑猪,但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卖猪心切的焦宪来不及多想,让家里赶紧汇钱来。回村后,又花费8000元购得包装机,只盼尽快交付生猪,然而再次联系对方,电话却打不通了,办公场所也人去楼空……

焦宪感觉自己被骗了,一段时间后,公安部门的调查电话印证了猜测。“心痛啊,我一年工资就那么点,更心痛的是我们的猪还没有着落。”焦宪说。

短暂收拾心情,次年1月,焦宪带着村干部再次踏上闯市场的道路。终于,在那年狂风暴雪之中,以高于白猪市场价7元的价格,陆续解决了村里400多头黑猪的销路问题。

直到此刻,焦宪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回到村里,焦宪和村“两委”干部立刻忙活收猪、卖猪。“一天要准备3套衣服,一套收猪装车用,一套到屠宰场赶猪下车用,最后换上套干净衣服回家。”焦宪说,“50多头猪,早上7点开始,直到第二天新鲜的猪肉运走,才算结束。”

尝到甜头的村民在村“两委”干部的鼓励下扩大了养殖规模。党员干部也充分带头,为村民无偿提供养殖技术、配种服务等等。

2019年,恰逢猪价上扬,跑市场经验丰富的焦宪要求全体党员出村“推销”,并拿回了漂亮的“销售业绩”:彭家沟村250多户售卖黑猪达到6000多万元;2020年,全村售卖破亿元。

如今,富起来的彭家沟村更加注重生态宜居,沿唐崖河两岸改造干栏式民居120栋、特色院落3处,完成308户花果庭院建设,改造厕所580座。诗画柚园、荷塘月色等12个建设项目让彭家沟村更加美丽。这个年出栏生猪超2.5万头的恩施州“畜牧第一村”,也获评“湖北省生态村”。

彭家沟村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更走出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之路。17年光阴,焦宪和大家用脚步和汗水,将美丽乡村的画卷“跑”成美好现实,浇灌出了缤纷色彩。

猜你喜欢

黑猪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黑猪
西班牙伊比利亚黑猪考察报告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小黑猪
外公家的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