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管:谐谑嬉戏的“诗济公”

2022-04-29陈仲义

华文文学 2022年2期

摘要:作为自然物候的“管家”,管管充满顽童的奇思,在装疯卖傻、搞笑偷乐、正经佯装的疯长中,制造难得的奇趣;更在动词词汇表里,塞满荒诞的饕餮,“吃”的残酷,藉此揭发社会与人际的贪婪本相;他就在谐谑与嬉戏的混合体中,施展当代诗性的“济公”魅力。也由于不拘小节,多少留下提炼(立意、语言)不够的缺憾。

关键词:管管;台湾诗歌;奇思奇趣;谐谑;嬉戏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2)2-0024-08

见过管管两三次面,每次都听他神聊几句。直到近年,才得知他演过《六朝怪谈》《超级市民》《策马入林》《最想念的季节》等影视,竟有十几部之多,84岁高龄还主演《暑假作业》,授之诗歌界“影帝”名下不虚。可是不对呀,他明明说过:我不是演戏,是演诗。他的“诗戏”演的是姓管的孙悟空、名叫管运龙的“怪味豆”。最好再加上老顽童、恶作剧和“醉拳术”的名號,就更全面了。是的,他用大大咧咧、童言无忌完成“嘻嘻哈哈的超现实”;也用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涂鸦人生荒诞。辛郁说他是一只野鹿、一片烟云与一阵骤雨的组合。他则自况是野马,无缰无辔,乱蹄狂突。我呢,更乐意看到当代诗坛“济公”,那一身非诗的装束——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拘小节的狷介、落拓不羁的脾性,被压扁压歪的鬼脸,带着“荒芜”在寥廓中眨眼。可惜在最新出版的《台湾现代诗史》里,他不幸被排除在名单之外,没留下一点墨迹。我为此有点耿耿于怀,故而在此补上几笔。

一、物候的“管家”,顽童的奇思

我想说的第一句话:管管是诗歌界的物候“管家”。何以见得?物候是指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与节候的反应关系。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动物的迁徙、初鸣、哺育、冬眠,都受制于光照、降水、温度等周期性变化。物候还包含水文与气象两大内容(结冰、初霜、电闪、雷鸣;流量、汛期、解冻、含沙量等)。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诗人坐拥自然,势必将反映自然的丰富“表情”一一收揽在怀。生性活泼好动的管管一拍即合,自然在物候现象上一番打扮。管管的特大行囊,永远塞满春夏秋冬。初春的瞳仁,张望着蓓蕾、粉蝶、野棠树的白花,还有清明与寒食,招呼着“听水的人”、“过客”和“刺青族”们,把梨花词写满春天的鼻子与耳朵,同时醉死在杨柳的秋千、燕子的风筝、初荷的提灯里;盛夏的浓阴,时时拨弄着闷雷、蛙鸣、喷火的蝉,一边扇动阔边的草帽、一边顶着凤凰木的花伞与晚云,间或传出《缱绻经》的木鱼声,还夹几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仲秋时节,《住在大兵隔壁的菊花》,连同《把名字挂在草叶上的家伙》,垂涎着梢头上的红柿子、黄酒、落叶、红蓼,及至陶渊明与林黛玉,偶尔伴随脸红、咳嗽与痰块;隆冬的布袋,藏不住那么多爆竹、火盆,远山上那株红枫,还有割去青丝的水田、耳根发痒的更鼓,以及鬓白如霜的踏雪寻梅。

时序与物候之间,管管用力最勤当属春天。《管管诗选》有关物候的内容就占了六成,其中春天的意象、语像又占了一半。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物候的描绘、寻觅与捕捉上,管管充其量不过是位风景画家。作为有深度的诗人,他借助对自然把捉的机会,其关注点还是锲入到社会、人生、存有的层面。虽然不是每一种物候都有所指,应该说多数,已然成为他的“绳套”与“罟网”。有青年学子从那些花瓣、芽鞘的绽放与果核的爆裂,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说它们指向时间、生机、战争、死亡、家庭与性等多种意涵。①但给我最深触动的,莫过于管管通过(各种)“花”与(各种)“脸”的比拟、并置、错位、扭曲去传递心中的“变意”。那些直接性标题就足够惊人:《脸》《马脸》《鬼脸》《满脸梨花词》《果子脸谱》《母亲的脸》《荒芜之脸》,埋伏在题目之外的,更有《梨树》之脸、《荷花》之脸、《车站》之脸、《太阳族》之脸,《碑文》之脸、《水薑花》之脸、《四季水文》之脸,及至“早晨这个孩子的脸是月的”,及至《弟弟之国》的脸:“那张贴满青苔的脸,雕满甲骨的脸,结满绳索的脸,陀螺的脸被一鞭一鞭的抽著;您的脸贴满一份份的新闻纸,贴满一张张的告示,爬满一只只急燥的蚂蚁,扇走我满脸的枯叶……”,皆是通过人体表情最丰富的器官来表现人间的沧桑,众生的百相。各种物候、器皿与各种脸构成叠加、互文的镜像奇趣,让人在多角度的折射中窥见自己、反审自己。

不知道是脸的圆形表情影响了月亮,还是月亮的投影发生作用,管管与月亮的情愫也如漆似胶,十分火热(给月亮深深钉上一枚钉子,/再系上一把线,牵着他玩玩——《四方的月》;她就敢把她的头伸出窗外,/用月光洗她的头发——《月光洗头》;把吃剩的一半月亮晒在露台上——《月色》)。不过作为情侣与挚友的月亮并不过瘾,有些单薄,管管还不忘动员诸多“负面”朋友:老鼠表弟、蚊子来客、司晨的斑鸠、咬黄昏的狗子,猫头鹰、乌鸦、苍蝇、蚂蚁、蛆虫、虱子……,参与他的怪诞脚本演出。本节侧重关注他在物候管理中的奇想怪思,是如何一骑绝尘,无所羁握。

黄粱在《管管世纪诗选》的序言中,分析他的古怪来自“八卸”②,卸的本义为“去掉”“拿下”,卸的衍义为“解除”。黄粱用《大卸管管四十年》做标题,其中谓语结构的卸字应转义为“分解”才能成立。所以八大卸即八大分解,分别指向:卸超现实、卸意象、卸形象思维、卸语法、卸节奏、卸章法、卸主体关注、卸自己。卸的结果,管管成为离乱语法、捣毁节奏、轻慢布局、松绑主旨、放任自己,我行我素,目空无人的大顽童。他完全摘除人生的假面与文本的一本正经,在众多漫不经心的即兴弹奏中,反倒因思维的信马由缰或胡作非为,时发奇思异想,随便一个标题便叫人信服:

《烫一首诗送嘴,而且趁热》

随便一行:

乱跑的蜜蜂是春天的鼻子

如神来之笔,叫人惊叹有多少这样的金句。再看《去夏》首行:

吾在多恼河。拾到一根患肠胃病的稻草绳子

信手拈来,贴切得体,且具形象隐喻。稍弱点的银句铜句也不少:

你的脚答应一定陪鞋子回家才不会失眠

——《俺不说》

如果吾在你身上刻上高山仰止你会不会痛

——《黄山》

管管就是以他特殊光谱的管式手电筒,取代常规对象,从事诗歌通道的“打洞”作业,一如他在诗中所说“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会拿着手电筒不停地给黑暗打洞(《手电筒》)”。在思维日益被庸常化的生活面前,只有童心未泯的少数诗人,才能力排流行色,或高雅或通俗地操持着。即便像中国苦难史这样的大题材,他也能放手一博,让一首十行小诗来承载,没有超级胆识与四两拨千斤的聪敏,是断断行不通的:

到光绪那年那首诗还剩下了九行/崇祯在煤山上吊时把那首诗勒死了最后一行/努尔哈赤又开始从头另写那首诗/光绪年间才写了九行!/义和拳作乱一拳打去了一行!/鸦片战争毒死了一行!/慈喜大薨又驾崩了一行!/李莲英阉去了一大行!/宣统元年又被废去了一行!/一九一一年在武昌革命革出了三行/袁世凯兵变去了一行!/张作霖给炸去了一行!/吴佩孚战去了一行!/张宗昌毙去了一行!/冯玉祥诈去了一行!/×××又抢去了一行/×××又刀去了一行/又杀去了一行/再剁去了一行/又烧去了一行/再炮去了一行/这首诗已经被杀/的诗不成其为他妈的/诗了!/屌!中国这首诗呀!

——《一首那么难写的诗》

通过19个动词:勒死、另写、打去、毒死、驾崩、阉去、废去、革出、兵变去、炸去、战去、毙去、诈去、刀去、杀去、剁去、烧去、炮去、被杀,把近现代史的爆乱、宫政、割据、内战做了“一对一”的极为简明扼要的概括,在在是言简意赅,意味无穷。而《阳明山冬雨即事》,则返回本然的童真思维,带有几许顽童的恶俗调侃,顿生奇趣:

说这儿雨是一种冷酒

树,并不反对,

所以,有几颗树便喝红了脸

有些越喝脸越青

不管脸青脸红

却都爱面壁小解

因此造出条条溪流

或者小小的瀑布

却断非面壁解经参禅之事

说它是雨嘛,却有酒味

说它是酒嘛,却有尿味

说它是瀑布,却又是站着的河了

越喝越冷,此乃为酒兴

竟喝得每根骨头都站到皮肤上来

冷的不剩一点肉的温柔了

他娘的

在化石与未化石之间

在成枝与将成枝之间

那绝非衣冠可以解说的

喝了就尿,尿了就喝

就是这么一回事

树如此

鸟如此

狮子如此

鱼如此

新娘如此

星如此

人哪

也不过如此

因为周庄如此

蝴蝶也他娘的如此

在管管不少作品中,你会发现揶揄与讥讽、正经与佯装,犬牙般交错在一起,既关涉人间疾苦、生存艰辛,也溢出对生活的浓浓情趣。当他的诗想与思路完全翻開,他的生性(包括缺乏正规“教养”——比较同侪,多出了几打粗话),带着天资禀赋:装疯与卖傻、搞笑与偷乐、天真与顽劣,一俟疯长为高度的野生性,便发酵、加剧为难得的奇思奇趣。

二、荒诞的饕餮,“吃”的残酷

奇思奇趣发生在管管的动词词汇表里,频次最高的是一个“吃”字。是饥饿时期留下来的严重后遗症?是欲望时代带来摁不住的饕餮?是大快朵颐的美食家胃口?抑或这个经典的口部运动,隐含太多的表现样式(喝、呷、吸、啃、咬、嚼、咽、嗑、尝、噉、啖、品、呷、吞、噬),容易展开大规模的饮食文化,继而去叩问人生万象?

先看《蝉声这道菜》:

妻却把蝉声放进洗菜盆里洗洗

用塑胶袋装起来放进冰窖了

妻说等山上下雪时

再拿出来炒着吃

如果能剩下

再分一点给爱斯基摩人

权且把蝉声当作炒菜,平添了生活的一种乐趣,委实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但作为生活日常第一需求,人之常情,就分外诗意盎然。《鸡鸣》也是,把白天和夜晚的黑白转换,当作相吞互吃的饕餮,基本是在文本范围内做做游戏罢:那只雄鸡把一匹一匹夜捉来很饕餮的吃着/因之白昼才从吾太太的夜里逃出来!!/因之就饱得打起嗝来。而《星期日的早晨》则针对宗教仪式,掺入反讽式戏弄:

全镇上唯有礼拜堂在吃早点

在收容满街上看起来很美的垃圾

主啊,假如你昨夜赶到

《井》,俨然加入形象化的纲常伦理成分,把对象夸大到极致(吾成灰)的程度却合情合理:

不然就把吾烧成灰

撒到你家门前的井里

让你天天喝着井水里的吾

喝着吾的灰

而《读灯的人》,则开始揭示恶劣的人际关系(吞食与谋杀):

远远望见你灯下缓缓的步履

你可知道灯在吞食着第二个你

一些墙,一些在谋杀你的眼睛

还是到我这里来吧

到《大英博物馆告诉吾》,就大不相同了,转移为诗人对西方美学的正餐、晚点或下午茶的评头品足:

巴黎铁塔这根

他说那是一根吊在天空的大便

只有对甜美已经吃腻了的法国人

才会去吃这种丑陋之美

同时也不忘对东方文明、浩大的文化工程进行质疑:

七万九千三十六块版,不知杀了几千棵无疤无节的梨树?

版重四百吨,四百吨梨子要吃多少人

——《说一部“秋冬收脂后无疤无节上等梨木乾隆版木刻大藏经”的闲话》

骤然加重分量是《老鼠表弟》,完全是在文明伪装的幌子下,对战争、残忍、人道丧失的控诉:

在广告牌下

靶场上子弹们正在用着早餐。〔反刍着吃大菜的好年月〕

且骂着菜单。且议论着价钱

战车在嚼嚼草。嚼嚼野蔷薇

炮在啜饮星。啜饮蝙蝠

刺刀在割麦子。收割野菊

《饕餮王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超现实主义的指引下:

吾们切着吃冰彩虹/把它贴在胃壁上  请蛔虫看画展/把吃剩的放在胭脂盒里/ 粉刷那些脸/再斩一块太阳剐一块夜/ 吃黑太阳/ 让他在肚子里防空/ 私婚/ 生一群小小黑太阳生一群小猪/ 再把月和海剁一剁/ 吃咸月亮请蛔虫们垫着咸月光做爱/ 吹口哨/ 看肉之洗礼/ 把野兽和人削下来/ 咀嚼咀嚼/妻说/ 应该送一块给圣人尝尝……于是/ 吾们把愤怒忧郁微笑连结起来/ 吃光/ 吾们就双双睡去……

精神与物质处于大饥饿大贫困线下,人们什么都吃,不是一般的吃,而是贪婪的吃,暴殄天物的吃,吃得痛快破坏得痛快挥霍得痛快发泄得痛快,甚至把所有的愤怒欢乐忧伤全部吃光,这是一种以反弹式的荒诞食谱,抵抗存在的压迫,宣泄对存在不满的挑战。③连最亲密的月亮也参与演示欲壑难添、无尽循环的过程:“月亮是一只自己吃着自己的无鼻无眼无嘴雌雄兽/吃光了又吐出来,吐出来又吃进去/雌吃着雄,吃瘦了又吐出来/雄吃着雌,吐出来又吃进去”(《月亮吃月亮》)。诗人代替月亮,张罗他者筵席,其实是借机指向人肉饮宴,依托《蚊子》,很快达到高潮:

吾把蚊子的樱桃小口,给擦上口/让伊先去亲妻子几口,妻的肉温柔/再让伊去亲女儿几口,女儿的肉嫩如春韭/再让伊去亲儿子几口,儿子像小牛肉/给每个人留下几朵红红的吻痕/当作一点儿心心相印!/至于吾的肉,是老肉,随便吃吧/这样蚊子的肚子里就有了吾们家四个人的肉/这比管夫人调合的泥娃娃更亲热/于是,吾把这只蚊子请进冰箱避暑/当青蛙把月亮吵到天中央那天晚上/吾们就把那只蚊子从冰箱里端出来/加上一点醋或者酱油什么的/一家人吃着蚊子喝酒/你们该知道吧,那时候/吾吃着妻的肉,妻吃着儿子的肉,儿子吃着姊姊的肉,姊姊吃着老爸的肉/吾们一家人互相吃着/每一个人的温柔/每一个人的温柔/真是他妈的温柔!

管管在荒诞吃法上大做文章,从“吃他”晋升为“互吃”,“先是吾们吃它们,然后是它们吃吾們,最后是吾们一家人互相吃着”。此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像个卡通片。在这样荒诞逻辑的进展里,已然流露出诗人一个并不荒诞的理性:即使在如此美妙富于温情的家庭中,实际上存在着某种互噬的残酷关系,血缘最密切的家庭尚且如此,遑论社会、阶层、集团与种族乎。④

至此,人们很容易联想鲁迅的吃人之说。鲁迅第一个短篇小说,通过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第四节的最后三句写道:“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结尾是:“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通过“人血馒头”“人肉的筵席”,痛砭“人吃人”的畸形社会。

顺延鲁迅的衣钵,管管“吃人”的重头戏,是集结自己所有的兵马,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到日常,演绎一场场制度、等级的压榨活报剧。另外,他也通过吃的口福,引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礼膜拜,最具体生动的表现,是他浸淫于水墨画忘乎所以(为此专门出版《茶禅诗画》),下面的《墨荷》,极尽自己吃净传统文化食粮的可掬之态:

夜拿著一支毛笔,从黄昏开始,就在画一张泼墨荷花

当这张墨荷画好时

吾便坐在一张大墨荷叶上

与夜对酌

吃著猎户给打来的

巨蟹双鱼金牛白羊

还有

一碟一碟的虫声

一碗一碗的蛙鸣

一直喝到吾坐的那幅墨荷

落满了露珠

吾便伸手折下那一朵

萎落在西天的

褪了色的

只剩下一个瓣的荷

一口吞下

怪的妻说吾的嘴

近墨则黑

谁像管管这样大吃大喝?一方面指摘外部社会贪婪无度,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吮吸玉液甘露般的国粹,甚或连最后的一点荷瓣都不放过,好一个转世的美食大咖——“太和公”。

三、谐谑的嬉戏

这一切,都离不开老顽童一个“玩”字,玩就是游戏。白灵说管管“逗乐万事万物”是一种玩的幽默,它是“通过世人看得见的笑和他们看不见也不明白的泪来直观生活”(别林斯基),是交融滑稽的喜悦和深刻的悲哀于一起的,是意有所指地揭露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是自嘲地将自身的缺点率真而风趣地“示众”,然后愉悦轻松地“与之诀别”的方式。⑤

窃再细察一下,管管的幽默是谐谑与嬉戏的混合体。谐谑是诙谐逗趣,调侃中带有戏弄的意味。谐谑元素在诗中不可多得,属于稀有金属,方显珍贵。纪弦是台湾现代司库中,第一个试装叮当作响的谐谑银元,出手大方,管管继承大把遗产,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单纯停留在打趣、玩笑,插科打诨,诗作容易流于平面庸俗,像热腾腾的汤面,下点调料,改善改善口味而已。可谐谑不是普通的酱醋香油花生酱,而是呛人的芥末、割喉的米椒。

轻型谐谑,不能不提到《邋遢自述》,22行履历表,委实邋遢。开头是:小班一年中班一年大班一年/国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硕士二年博士二年。按部就班,平淡如水,但因学历完整,叫人好生羡情。不料轻轻一抖:“还好,俺统统都没念完”,在轻慢、蔑视的口气中,完成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屑。接下来,用七种变化的数字弹奏自己的生活史:五次恋爱,二个情人,一个妻子,三个儿女,几个仇人,二三知已,数家亲戚。四字词一顿的诙谐曲,一副无所谓的面孔,附加一副无赖派头。再接下来,继续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当兵几年,吃粮几年,就是没有作战。最后在上半阕,把自己的脾性定格下来:不打牌,不下棋,几本破书躺在枕头边装糊涂/几场虚惊,几场变故,小病数场挨过去。/坐在夕阳里抱着膝盖费思量。下半阕进入自我调侃与解嘲:这是六十年的岁月么/就换来这一本烂账。空有墙上的挂剑,被晚风吹的晃荡,像吾手里这杯冲过五六次以上的茶一样。愿景、抱负、理想、向往,在岁月的磨蚀下,倒像多遍褪味的茶水:“俺倒想再沏一杯尝尝。管他荒唐不荒唐。甚至辉煌。”喝断声中,有几分无奈的豁达,在自我讪笑又自我肯定的自画像中完成管管,真是文如其人。

《俺就是这个臭样子》与《邋遢自述》简直就是姊妹篇,半是自恋半是癫狂不乏粗野,集中袒露率直、本真的一面:管你个屁事/俺喜欢郑板桥、金圣叹、苏轼/还有他娘的超现实/俺喜欢鬼/俺喜欢怪/俺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俺就是这个鬼样子/管你个屁事/能爱就爱总不是坏事/俺爱骂人/经常说他妈的/当然你也可以骂他奶奶的/俺就是俺/俺就是这个熊样子/管你个屁事。撒野粗话,甚至把它充当诗的要件显耀。这种臭样子的童言无忌,是否可以回归为某种艺术的原始本性,或溯源到最初本真?马斯洛曾分析过: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⑥他例举的无师自通的自发性,正是创造性萌芽,而无师自通的自发性,最能在无功利的游戏中得到满足。管管曾说:“我对写作看成一种游戏,是儿童们认真的自愿的没有另外目的的那种游戏。这是纯然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一切都跟自己一样充满生命力、把什么都要放在嘴巴里尝的婴孩的观点,是自己与世界万物无分别生活与游戏也无分别、自己即一切的那种‘万物即心的最纯粹的、初生之犊似的眼光”。⑦

按照阿多诺的观点,游戏不是动物性的倒退,而是还童的现象,游戏不仅表现对工具理性的摈弃,而且代表一种隐而不露的回归。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使人卸下道德面具,放逐所谓终极意义,在民主公平原则下,抵达无功利的怡悦境界。管管童心未泯,元气满盈,淘气、捣蛋、坏笑、恶作剧、赌气、撒野、捉弄、抓狂。这些质素一旦被悟性触发,朝向良性方向发展,往往沉淀为艺术的潜质。童心与游戏交织在一起,现实就在任性的世界里听命、变样:

《黛芬坡小镇记》写道:

出店来,红日西斜,江山如画图

玉米田依旧是玉米田

阿美利坚是否依旧是阿美利坚?

还是撒泡尿,上路去吧

《绝句4》,也像“横木塞进灶”那样蛮不讲理,却又那样通情达理:

蹲在马桶上

痛快的拉出来那就是真理

如果便秘

那就是理论读的太多了

这像某些立法同志以及某些教授

《抽水馬桶》,在突发的“好动症”中,尽情尽性地手舞足蹈,无视任何人脸色:

抽水马桶是消渴症患者张着大嘴

一次就会喝很多水

它是一只沙漠中的骆驼

你相不相信

它是张着大嘴要咬你的鳄鱼

而像《下放的海》,笔者一眼就认定,它是管管短诗的最杰作,构思、想象、感觉超乎一流完美,充分证明管管收放自如的高明功底:

他剪下一块蓝色的海

想把他放在戈壁滩

敦煌说:

“不行哪!骆驼会生气”

及至《搬家》:“把眼睛拆下来装进罐子里把头发编起来做绳子/把牙齿掀下来一本本叠好/把肋骨肠子便壶等等/都统统装箱或者压扁/再用绳子五花大绑起来/好!准备上车,押赴刑场”作者经年飘泊,四海为家,一生大搬家有三次,每次搬家都苦不堪言,故嬉戏式地虚拟出:把眼睛、头发、牙齿、肋骨、肠子卸下来装箱,等于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一副壮怀激烈的视死如归。搬家搬成了处以极刑的怪胎,不能不是游戏心理使然。

最叫绝是《太阳》:一睁眼太阳那小子把个皮球朝着我们家窗台就踢过来。……我娘子急忙去拉后窗帘,总算把足球给四四方方的挤扁在墙上。我娘子用她那只小手拼命往墙上压就像贴年画。“真气死老娘,快捉快捉,连个球尾巴都没有捉到。”我可亲眼看到我娘子提着球尾巴凌窗去了。(落花犹似坠楼人吗)是自杀他杀反正不是情杀。青天大老爷这件案子太阳是帮凶。不干卿事。奇峰接踵,结尾直干云霄,叫人忍俊不止:我娘子竟怀了孕,竟临了盆。诗人在假定性世界,睡眼惺忪,无视伦理规范,放纵自己的娘子参与了自己制作的游戏,且进行亵渎式的嬉弄:怀孕、分娩——不惜拿家人开刀,满足自己一时书写之绝爽。

这就典型的管管式谐谑嬉戏,完全出自儿童的心理与视角,融入创伤性经验后,有时还喜欢动用禅思的棒喝:

“你是一匹野马吗”

“不,吾是一匹踏雪寻梅的驴”

——《野马》

吾把春夏秋都收拾在火盆裡烧了。烧一张。吾哭一声。哭一声。吾烧一张。这病。爆竹会对你说话的。吾要骑著驴去挨家挨户报丧了。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过客》

春天像秦琼宋江成吉思汗楚霸王

秦琼宋江林黛玉秦始皇像

“花非花

雾非雾”

——《春天像你你像烟烟像吾吾像春天》

更多时候还是搬出隐喻、谐谑式的隐喻:

有人去叫缸看看什么也不说/有人说缸里装满东西/有人说什么也没装进缸/有人说装了一整缸的月亮/一天有个家伙走来/打破了这口缸/也是一个屁也不放/不过/这口破缸/却开始了/歌唱。

——《缸》

把个不起眼的缸当作历史的承载物,装满浩瀚的唐宋元明清,因而也成为繁华与败落的历史包袱。有人说缸里有太多糟粕,有人说缸里装满了月亮。终于来了个造反家伙将缸打破,龟裂或缺口的破缸,反而在变更中焕发生机,改写历史,重新歌唱。

当然,在嬉皮笑脸的游戏中,严肃的面孔委实不可或缺,它往往促成寓言式的思想高度。像《鸟笼》:捡到一只鸟笼/把鸟笼放进客厅/我把鸟笼打开/看清笼里没有鸟/我再把鸟笼关紧/我看到我关进了鸟笼/那么我应该是只鸟了/不必惊慌/地球也是一只鸟住在鸟笼/谁不是一只鸟呢/谁又不是一只鸟笼呢。比较非马的同题诗《鸟笼》系列(《鸟笼》《再看鸟笼》《鸟笼和天空》),管管一改醉态,严谨进入三段论:第一段逆向,第二段顺同,第三段合题,达成大入大出的境界。同是虚幻情景,管管采用的是:无(鸟)——有(我)——有(笼)的“晋升”路线,主旨全然对准异化,始终锁定自由。

管管在超现实的嬉戏中,玩出众多突接、逆袭、后设、急转弯,断崖式镶嵌,甚或文不对题,顾左右而言他,都指示了诗歌中别样的稀贵元素,与传统的雅正、清音、言志载道,格格不入。其实谐谑的嬉戏并不是什么坏东西。谐谑是幽默的一种,嬉戏是游戏的一种,它们联合进驻诗歌,大大提升自由、想象、出格的几率。管管就像骑着阿里波特的扫帚,扇动幻象的斗篷,在超现实的漫空场域,丈量人性的宽度与深度。

曾琮秀在《台湾当代游戏诗论》的结语中写道:游戏的入场卷,擅长把意义扮装成一个谜,用隐蔽的语言迁回的文辞进行遮蔽。这样的寻宝游戏,读者只负责寻找躲藏于谜中之底,其乐趣就酝酿于“寻找”“躲藏”的过程之中;由扮装进而变装,展现自我游戏的本能,在诗的松散离题、漂浮的意指、意义与意义间的隙缝中产生愉悦的对象;透过互文性、戏仿、拼贴改造的游戏,会激发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在嬉游的年代,任何意义都会限制游戏的自由,可以被看见、被听到、被读之的事事物物都可以是游戏。作为游戏的血亲,皆遗传着游戏与生俱来的自由、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血缘。尽管现代诗中的游戏性与正经八百的道德劝说或抒发悲情的诗语言相对,但不意味着游戏中没有严肃的意义。相反的,他们的形象或内容是可笑的,却不是那种仅供娱乐的肥皂剧,因为在笑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理不能承受之重。⑧管管60年的写作,为当代游戏诗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份全面的脚注。

四、散文美的“底线”

管管的多数作品,行走在散文诗与诗的结合部上,一旦散文诗与诗巧妙合轨,很难不擦出惊艳的火花。但因其天性放浪,不羁粗鄙,在散文诗的步幅中,不时也会掺入散文化的坏脚法。故而,沈奇批评道:管管的诗歌语感原气足、流量大,沛然而发、生气勃勃以至横溢漫流,属于一种激流飞瀑式的流体语势,本就易于散漫游离。对此,管管少有警惕而大多率性而为,缺乏必要的克制,亦即二度创作与加深,致使散文化倾向较严重。其实就管管的悟性而言,只要稍有用心稍加注意,便见奇效。⑨

笔者认同沈奇的意见,管管作品总会出现一些瑕瑜互掩的现象,多数诗评人出于对老前辈的尊敬而避讳或轻描淡写。像前面大家推崇的代表作《一首那么难写的诗》,结尾四句,感觉还是过于直露,完全可以宕开一笔,效果会更好。再像《青蛙案件物语》,案件本身提出一个很妙的问题:为何高高的五楼,会冒出个青蛙?可惜作者没有采用福尔摩斯的侦探路线,而是顺随常人惯常思维,白白糟蹋了12行:

到底这只青蛙

是怎样

爬上来的呢?

难道青鞋会飞?

这么说人也该

会飞了?

是谁送来的一只青蛙?

不会

人吧?

也许吾们家是真的

还躲著

青蛙?

这样的结尾实在不敢恭维,散文化的拖沓啰嗦,代替问题的解答。想想,只要拐个弯,不是可以柳暗花明吗?干嘛老揪住青蛙?

再像《寒山寺之钟声》:

苏州有个寒山寺,唐朝诗人写了一首枫桥夜泊的诗

他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不明白,这个钟声哪里都不好到,偏偏夜半钟声到客

船是什么意思?寺里的出家人也说不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昨夜我终于梦到那个钟声

我终于知道那个钟声是什么意思!

我不告诉你那个钟声是什么意思!

通篇依然迷失了整整七行,诗的意涵等于放空,等于什么都没有说。明显的败笔,早早就该剔除。

固然我们的诗坛“济公”,擅长生命的直观,直感所迸现的灵光,写下生命与世界真诚的神思偶遇,真乃性情中人,真气不散,童心未泯。⑩可由于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时失之内敛,多少留下了提炼(立意、语言)不够的缺憾。

①⑩ 廖坚均:《管管诗之“春天”意象探析》,《台湾诗学学刊》2016年(总28期)。

② 黄粱:《大胆泼辣奇怪——大卸管管四十年》,参见序言,台北:尔雅出版社2010年版,第4-18页。

③④ 陈仲义:《乖谬怪异的活报剧》,《从投射到拼贴——台湾诗歌艺术60种》,漓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第93页。

⑤ 白灵:《永远的管管》,(台)《自由时报》2006年6月26日。

⑥ [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⑦ 白灵:《不际之际——管管诗中的生命热力和时空意涵》,《现代诗坛孙行者——管管作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萧萧、方明主编,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11页。

⑧ 曾琮秀:《台湾当代游戏诗论》,台北:尔雅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234页。

⑨ 沈奇:《管管之风或老顽童与自在者说:管管诗歌艺术散论》,萧萧,方明主编:《现代诗坛的孙行者:管管作品学术研討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9年版,第40页。

(特约编辑:江涛)

Guan Guan (Kuang Yun-loong): A Funny Chai Kung of Poetry

Chen Zhongyi

Abstract: As a ‘manager of things natural, Guan Guan is full of strange thoughts of a playful child, creating rare fun in the crazy growth of shammed madness, told jokes and serious pretensions, on top of stuffing the vocabulary of verbs with the cruelties of absurd gluttonous eating in an effort to reveal the greediness of the society and human relationships.In a mixed style of humour and playfulness, he gives vent to his glamour of a contemporary Chai Kung of poetry. And because of his lack of attention to detail, there are regrets that conception and language of his poetry is not very refined.

Keywords: Guan Guan, Taiwan poetry, funny and witty thoughts, humour, playfu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