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零二二年“全球十二大技术趋势”

2022-04-29

海外星云 2022年7期
关键词:临床试验初创加密

1远程医疗

远程患者监控能够通过技术驱动帮助患者实现“在家就诊”,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就诊体验。虽然多年来远程患者监控一直受到关注,但由于各地的防疫封锁措施、就诊需求激增,远程患者监控热度不断攀升。

目前,专攻远程患者监控技术的初创公司包括:

●利用大数据远程监测病人各项指标的英国医疗科技公司Huma

●研发可穿戴除颤器,持续监测患者心律失常的可穿戴设备公司Element Science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患者健康管理的初创企业Bio fourmis

随着远程患者监控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改进,在接下来几年,非传统性质医疗健康公司将会大展身手。远程患者监控可以让患者尽快得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降低治疗成本,甚至还能推动分散式临床试验。

诸如梅奥诊所这样的医疗机构已经与远程患者监控初创公司和可穿戴设备制造商达成了合作。与此同时,非医疗性质的大公司也想要凭借自身对于消费电子产品、数据处理或零售行业的经验在市值300亿美元的远程患者监控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远程患者监控发展的另一大驱动因素是5G的全面加速。对重要数据的持续监测以及人工智能驱动分析工具可能会占用大量宽带,因此建设5G将为远程患者监控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美国AT&T(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通信公司计划在1月底前推出新的5G服务。

电信公司也在展现自身布局医疗行业的潜力与实力。例如,2021年12月,美国AT&T(电话电报公司)与三星与数字健康初创公司Qure4u合作,发起了一项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倡议。

与此同时,提供远程患者监控服务的Somatix在9月份得到了T-Mobile's accelerator(德国电信5G创新实验室)的支持。预计电信业将与更多远程患者监控初创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它们直接提供远程患者监控服务。

未来几个月,科技巨头也将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例如,苹果公司于2021年6月宣布,将电子设备收集来的数据与医生共享。据悉,该公司还将为电子设备推出更多健康数据监测功能,如监测血糖水平、血压、体温等。

美国AT&T公司讨论加速5G发展,驱动远程患者监控的广泛应用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Apple Watch有助于远程监测一些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开始在其研发的消费设备上提供远程患者监控服务,包括Fitbit、Nest、Azure Kinect、Halo等。

“消费电子设备转向可穿戴医疗设备”这种趋势,可能会为科技公司创造新的机会。这些公司可以利用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借助远程患者监控超越传统的医疗设备制造商。

医疗设备制造商往往专注于制造医用的远程患者监控设备。然而科技公司手中握有数亿用户数据,并在用户体验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都会让远程患者监控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苹果公司宣布将电子设备收集来的数据与医生共享

2防范加密犯罪

人们对加密的兴趣空前高涨。Starbucks、Whole Foods以及KFC等零售商开始接受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加密应用日渐深入生活领域。

技术无处不在,衍生的网络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据报道,在加密交易中非法活动占比不到1%,但自2016年以来,加密犯罪率平均每年增长312%,其中包括黑客从投资者手中窃取货币、加密投资相关的骗局等。

2021年8月,黑客成功攻击中心化交易平台Poly Network,盗走6亿美元的数字代币,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加密货币抢劫案。虽然资金最终被追回,但该起事件证明了加密安全一旦出现漏洞,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诸如PassFort、Ch ain alysis、TRM Labs、Solidus Labs以及Ellip tic這些公司正在打造解决方案,将区块链带来的相关风险降到最低,主攻领域包括反洗钱、账户持有人的强化审查、交易可见性以及智能合约安全等。

2017年~2021年新闻中提及“加密”或“加密货币”的次数

史上大规模加密货币盗窃案件

整体上,网络安全领域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呈爆炸式增长。2021年,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共进行了846笔交易,融资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2017年~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融资数量与融资金额

该领域中专攻加密技术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包括:

●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资产托管解决方案的Base Zero

●创建去中心化加密诈骗验证系统的CryptoPolice

●为加密公司提供反钓鱼解决方案的PhishFort

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以及客户的利益,加密交易所开始押注初创公司。2021年9月,Coinbase参与了区块链安全平台Forta 2300万美元融资。在Coinbase收购数码钱包开发商BRD-周后,2021年12月该公司还宣布了收购加密安全初创公司Unbound的计划。

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开始关注加密货币。例如,2021年,Mastercard收购了加密货币“反洗钱”合规公司CipherTrace,PayPal收购了加密货币安全公司Curv。

目前,加密安全解决方案中有许多侧重于保护加密交易,个人的加密钱包往往被忽视。

网络犯罪的手段五花八门。加密货币中有一类被称为隐私币,这类货币颇受犯罪分子的青睐。

区块链分析平台Chainalysis研究主管金·格劳尔表示:“隐私币的应用还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程度。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流动性不如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只有在你可以买卖商品和服务或将其兑换成主流货币的情况下,加密货币才有用,而对于隐私货币来说,这要困难得多。”

加密领域瞬息万变,2022年隐私币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大。截至2021年,全球加密货币用户超过3亿,超过1.8万家企业接受加密支付。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将资产加密,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因而黑客的机会也会增多。预计2022年会出现更多的黑客和非法行为交易,这也会让更多资金充足的初创公司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升级自身的防御系统。

3 Direct-to-avatarD2A

Roblox平台上一款价值4115美元的古驰包,虚拟潮牌RTFKT与艺术家Fewocious合作推出的一双价值5万美元NFT运动鞋,网络视频游戏《堡垒之夜》中出现的一件价值8美元的巴黎世家外套。

随着元宇宙、NFTs和数字身份持续受到关注,时尚品牌纷纷开始布局。低成本的开发和庞大的用户群给奢侈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以Roblox和《堡垒之夜》等游戲为代表,元宇宙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共享虚拟空间,这也让不少时尚品牌开始尝试虚拟商品。

在共享虚拟世界中,用户以化身互动,这些化身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其他形式展现个性化。在Snapchat、Zepeto和VRChat等社交平台,虚拟形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对Z世代来说,他们仿佛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

D2A模式(Direct-to-avatar,直接向用户的数字身份销售产品,绕过任何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为时尚品牌和零售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不同年龄段人群上网比重

到2022年,各大品牌将赌注押在虚拟世界上,线上竞争日趋激烈,D2A的商业模式发展会更加迅猛。

此前,时尚品牌和虚拟平台之间的合作凸显出了极大的市场潜力。比如,古驰在创作游戏平台Roblox上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虚拟品牌展“Gucci Garden”。据报道,展览吸引了大约2000万人次访问,成千上万的用户达成了交易。

这种限量合作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多样的方式探索D2A。

●推出虚拟店铺,让用户获得“长久”的体验感。例如,美国街头服饰品牌Vans与游戏平台Roblox合作推出以滑板为主题的虚拟世界“Vans World ”。

●瞄准区块链。例如,阿迪达斯最近在The Sandbox购买了一块虚拟土地。

●研发游戏,直接从游戏中获利。例如,Off-White推出的视频游戏OFFKAT;LV推出的手机游戏Louis:The Game。

●尝试NFTs。例如,2021年12月,耐克收购了加密潮牌RTFKT,打造虚拟球鞋和独家NFT收藏。

虚拟球鞋

对于数字商品来说,NFTs(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关键性技术”。Index Ventures首席执行官雷克斯·伍德伯里表示,NFTs具有稀缺性,它可以证明数字资产的所有权。

虽然时尚品牌可以通过NFTs或研发游戏等进军D2A市场,但最终关键性的因素还在于自身的品牌以及盈利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年轻的受众群体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打游戏,像Roblox活跃用户每天会花费2.6个小时上线。通过布局元宇宙,时尚品牌可以更广泛地接触这些年轻的受众群体。

虚拟商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00亿美元,对于所有想要赶上元宇宙热潮的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针对用户虚拟化身的营销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受众,获得更多的收入。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2021年8月爱莉安娜·格兰德在《堡垒之夜》游戏中举行的三天虚拟演唱会,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带来了200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

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多的品牌和消费者转向虚拟世界,“ 虚拟土地”或“虚拟资产”可能会成为企业瞄准的一个重要市场。

支付行业:新兴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支持D2A交易,极大颠覆了传统的支付系统。

DecodeM创始人迈克·伯兰德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商家布局虚拟世界,需要越来越多有创意的目标受众介入。品牌和零售商需要了解他们的目标受众,否则,他们可能会触及不到手中利益核心,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4临床试验虚拟化

“救命药”的研发之路极其坎坷。

成功研发一种药物的成本为26亿美元,上市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据估计,活体试验的成本(在动物和人身上进行试验)占研发总成本的75%以上。

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药物研发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疫情期间,80%非新冠药相关的临床试验不得不中止,对于相关公司来说这是巨大的损失。

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分析,临床试验总是因其时间紧张以及容易出错遭人诟病。研究人员需要与患者一起工作,既费时又耗成本,有些时候甚至不可行。据统计,每名患者每次试验的平均费用超过4.1万美元。

寻找既符合标准又愿意参与试验的患者也是一项挑战,据悉,目前为止药物研发中只有6%的临床试验能够如期完成。80%的临床试验是因为招募患者出现问题导致延期,20%的临床试验因为招募未能达标就此搁置。

所以,制药公司应该怎么办?

临床试验中采用虚拟方法的数量

答案是虚拟临床试验。

虚拟临床试验,是一种使用计算模型来模拟药物、医疗设备或干预措施的试验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人体临床试验不仅可以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可以避免传统临床试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虚拟临床试验不太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临床试验,但它可以显著提高试验的速度和成功率。

使用虚拟人群模拟治疗过程是对传统临床试验的有效补充,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可以在临床试验前通过建模预测试验结果,从而设计出更有可能成功的研究方法。

●虚拟临床试验的对象一一“虚拟人”可以呈现多样化,是对传统临床试验中难以招募的患者的有力补充。

●可以在虚拟临床试验中设置对照组,直接比较同一虚拟群体中两种替代疗法的效果。

●虚拟临床试验可能会测出传统临床试验中未出现的研究結果。

法国医疗科技公司Novadiscovery首席执行官FRANCOIS-HENRI BOISSEL表示:“你可以在虚拟临床试验第二阶段对1万名虚拟患者进行试验,而不是局限于10名、20名或50名患者。”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和制药公司开始采用这项技术。

Novdiscovery获得Sanofi和Debiopharm等医药巨头投资支持,最近该公司与Janssen和Takeda等制药公司都开展了合作。该公司支持在临床试验之前,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模拟(使用真实数据),以支持决策和降低临床开发风险。

GNS Healthcare将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仿真技术结合起来,模拟针对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药物反应。该公司最近宣布与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推进前列腺癌治疗研究。

虚拟临床试验并非完美无缺。首先,计算机模拟依赖于真实的历史数据,测试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副作用时,虚拟临床试验可能会“束手无策”,因而这种试验更适合测试治疗的有效性(即验证“预期”结果)。

此外,虚拟临床试验想要成为传统临床试验的重要一部分,需要通过经过反复的验证和研究,建立可信度。

5零碳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正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做出“零碳排放”的承诺,消费者开始注重选择可持续发展品牌。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减少碳排放,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监督和治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

2021年各大公司财报中,提及“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或“ESG”的频率也增多,零碳排放成为企业高层们关注的焦点。

风投机构也在抢抓机遇。

气候科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从食用合成蛋白、使用固碳混凝土到乘坐无排放车辆等能够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技术。

2021年气候科技成为风投“宠儿”,这种态势在未来只增不减。

据CB Insights数据,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2021年融资金额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4倍以上。

2017年~2021年企业财报中提及“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或“ESG”的频率

2017年~2021年可再生能源领域初创公司的融资金额变化

评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能源储存、氢能、碳捕捉、替代蛋白质、垂直农业、电动汽车、智能建筑等细分赛道,融资金额也创下记录。

对于专注于气候科技的风险投资基金,2021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气候科技基金Lowercarbon Capital创始人克里斯·萨卡表示,该公司仅在几天内就募集了8亿美元资金。2021年欧洲成立的World Fund募集约4亿美元。

环保鞋业制造商Allbirds在2021年11月上市,市值超过20亿美元。8月份,电池回收公司Li-Cycle以17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资管巨头BlackRock的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在2021年10月份表示,他认为未来1000家独角兽公司将是气候科技公司。

但是前方并非一路坦途,气候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出现不少问题。企业通过greenwashing(漂绿,指的是一家公司或组织故意、欺骗性地误导消费者,使他们认为自己的品牌是环保的)将自己包装成低碳先锋。

企业可以从广泛的角度来研究气候技术,例如生产低碳产品、采用资源节约的商业模式以及发展低碳的供应链。但实际上,评估一家初创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每一件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鱼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例如,生产一种新的“节能”产品所需的能源往往比日常生活中节约的能源多得多。

诸如电动汽车、垂直农场、地球工程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本质上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这会给今后的技术规模扩大带来挑战。

例如,随着气候技术的蓬勃发展,2021年核聚变初创公司的融资大幅增加。这些公司致力于利用“人造太阳”来发电。如果成功,它就能提供足够的清洁能源,让人类文明永葆活力。

但是建造“人造太阳”的成本高昂。2021年12月,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筹集了高达18亿美元的B轮融资。

在这其中,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但是风险投资正是为风险而生。气候科技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过亿轮融资”,这表明风投正大踏步地向前,推动气候技术的发展。

6极速配送

配送市场空前火热。

根据Coresight Research数据,城市消费者对于即时性的需求,再加上疫情期间实体零售加速转向线上,美国极速配送销售额在2021年达到200亿~250亿美元左右。

2005年,亚马逊推出了以“速度为王”的电子商务模式,即两日送达。如今,这种模式正被推到极致。2021年,提供10分钟~20分钟配送服务的初创公司融资同比增长近10倍,达到80亿美元。

这些极速配送初创公司雇佣全职送货司机,承担配送费以及房屋租金,能否实现盈利令很多人困惑不已。纽约食品杂货配送初创公司1520由于客户不足资金耗尽于2021年底倒闭。

CB Insights认为,2022年将是极速配送公司的鏖战之年。大浪淘沙,胜者往往会打造产品差异化,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食品杂货零售商开始和极速配送公司展开合作,特别是在欧洲人口密集的城市。

●2021年10月,家乐福宣布与巴黎初创公司Cajoo和Uber Eats合作,提供15分钟配送服务。2021年7月家乐福收购了Cajoo的少数股权。

●同样是在2021年10月,Tesco宣布与Gorillas合作,在英国伦敦5家Tesco门店进行试点,提供食品杂货即时配送服务。

●2021年4月,Aldi Nord宣布與Glovo合作,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试点,提供30分钟的配送服务。

●2021年9月,Krogers宣布将与Instacart合作推出即时送达配送服务。

对于零售商和极速配送公司来说,达成合作关系其实是互惠互利的。

节省房租成本:极速配送模式需要仓库空间来存放交付的货物,这可能会产生高额的租金以及安置费用。

技术栈开发:极速配送公司拥有库存技术,能够准确跟踪和预测库存波动,结合零售商在供应链方面的经验帮助初创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客户获取:与初创公司合作有利于零售商、杂货商布局城市市场,并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有更高的曝光率,也将成为重要的客户获取渠道。

多样化的商品选择:现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向线上购物,极速配送APP为零售商提供了另外一个展示产品的渠道。极速配送初创公司售卖的产品价格与杂货店的一致,再加上自有品牌商品,这对于关注商品价格的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7供应链风险管理

2021年,由于疫情、恶劣气候、劳动力短缺以及港口拥堵等问题,全球供应链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促使了人们对于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相关企业急需向柔性供应链上转变,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货运智能匹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跟踪等技术 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与需求关系,提高数据访问价值。

●可见性:需求预测和可见性平台正在帮助企业识别和应 对潜在的风险因素。

●自动化:在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中,机器人的应用激增 ,这也更好地实现了自主地面移动以及无人机交付等功能。

总体而言,机会是巨大的。2020年,零售行业因缺货损失了约1.14万亿美元。如果能将产品的交付时间由7天~10天缩减至2天,那么预计可以提高40%的销售额。据Deliverr调查,如果交付时间缩短至1天之内,销售额增长70%。

在过去的一年,供应链效率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2022年在应对供应链危机时,仍有一些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数字孪生是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用仿真技术,对仓库、器具和配送流程等进行数字建模。目前,数字孪生市场规模高达322亿美元,这种技术正在撼动供应链系统。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物理世界进行预测。例如,恶劣天气、劳动力或零部件短缺对供应链造成的冲击。

根据Grant Thornton 2020年秋季的一项调查,大约五分之一的制造企业计划在数字孪生供应链方向开展投资。

根据BCG数据,采用数字孪生的企业供应链问题的确有所好转,比如减少了总库存和资本支出,以及提高了吞吐量。

像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凭借其领先的云平台和计算能力,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最近几个月,这三家科技巨头也宣布进军数字化供应链。

数字孪生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2021年9月,谷歌宣布了新的谷歌云解决方案Supply Chain Twin。据报道,像Renault等客户使用该平台分析数据的时间减少了95%。

●2021年11月,微软于推出了供应链数字孪生解决方案。Daimler Truck Ag通过该解决方案大大减少泊车时间和零部件短缺的问题。

●亚马逊于2021年11月推出云托管平台IoT TwinMaker,帮助开发人员快速而轻松地使用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以便监控并优化运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体系,2022年数字孪生技术将会继续火爆下去。

8电气化技术革新

公共汽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无声的电动引擎在运作着;房屋主人们正在安装发电屋顶;运动员们穿着量身定制的电动鞋。这样一个电气化的世界可能会让人觉得很新奇。

在2022年,电气化将持续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者和政府押注在清洁能源的技术开发。与此同时,一些资金雄厚的初创公司正准备在电池领域实现技术飞跃,为各行各业大规模电气化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中,电动汽车是主要驱动力。电动出行先锋Tesla目前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超全球主要车企市值总和。2021年美国政府承诺将使用电动汽车取代联邦政府现有车队。GM、Volvo、Honda等在内的许多汽车制造商宣布计划将实现电气化建设。

从航空公司开展电动飞行到物流行业推进碳中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这场正在兴起的电气化浪潮。据McKinsey调查,企业利用现有技术将燃料用量减少了将近一半。

2021年各大企业财报中提及“电气化”的频率飙升至史上新高。

电气化面临不小的挑战。清洁发电若要迅速扩大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重新电力系统中适应流程,长远来讲,还需要完善电力基础设施。

对电池的过度依赖会衍生出不少问题。例如,对锂和钴等金属的开采需求可能会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并引发环境问题,供应短缺甚至可能会让国际关系紧张,地缘政治局势剑拔弩张。但许多人会争辩说,与电气化所带来的回报相比,这些问题不值得一提。

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以充分利用,一些国家实现清洁电力绿色供应。能源生产的时代来临,新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下,电池的性能成为关键。

轻便持久的電池可以让飞机在空中自由飞行,实现零排放,能提高商用电动汽车的适用性,让储能设备更便宜。

据报道,Apple计划在2024年推出一款电动汽车,有传言称Apple在电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2017年~2021年财报中提及电气化的次数

采用新型硅阳极电池的Whoop

2017年~2021年储能领域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

硅含量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保证电量的充足。高硅含量提高电池已经走出实验室,应用到日常消费品中。例如,融资近10亿美元资金的独角兽Sila Nanotechnologies将新型硅阳极材料电池用在Whoop微型健身追踪器中。Sila声称,与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这种新型材料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20%,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

投资者也预见了大众对于储能的极大需求。相较于上一年,2021年该领域初创公司融资交易翻了一番,融资金额增加了4倍。硅含量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保证电量的充足。高硅含量提高电池已经走出实验室,应用到日常消费品中。例如,融资近10亿美元资金的独角兽Sila Nanotechnologies将新型硅阳极材料电池用在Whoop微型健身追踪器中。Sila声称,与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这种新型材料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20%,体积缩小了1/3。

投资者也预见了大众对于储能的极大需求。相较于上一年,2021年该领域初创公司融资交易翻了一番,融资金额增加了4倍。

9消费者隐私战

在过去的20年里,像谷歌、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消费者数据收集促进了创新,但也引发了安全隐患,并在过去几年掀起了一波消费者隐私监管浪潮。例如,欧盟发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对于数据安全问题,消费者开始滋生各种各样的质疑。例如,在《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生效三天后,非政府组织La Quadrature du Net代表1.2万名消费者向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脸书提出了隐私投诉,相关机构在2021年7月向亚马逊开出了8.87亿美元的罚款,这也是迄今为止金额数量最大的一笔《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罚单。

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行为并非徒劳。高管们对隐私和合规管理的关注度增多,保护消费者数据成为各行各业的首要任务。

近几年,专注消费者隐私的初创公司得到了投资者大力支持。

OneTrust在2021年完成了迄今为止的第四轮“过亿轮”融资。2020年12月该公司的估值为51亿美元。

Apple推出的App反追踪功能

所發布的广告与网页内容相关

科技巨头超十亿收购案

LogicGate是《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和加利福尼亚消费者隐私法案合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该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一轮“过亿轮”融资,使其总融资金额达到1.58亿美元。

自2018年以来数据隐私平台BigID完成了10轮融资,在2021年完成新一轮的D轮融资后,使其估值达到13亿美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机构颁布的条例再加上消费者和初创公司施加的压力,消费者隐私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对此,大型科技公司从两个方向着手。

Google宣布计划在2023年前淘汰第三方coo kies并推出隐私沙箱技术,以便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广告投放。

Apple于2021年4月通过移动操作系统iOS14.5软件更新推出了App反追踪功能,允许用户禁用某些应用的广告跟踪功能。苹果要求所有开发者遵守其APP反追踪规则,该规则将要求他们使用iPhone的广告标识符跟踪不同应用的用户时,必须首先征求用户同意,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个性化广告追踪。

许多机构急于收集第一方数据,即消费者直接向企业提供个人信息,以便在第三方网站上投放广告。然而,事实将证明,使用这些数据对大型企业的益处要大得多,而对那些没有足够数据收集能力的小型企业则不利。

基于这种情况,2022年Contextual Targeting(所发布的广告与网页内容相关)将卷土重来,因为这种广告服务允许企业在没有第三方或第一方数据的情况下提供与内容相关的广告服务。

例如,GumGum是一家广告创业公司,该公司利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网页、视频、图像和其他数字内容,无需利用第一方数据帮助广告商在最佳位置投放广告。

实际上,这股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浪潮最终受益者是大型科技公司。目前一些公司使用第三方数据投放广告,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多年公司收购积累起来的数据库将成为极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规模较小的公司将采用新的解决方案,重新规划广告业务。

下一个数字10年正在走来,如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模式成为通向未来的踏脚石。

10“消灭”信用卡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电子购物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POS(通过POS机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渠道在销售结算时向客户提供资金消费者分期偿还消费款项的贷款业务)以及先买后付的业务出现了巨大的增长,而信用卡债务水平跌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

目前,先买后付业务只占支付业务的一小部分,但这种情况在2022年可能会出现转机。包括Affirm、Klarna以及Block(最近被Block收购的Afterpay)在内的先买后付的创业公司在2021年的融资金额和数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到2025年,电子商务的繁荣可能会促使先买后付消费市场出现10倍~15倍的增长,交易总额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

2021年8月,亚马逊与电商分期付款服务提供商Affirm合作,允许购物者分期付款50美元或以上的商品。Affirm是亚马逊独家先买后付供应商。

Apple和Goldman Sachs正在开发一项名为“Apple Pay Later”的先买后付服务。

Google Pay与Afterpay、 Klarna达成合作,在店内提供先买后付服务。

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费者占据先买后付总用户的75%,他们推动了先买后付行业的增长。出于对债务和隐形费用的担心,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不愿承担信用卡利息和费用。

先买后付极具灵活性,消费者可以通过分期付款(通常是4次付款)在线购买商品。如果按时付款,则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或罚款。

先买后付巨头Klarna标准年利率为19.99%,用户逾期会被收取7美元的逾期费,远低于信用卡公司收取的25美元~40美元逾期费。

此外,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先买后付供应商开发的信贷产品,因为更容易获得审批。例如,Affirm自有的信贷承销模式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审批率高出20%。该公司最近推出的“借记+”卡不收取透支费、注册费、年费或逾期金,并允许用户在购买商品后24小时内改为分期付款。

另一方面,先买后付供应商向零售商收取费用,零售商以便捷的支付模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获利,目前Klarna仅在美国就拥有2000万客户,平均年龄为33岁。

Klarna总裁David Sykes表示,先买后付通常发生在小规模交易上,平均订单规模大约140美元,一般是在服装和化妆品交易。

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2022年开始改变。消费者已经开始使用先买后付购买家具和家用电器等高价商品。根据AWS的一项研究,美国有43%的成年人有意向使用先买后付购买汽车、家庭装修以及医疗商品和服务。

2017年~2021年BNPL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

11“培育肉”上餐桌

培育肉

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验室培育肉类并不稀奇。

想要食用实验室培育肉类,用户必须签署一份声明。因为目前培养肉类公司无法将其产品推向市场,一直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但这并不意味着培养肉类市场没有潜力。据估计,到2040年,培养肉可能占美国肉类消费的1/3,超过植物性替代肉。全球肉类市场高达2.7万亿美元,即使是占据其中一小部分市场份额也是极具前景的。

监管机构提出将培育肉投放市场,传统肉类供应商和植物肉公司可能面临新的竞争者。

目前,只有一家公司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可以銷售培育肉,即Eat Just。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新加坡当局的批准,可以销售用细胞培养物制作的鸡胸肉。在这之后,该公司迎来首笔订单,其GOOD Meat培育鸡肉于2020年12月19日正式在1880餐厅上市。

前不久,Eat Just融资7.07亿美元用于生产纯素食和细胞培养食品,2021年3月市场估值达到260亿美元。根据CB Insights分析,未来十年肉类替代品市场将达到1400亿美元。

由于有利的监管条件,以色列和新加坡一直是培育肉的焦点地区。虽然大多数公司还不能把他们的产品商业化销售,但是他们正在快速地进行产品开发。

传统养殖肉与培育肉

在以色列,像Aleph Farms、SuperMeat和Future Meat这样的初创公司完成了融资,进行培育肉开发。SuperMeat甚至还选择了一家餐厅进行试点,餐厅还没有完全向公众开放,并要求客人尝试培育肉汉堡前签署声明。

对于美国初创公司来说,2022年可能是大规模进入该领域的一年。

在美国,培育肉受到FDA和美国农业部的监管。根据分工,FDA负责监管制造人造肉所需细胞的收集、储存和培育;而美国农业部主要负责食品的生产和贴标签工作。

2021年9月,两个机构发表了一份公开征求意见的文件,要求实验室培育肉类产品贴上标签。美国农业部还承诺在未来5年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国家细胞农业研究所,这将是美国政府资助的首个蛋白质研究中心。

相较于农场肉类养殖,实验室培育肉类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缓解了人们对虐待动物和屠宰行为的担忧。根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与传统的养殖肉类相比,人工肉类可以减少96%的排放,降低45%的能量和96%的水资源消耗。

相较于植物肉,培育肉在味道、气味和质地与传统养殖肉类更加近似,这可能使其对传统的肉食者更具吸引力。

培育肉技术存在诸多问题,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成本问题。例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Shiok Meats计划出售培育虾,定价为每公斤37美元左右,这个价格是传统虾价格的两倍。据研究公司CE Delft估计,到2030年,细胞培养的肉类价格可能与传统养殖的肉类价格持平。

如果企业想要扩大业务规模,使其产品价格具有商业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改进技术。

12核聚变

核聚变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它可以帮助抵御气候变化,是对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补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司能够成功利用可控核聚变。但随着2021年新型核聚变技术不断研发,一些核聚变初创企业得到了Bill Gates和Jeff Bezos等投资者的支持,融资金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核聚变的工作原理是把两个原子的原子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单核。核聚变能试验装置实际上就是在磁容器中对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所发生的核聚变反应进行控制。这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基本过程是一样的。

2021年,部分核聚变公司融资金额飞涨。如果一家公司能够证明其技术有效,那么投资者的回报将是巨大的。根据CBInsights分析,在未来10年内,核聚变市场将会达到5万亿美元。

2021年12月,“核聚变”反应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完成18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Tiger Global牵头,其他投资者包括Bill Gates和专注于气候技术的Lowercarbon Capital。几个月前,该公司表示已经完成了核聚变的一项关键技术一一超强力新型磁铁的测试,为建造核聚变反应堆铺路。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初创公司Helion于2021年11月获得了5亿美元融资。该公司采取了另一种核聚变方法,有效地将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部署低功率输出的集装箱大小的反应堆,为单个数据中心或工厂供电等。

2021年核聚变领域融资金额前十公司

资金的激增并不意味着商业核聚变即将实现。即使技术真正实现突破,想要扩大规模还需要数十年时间。不过,这也表明核聚变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甚至可能为电网提供电力。

其中一个驱动因素是,核聚变初创企业具有灵活性。核聚变项目可能需要多年的谈判,有时还会因为开支受到限制。

另一个催化剂是新技术的出现。例如,人工智能的进步使得反应堆的设计改善成为可能,从而优化聚变发生所需的条件,并更好地预测高温、旋转粒子的行为。量子计算机也开始应用于模拟聚变反应以改善反应堆的性能。

虽然现在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但其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正如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曾经说的,“我最看重的是技术的作用。在我看来,科技在为人所用之后能做成很多美好的事情。”(综合整理报道)(编辑/小文)

猜你喜欢

临床试验初创加密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册糖尿病前期临床试验特征分析
“初创”杯喜剧大赛
参加临床试验,也要“顺道”
保护数据按需创建多种加密磁盘
做事就像做药
做事就像做药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京沪初创企业领跑亚洲
加密与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