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规模历史变动的分民族研究*
——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2022-04-28毕忠鹏段成荣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汉族变动增长率

毕忠鹏 段成荣 黄 凡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基本面,在社会发展建设和民族繁荣复兴过程中始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各民族都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各民族人口也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是影响甚至制约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因素。[1]同时,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衡量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维度。[2]那么想要全面刻画我国人口变动的全图景,离不开对各民族人口变动的比较分析。其中,规模是人口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尤其在当前我国人口规模增长变动正处于由正转负的过渡时期,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过程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规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是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发展变动的差异与趋势的基础,也是优化民族人口发展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一、文献回顾

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一直为学界重点关注。回顾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总体层面对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特征的分析;二是在差异比较层面对不同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

在少数民族总体层面。总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空前增加,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增长模式,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2]分阶段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少数民族在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民族演变等因素共同影响下,人口发展极其缓慢。[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助推下,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规模迅速增长。1953~1990年,历次普查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呈加速增长趋势,且增速明显快于同期汉族人口增长水平。[4][5]1990 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仍然快于汉族人口增长水平,但增长速度已有大幅下降,向低增长方向转变。[6]尽管2010~2020 年增速有所回弹,增速仍远低于2000 年以前,即便如此,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仍然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率。[7][8][9]纵观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呈现为整体增长较快,增速逐渐放缓、各少数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阶段性波动等特点。[10]

在分民族比较研究层面。首先,我国各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差异巨大。若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人口数量最多的壮族有1600 多万人,人口数量最少的塔塔尔族仅有3500 多人,且我国有半数民族为人口规模在30 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11]各民族人口规模量级也不断变化,如人口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数量从1982年的15个增加到2010年的18个,18个人口百万以上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到94.22%。[11][12]其次,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增长变动差异明显。其中有的民族人口增长不断放缓。如我国鄂伦春族曾面临人口总量增长过缓的人口再生产危机问题。[13]朝鲜族人口数量变动呈现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的特点。[14]而有的民族人口增长则较快。张天路等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畲族人口增长变动研究发现其增长过程呈现高增长率、低自然增长与高社会增长并存的特点。[15]保安族则可能面临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的失衡与断裂问题。[16]最后,另有一些研究将视角集中在特定区域的某个民族,如有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保安族人口得到迅速发展,甘肃裕固族则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人口增长速度也逐步放缓。[17][18]凉山州各民族人口中汉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19]对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于当地汉族人口增长速度。[20]当然,也不乏对其他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相关研究,如土家族、毛南族、维吾尔族、彝族等。[21][22][23][24]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有了充分讨论,但是仍有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往研究具有总体层面研究多,分民族比较研究少;时点描述性研究多,纵向时期比较性研究少;基于数据陈旧发现多,新特点规律梳理总结少等特点,也带了计算指标口径不一难以比较与时点分析缺乏全貌认识的局限。为此,本研究基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全面分析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特点和趋势,总结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模式和规律,为全面认识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变动提供科学认识。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对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其中,1953~2010年各民族及全国人口规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中国2010 年人口普查分民族人口资料》表1—1“历次人口普查分性别的各民族人口”,2020年各民族及全国人口规模数据来源于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20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表2—1“全国各民族人口及比重”。本研究中少数民族人口是指全国人口中除汉族之外的人口,包括其他未识别民族与外国人加入中国籍人口。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中既未包含现役军人数据,也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以下数据的整理、计算过程若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此。

(二)指标方法

1.人口变动率

人口变动率可以反映人口规模变动强度。分别计算各次普查间我国各民族人口变动率,识别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扩张和收缩状况,用来反映人口变动强度的判定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Rt表示目标期的人口变动率,Pt为目标期的人口规模,P0为基期的人口规模。

2.人口年均增长率

人口年均增长率可以比较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及变化情况。由于在1990年之前我国的几次人口普查间隔年份并不一致,直接使用人口变动率来比较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据此用人口年均增长率来比较历次普查间我国各民族人口变动的模式及转变过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r表示人口年均增长率,Pt表示末期人口规模,P0表示初期人口规模,n表示初期与末期的间隔年份。

如需要计算第一次人口普查与第二次人口普查间人口年均增长率,则1953 年为初期,1964 年为末期,间隔年份为11年,其他计算依此类推。

三、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过程

(一)少数民族人口增幅增速明显快于全国与汉族人口

总体来看,1953 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始终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由1953 年的3503 万人增至2020 年的12533 万人,增长了257.76%,高于同期全国人口(143.97%)和汉族人口(136.62%)的增长幅度。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从1953 年的6.06%提升至2020 年的8.89%,提升了2.83 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来看,1953~2020 年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92%,同样高于同期全国人口(1.34%)和汉族人口(1.29%)的增长速度(见表1)。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和占比的稳步增长,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团结进步、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

表1 1953~2020年历次普查少数民族、汉族与全国人口的时期变动

(二)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呈两阶段特征

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在不断增加过程中呈现快慢结合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82~199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增速峰值将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增长变动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90 年之前的快速增长阶段与1990年之后的增速放缓阶段。

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阶段(1953~1990年)

1953年至199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快速增加,人口规模从1953年的3503万人增至1990年的9132万人,37年间增长了160.69%,远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口(95.64%)和汉族人口(91.44%)的增长幅度。分阶段来看,1953~1990 年的历次普查间,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0%、2.94%、3.90%,同期汉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7%、2.04%、1.31%,除1953~1964 年间汉族人口增速更快之外,其他时期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汉族人口在1964~1982年间人口增速达到峰值之后,随即逐步放缓,加剧了两者人口增速差距的扩大。

2.少数民族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90~2020年)

1990年至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规模从1990年的9132万人增至2020年的12533万人,30年间增长了37.24%,高于同期全国人口(24.70%)和汉族人口(23.60%)的增长幅度。具体来看,该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化可分为两个变动时段。1990~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速持续放缓阶段。1990~2000 年、2000~2010 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3%、0.62%,呈现不断降低的变化过程,同期汉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1%、0.71%,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进入2010 年之后,是少数民族人口增速回弹阶段。2010~2020 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3%,增速回弹态势明显。同期汉族增速持续放缓,两者差距再次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0~2020 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速有所回弹,但是始终低于2000 年之前任一时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转变的背景下,预期未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速将再次走低放缓。

四、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过程特点

分民族比较来看,各民族人口规模差距巨大。如汉族人口规模过亿,少数民族当中壮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人口规模也是千万级别,而珞巴族、赫哲族等民族人口规模仅有几千人。同样各民族人口增长幅度与变动速度也是千差万别、类型多样。

(一)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不断分化态势

总体来看,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较大的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分化的态势,即人口规模较大的民族与较小的民族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表2)。1953 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壮族为686 万人,最小的高山族329人,人口相差百万级别。2020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壮族为1957万人,最小的高山族为3479 人,人口相差千万级别。从占比来看,2020 年人口规模较大的前5 位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满族,5 个民族合计人口规模占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比例达到51.23%,超过一半。如果加上彝族、土家族、藏族和蒙古族4 个民族,9 个民族合计人口规模占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比例达到77.38%;而人口规模在30 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8 个,合计人口规模占少数民族总体比例仅有1.65%。

表2 1953、1982、2000、2010、2020年我国各民族按人口规模分类

具体来看,汉族是我国人口规模唯一过亿的民族。1953年,少数民族中没有人口规模超过千万的民族;到2020年,人口规模超过千万的有壮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满族5个民族。1953年人口规模在500~1000 万的民族仅壮族1 个民族,到2020 年,人口规模在500~1000 万的民族有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4个民族。尽管部分民族人口规模数量不断升级,但是人口规模在3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始终稳定在一定比例,进入2000 年之后,56 个民族中,始终有28 个民族人口规模不足30万人。民族人口规模分化过程启示我们,掌握大民族人口变动规律,能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基本变动态势,但是要想全面深刻认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差异性,则需要细致深入分析我国数量众多的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变动过程和特点。

(二)各民族人口规模增幅与增速差异巨大

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增幅与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见表3)。在增长幅度方面,1953~2020年的67年间,有的民族人口规模增幅巨大,如高山族、锡伯族分别增长了9倍之多;而有的民族人口规模减幅明显,如乌孜别克族、俄罗斯、塔塔尔族分别减少了6.49%、28.78%、48.85%。

表3 各民族人口规模增幅变动与增速差异比较①由于我国民族的陆续识别过程,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只有39个民族的数据,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中有54个民族,珞巴族和基诺族两个民族直到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才有记录。因此表格中“1953~2020”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并非是指各民族人口从1953年至202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而表示的是各民族有数据以来的人口年均增长率情况。

总体而言,我国绝大多数民族的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1953~2020 年可比较的38个少数民族中,有20 个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少数民族总体水平(257.76%),有31 个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人口水平(136.62%),仅纳西族、景颇族、朝鲜族、佤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7个民族低于汉族水平。若以1982年为起点来看,1982~2020年间,55个少数民族中有26个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少数民族总体水平(86.40%),有51个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人口水平(37.13%)。

在增长速度方面,有的民族增速较快,如仡佬族、土家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5.93%、5.32%;有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负,如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1%、-1.00%。横向比较发现,55 个少数民族中,有34 个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少数民族总体水平(1.92%),有48个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汉族人口水平(1.29%)。由此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汉族人口,但是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比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更大。

(三)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强度差异明显

借鉴张学良等人与宫攀等人[25][26]在关于收缩城市研究中的人口规模变动强度分类方法并做适当扩展,根据人口变动率对各民族人口变动强度的分类如下(见表4):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民族人口变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010~2020 年我国56 个民族中有44个民族仍处于不同程度的扩张,但也有4个民族正处于不同程度的收缩。具体来看,人口快速扩张(>20%)的包括仫佬族、撒拉族、东乡族、布依族、仡佬族、毛南族、侗族、水族等10个民族。人口较快速扩张(10%~20%)的包括瑶族、京族、苗族、维吾尔族、壮族等12个民族。人口中速扩张(5%~10%)的包括黎族、柯尔克孜族、德昂族、傈僳族、白族、回族等17 个民族,是民族数量最多的一类。人口缓速扩张(1%~5%)的包括俄罗斯族、哈尼族、拉祜族、裕固族、羌族5个民族。人口增长变动在-1%~1%之间的为变动过渡类型,包括锡伯族、赫哲族、满族、佤族、达斡尔族等8 个民族。另有怒族和土族属于缓速收缩类型,朝鲜族属于中速收缩类型,高山族属于较快速收缩类型。

尽管各民族人口变动的普查间隔年份并不相同,人口变动强度不可跨时期比较,但是表4 所列各次普查间隔年份差距不大。纵向来看,仍然可以发现我国各民族人口变动强度呈现扩张弱化与收缩波动并存的特点。1982~1990 年间,56 个民族当中有55 个民族处于较快速和快速扩张阶段,2000~2010年、2010~2020年人口快速扩张的民族数量明显减少,而人口中速扩张、缓速扩张的民族数量明显增多。从人口收缩来看,在1982~1990 年各民族全部进入了人口扩张状态,之后在2000~2010年、2010~2020年人口收缩在部分民族当中再度出现。尽管有部分民族实现了由收缩向扩张的转变,但是仍有部分民族的人口处于人口加速收缩过程,如朝鲜族、高山族。

表4 不同普查期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强度分类

(四)各民族人口增长变动过程类型分异

纵向比较来看,各民族人口增速变动过程呈现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民族都经历了人口先加速后减速的增长过程。但在新世纪后出现了分异,有的民族在减速增长之后出现了负增长,有的民族在减速增长之后实现由负转正,有的民族在减速增长之后出现了回弹增长。据此,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过程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5):

表5 各民族人口增速变动过程分类

一是,加速增长后持续减速增长。其特点在于初期无论人口增长还是减少,在经历一次或两次加速增长之后,1990 年之后进入减速增长阶段。主要包括汉族、回族、藏族、佤族、德昂族、傣族、羌族、拉祜族、锡伯族、阿昌族等10个民族,多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二是,加速增长后减速再回弹增长。其特点与第一类相似之处在于人口均经历了加速增长之后的减速增长过程,但其人口增长并未持续减弱,在2010~2020 年人口增速有所回弹。主要包括蒙古族、苗族、鄂伦春族、白族、瑶族、彝族、水族、门巴族、壮族、土家族等15个民族,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广泛。三是,加速增长后减速增长再由负转正。其人口规模变动也经历了加速增长之后的减速增长,并在2000~2010年间进入负增长,之后在2010~2020年间又实现了正增长。主要包括畲族、达斡尔族、毛南族、仡佬族、独龙族、满族、侗族、布依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10个民族。四是,加速减速交替波动增长。其特点在于加速或是减速增长并未持续,而是出现加速增长之后减速增长再加速增长的交替变化,呈现一种加速减速的波动快慢增长过程。主要包括哈萨克族、普米族、京族、傈僳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布朗族、黎族、哈尼族、维吾尔族、撒拉族、赫哲族等12个民族,以分布在新疆和云南的民族居多。五是,加速增长后减速转向负增长。该类型民族人口在经历了加速减速交替增长之后,在2010~2020年间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主要包括纳西族、土族、塔吉克族、怒族4个民族。六是,持续减速增长后转向持续负增长。其特点在于人口经历了初期的增长之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放缓,在1990年或2000年之后进入持续负增长。主要包括朝鲜族、高山族、塔塔尔族3个民族,其中朝鲜族和高山族的人口呈现加速负增长态势,塔塔尔族人口负增长态势有所减弱。七是,持续减速后加速增长。其特点在于人口在2010 年之前呈现持续减速增长,在2010~2020 年间,人口增速有所回弹,呈现加速增长,包括鄂温克族。八是,持续减速增长。其特点在于人口从初期到末期持续减速增长,预计未来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包括裕固族。

五、各民族人口规模历史变动模式

根据历次普查间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大小及变动趋势,各民族人口规模历史变动呈现如下6种模式(见图1):

图1 各民族人口规模增长变动模式

(一)弱升强降型

弱升强降型表明该类民族人口规模在初期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年均增长率在初期保持峰值或是略有提升之后(1982年)进入大递减态势,人口增长速度不断放缓,当前年均增长率水平稳定在1%以下,人口增速的周期和强度明显弱于人口减速。主要包括汉族、回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达斡尔族、德昂族等12个民族。按照该模式发展,上述民族未来人口增速可能将进一步放缓,进而缓慢走向人口负增长。如朝鲜族人口增速在经历不断下降之后已经持续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二)强升强降型

强升强降型的民族,其人口变动都经历了增速不断加快与增速大幅回落两个阶段,且增速峰值多处在1982~1990 年间,1990 年之后人口年均增长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且2010~2020 年间,多数民族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1%以下。主要包括蒙古族、满族、白族、门巴族、羌族、仫佬族等19个民族。属于该类型的民族,多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过程得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增长”,即其他民族的人口将民族成分更改为该民族或族际通婚子女选择该民族。例如,蒙古族在1982~1990年增长的人口中有64.39%来自社会增长,同期满族为90.94%、白族为68.18%。[27]随着该类型民族人口增速的回落,未来将继续保持缓速增长或进入负增长阶段。

(三)强升弱降型

强升弱降型民族的人口增长变动在经历了初期提速增长之后,多数民族在1982年之后进入人口增速放缓阶段,当前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其他民族,保持在1%以上,甚至有的民族接近2%,预计未来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包括藏族、维吾尔族、彝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阿昌族、保安族8个民族。

(四)强升强降波动型

强升强降波动型的特点与强升强降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人口均经历了1982~1990年提速增长过程,同样有“社会增长”的作用因素,如其中的苗族、侗族、土家族等。不同之处在于1990年人口增速快速下降之后,人口增速在2010~2020年间实现了回弹,甚至有的民族人口实现了由正转负增长。主要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畲族、毛南族、仡佬族8 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

(五)弱升强降波动型

弱升强降波动型的特点与弱升弱降型的特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人口增速的周期和强度明显弱于人口减速过程,1982年(或1990年)人口增长持续减速后,在2010~2020年人口增速有所回弹。主要包括水族、壮族、独龙族3个民族。

(六)增减波动型

增减波动型不同于前述几种模式,该类型的人口增速变动忽高忽低,可能突然由高增长率降至低增长率,也有可能突然由负增长率升至较高增长率,呈现一种强加速与强减速交替波动的变化过程,其背后的内在机制也值得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土族、普米族、

六、总结与讨论

深刻理解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全面深化认识我国人口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本文依托“七普”最新数据,结合以往年份人口普查数据,对1953年以来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民族人口变动过程差异明显、模式迥异,未来有可能呈现一种更加分化的过程。

第一,1953 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幅更大、增速更快、快速增长周期更长。1953 年至2020 年的67 年间,少数民族人口由3503 万人增至12533万人,增长了257.76%,远高于同期汉族增长幅度(136.62%)。由此,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由1953年的6.06%提升至2020年的8.89%,提升了2.83个百分点。汉族人口增长由快转慢的节点在1982年,而少数民族人口在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年均增长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第二,总体而言,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是绝大多数民族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也是各民族人口规模不断分化的过程。1953年各少数民族人口级差在百万级别,之后不断提升至千万级别。从最新数据来看,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分布的大民族数量少、人口多、占比高;人口较少民族数量多、人口少、占比低的特点仍在延续。

第三,各民族人口规模增幅与增速差异巨大,各民族人口变动仍以扩张为主,收缩民族较少,但人口变动强度趋于弱化。1953~2020 年可比较的38 个少数民族当中,有20 个民族人口的增幅高于少数民族总体水平,有31个民族人口增幅高于汉族人口水平。在增长速度方面,55个少数民族中,有34个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少数民族总体水平,有48个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汉族人口水平。尽管绝大多数民族增速快于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水平,但是各民族之间人口增速大小和周期差异显著。

第四,各民族人口增长变动的特点类型各异,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变动模式,未来可能朝进一步分化方向发展。总体而言,各民族人口增速不断放缓是人口变动的总体趋势,但同时呈现负增长、持续减速增长、回弹增长并存的特点。由此,各民族人口历史变动主要表现出弱升强降、强升强降、强升弱降、强升强降回弹、弱升强降回弹、增减波动6 种模式。也预示着未来我国各民族人口增长变动将进一步分化,部分民族未来人口仍然保持一定时间增长,而有些民族会进入负增长阶段,甚至已经进入持续负增长阶段。

各民族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规模是人口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依托最新“七普”人口数据,结合之前年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看到各民族人口变动的明显差异和差距,有的民族人口规模延续以往发展趋势,人口增长继续走低;也注意到有的民族人口规模的新时期、新特点变化,人口增长出现回弹。总体而言,我国各民族人口规模增长速度相较于历史峰值均处于低位,人口增速总体放缓是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的现实情景。对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关注重点应“过快增长”转向“过缓增长”,尤其是部分民族人口的持续负增长问题。未来,优化各民族人口发展政策,促进各民族人口适度增长,既是保证各民族持续发展具备重要人口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中华民族多元基础、夯实中华民族一体格局,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汉族变动增长率
国清荣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变动的是心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