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2022-04-28王晨
王 晨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教育部在2020年6月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从九大方面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全国各类院校有效精准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响应“思政进高校、思政进课堂”思路,不断深化思政建设,如今已经发展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2.0时代”。
1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困境
通过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8、2019和2020级学生组织和开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形式的调研,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思政元素选择面较窄
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元素选择的精准度、有效性、时效性是决定其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因素。在相关调研反馈中发现,教师选取的思政元素多数集中在中国文化、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偶尔出现多门课程思政元素重复选择和多次出现等现象,缺乏优质和多元化资源。这也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1.2 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单一
差异化的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影响颇深。通过教学观察和调研结果反馈,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多采用灌输、讲解等单向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参与度不高,积极性较差,学生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思考和反馈。
1.3 学生对课程思政感知度较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要受众,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设计环节,绝大部分英语教师能筛选出适合课程教学主题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融入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方式进行渗透,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反馈中,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感知度较低。教学除了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认知。
1.4 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缺失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实施过程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实施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然而,在教学反馈中,由于课程思政是一个新生事物,几乎所有院校的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组织机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仍旧缺失,且没有统一标准。
2 构建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2.1 将课程思政编入高职英语教学实施的顶层设计
为提升高职英语教学和育人双重效果,两者并举,实现教育教学相统一,高职英语教学达到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实施环节,实施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教育,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编入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顶层设计,是高职英语教学有效实施的方式之一。实现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施的顶层设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对专业对口企业的考察和调研,深度剖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炼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将育人目标作为最根本目标,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先树立做人的培养目标,再培养做事的技能。培养目标中着重修订素质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等。
其次,修订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在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编入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章节目标中。在课程的顶层设计中将每个单元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融为一体,实现价值和能力培养并重。
在课程建设目标中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将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于润物无声中体现传授和育人为本相统一的原则,实现知识技能学习和价值塑造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价值观目标,以知识为载体,以实现全方位育人为目的,夯实职业素养、树立学生四个正确认识。
2.2 构建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分类表
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特色和英语课程特点,对标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具体内容要求,筛选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
高职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模块;第二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第三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第四类:“宪法法制观念”模块;第五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模块。
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模块包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五位一体的事业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子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包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习俗、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国文字、中国哲学思想等七个子项目;“宪法法制观念”模块包括弘扬宪法,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法制观念等三个子项目;“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模块包括热爱祖国、中华民族自豪感、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国际合作意识、审美和人文意识等十五个子项目。
2.3 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育人模式
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的全程育人模式,融入课程思政贯穿于英语课程课前任务、授课环节、课后巩固、实训环节、考核评价等五大环节。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打通“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教师通过寻找“课程思政”与英语话题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课程思政元素全程融入教学,进行合理构建,注重构建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见图1,p33)。
图1
首先,课程准备阶段。
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精准有效地选取课程思政元素。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参考元素表,深挖课程思政相关资源,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定期集体教研,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内容,遴选适合融入课程学习教学的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运用。
其次,课程教学实施环节。
教师在思政环节的授课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各类教学资源,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任务导向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采用目标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归纳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课堂学习。
最后,课后巩固及实践实训环节。
将“思政”内核渗透到课后的学习素材、话题、巩固练习和实训项目中,项目应涵盖供学生获得语言习得及课程思政元素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使用所学语言将思考内容传递出来。在习得语言知识、获取能力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4 优先选用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英语教材
教材是实现课程思政和高职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遴选英语教材时,应优先选用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
在遴选教材时,首先在符合专业培养和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基础上,优先选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英语教材。教材要紧贴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教材中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各个维度应贴合课程思政路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知识传授和塑造品格的双重作用,为教师在思政视角下开展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2.5 选用德才兼备的师资
在教学实施中,师资队伍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保障,尤其是对专兼职教师的思想道德标准、师德师风等方面应作出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在具备教学授课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是心理健康的、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人。
2.6 建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
首先,建立适合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机构。
为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建立专家评价机构。机构的组成人员由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组成,英语教学专家从英语教学和专业方面进行专业评价,思政领域专家从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角度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保证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同时也保证了思想性和政治性。
其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融入了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不仅需要包括对学生所获取专业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知识目标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否符合课程思政的情感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学评价标准也造成了影响,不仅对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需要重新构建完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综上所述,切实推进三教改革,探究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实施全过程英语教学与育人模式,构建“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路径。